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坐落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该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产业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坐落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该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产业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
### 历史沿革与学科建设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成为核心建设领域。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获评A+等级,中医学位列A-,彰显其学科实力。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医、理、文、管等多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9个专业,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格局。
###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就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张伯礼院士在中医药抗疫领域贡献卓著,其主持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校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百余项。近年来,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针灸机理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发表SCI论文千余篇,获专利授权500余项。
### 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
学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2所直属附属医院深度合作,其中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被誉为“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年服务患者超300万人次。学生临床实践机会丰富,参与“名医工作室”跟师学习,掌握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诊疗方法。此外,学校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合作,开设全英文授课项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
### 校园文化与特色发展
位于静海区的团泊新校区占地2600余亩,以“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为设计理念,拥有中药植物园、中医药博物馆等特色设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如“岐黄讲堂”“中药辨识大赛”等品牌活动,强化学生专业认同。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开展“中医药进社区”公益项目,研发的速效救心丸、清肺排毒汤等成果惠及大众。
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领军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化医教研产协同,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尚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