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上海第二届收藏读书节闭幕,作为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子节,这场为期三个月的文化盛会,以“阅读,让收藏启智”为主题,通过近百场读书活动,成功将阅读与收藏文化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日前,上海第二届收藏读书节闭幕,作为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子节,这场为期三个月的文化盛会,以“阅读,让收藏启智”为主题,通过近百场读书活动,成功将阅读与收藏文化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收藏读书节创始人吴少华与收藏读书节组委会秘书处在闭幕式上
《中国黄金货币——近代老金条的前世今生》《流光心语》《铅笔世界——中国铅笔收藏与赏析》《中国瀑布旅游景点大全》《我的祖父潘德明——徒步环游世界的第一人》《钟表情缘》《名家印谱》等七本新书亮相收藏读书节,这些新书或欣赏或鉴赏或抒情或叙事,各具特色,不仅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视角,更展现了当下海派收藏新趋势:从单纯藏品积累向历史挖掘、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转型。它们的学术价值也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余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的认可,获得了入藏证书,为拓展海派收藏文化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闭幕式前的摄影获奖作品与15家分享基地图片展
第二届收藏读书节的分享基地扩容至15家,类型从传统的文化场馆扩展至商场、社区等公共空间,功能也从“展览型”跃升为“体验型。这些遍布上海各地的分享基地,如同城市收藏文化的传播驿站,将“阅读,让收藏启智”的理念轻松植入市民“生活节点”,生动展示了收藏文化的日常化与生活化。
在大洋晶典·天安千树商场,市民买完咖啡即可在位于七楼的水晶博物馆看展;回社区的路上,可在新华博库书城带孩子读书听讲座;周末郊游时,可自驾1小时到崇明瀛洲布艺传习所亲子空间,在田野里“边读边缝”。从“观看”到“参与”,读书分享基地通过多元互动,把收藏文化嵌进日常生活。
收藏读书节创始人,收藏读书节组委会主任吴少华表示:“社会对收藏活动的需求,充分证实了收藏活动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这种活动一定要是分享的与体验的。”依托收藏读书分享基地,收藏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走进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收藏读书节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专家讲座和摄影大赛,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收藏文化的绝佳机会,也为普通市民打开了通往收藏世界的大门。
栏目编辑:沈月明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