苹果2H25首场秋季新品发布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8:45 1

摘要:新款17系列全系不涨价,内存从256GB起步,对应机型售价与16系列一致,定价好于市场预期全系前置摄像头升级至18MP,并支持center stage自适应取景等功能前盖板均升级为第二代超瓷晶面板,抗刮划能力提升明显普通款:支持120Hz高刷屏幕及息屏显示功能

iPhone 17系列

新款17系列全系不涨价,内存从256GB起步,对应机型售价与16系列一致,定价好于市场预期全系前置摄像头升级至18MP,并支持center stage自适应取景等功能前盖板均升级为第二代超瓷晶面板,抗刮划能力提升明显普通款:支持120Hz高刷屏幕及息屏显示功能,电池容量小幅增加Air:搭载A19 Pro芯片,高于市场预期;唯一搭载苹果自研基带芯片C1X;厚度5.6mm,重量165g,主打轻薄设计;升级至120Hz高刷屏幕;国内首款支持eSIM手机(仅联通);搭载钢壳电池Pro:后置摄像头三颗均升级至48MP,同时后摄抬高部分扩大,变化符合预期;VC均热板升级提高散热能力;两款均配置钢壳电池,续航提升

AirPods Pro 3

借助苹果AI可支持实时翻译功能,略超预期外形设计细节升级,佩戴体验更加舒适降噪功能提升,相比Pro 2效果提升2倍续航再次延长,可支持8小时主动降噪以或10小时通透模式具备心率监测功能,可与健身应用程序Fitness结合使用

Apple Watch

全系列三款手表均有新品发布,并且全系未涨价Watch 11:新增血压监测功能,健康管理持续丰富,并支持睡眠打分,支持5G模式SE 3:搭载S10芯片,支持常亮显示、悬浮手势等功能,并支持睡眠检测和呼吸暂停等Watch Ultra:边框继续收窄,采用全新广角OLED+LTPO三代显示屏,支持5G模式

苹果发布会速览

苹果9/10新品发布会共有8款新品,包括iPhone17(标准版、Air、Pro、Pro Max)、Airpods Pro 3(可做同传翻译)、Apple Watch(Series11、SE、Ultra3)。

iPhone 17标准版升级点:(1)屏幕升级为6.3英寸,最高刷新率升级为120Hz;(2)后摄超广角提升至4800万像素(上一代为1200万像素)、前摄升级为1800万像素(上一代为1200万像素);(3)起售价格维持799美元。

iPhone 17Air:(1)前摄仅搭载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后摄为1800万像素;(2)搭载A19 Pro新品以及C1X自研调制解调器;(3)厚度仅5.6毫米;(4)起售价999美元。

iPhone 17 Pro/Pro Max:(1)前摄从1200万像素升级到1800万像素,后摄保持原规格;(2)光学变焦从5x变更为4x/8x;(3)首次搭载VC均热板。

总体看,标准版、Air加量不加价,预计对价格敏感型客户、市场有较大吸引力;Pro/Pro Max在VC均热板方面则有重大提升。虽然本次发布会未更新AI功能,但新品在定价、产品提升方面均有吸引力,光学、散热板相关果链公司有望受益。

苹果秋季发布会速评:创新升级回归,加量不加价

发布会新品升级亮点

Airpods Pro 3:【实时翻译】、4倍主动降噪、心率检测等;

Apple Watch 11:2倍玻璃防刮、5G蜂窝通信、慢性高血压检测、超长续航、【卫星通信】(Ultra 3)等;

iPhone 17:窄边框、120Hz高刷下沉、3000尼特高亮、【超瓷晶前盖3倍防刮】、3nmA19芯片等;

iPhone Air:【超窄钛金属边框】、【钢壳电池下沉】、GPU能力提升3倍、【NI无线通信芯片】、【C1X基带芯片】、【eSIM】、广角前摄、自适应省电模式等;

iPhone 17 Pro/Pro Max:【一体成型机身】、【VC均热板】、A19 Pro芯片、【超瓷晶后盖】、增大CIS&8倍微距等;

Apple Intelligence:视觉识别、实时转译、AI辅助摄影等。

定价:与前代持平,此前普遍预期要加价50美元,随着关税豁免可能性提升,成本转移压力显著降低;

创新:除上述配置升级外,发布会多次提及AI能力;

市场:Airpods发布时拉升,iPhone17系列发布时回落。

为苹果正在进入为期三年的配置升级与新品发布周期,供应链重回类似2015-2017年创新逻辑,苹果正在全硬件生态拥抱AI,存、算、续航、散热全面支撑端侧AI,钛合金3D打印、钢壳电池、超硬玻璃、VC散热等工艺和部件升级产业趋势不断验证!

龙头白马: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工业富联、歌尔股份、领益智造、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大族激光、信维通信等

折叠屏/AI眼镜等创新:杰普特、精研科技、联得装备、达瑞电子、中石科技、宜安科技、统联精密、福立旺、宇晶股份等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