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家喻户晓的“央视门面”,《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等栏目的缔造者。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编辑丨ZL·B
怎敢想,昔日“央视一哥”竟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作为家喻户晓的“央视门面”,《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等栏目的缔造者。
白岩松在央视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存在。
然而,谁又能想到,备受敬仰的他,私下的生活却是不尽如人意。
病痛折磨、精神崩溃,一度暴瘦50斤的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可好不容易度过难关,他的事业口碑却再遭重创。
究竟是何原因,让他的生活饱经风霜与坎坷?如今的他现状如何?
01
“哪有什么一步登天,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谁又能想到,舞台上侃侃而谈的他,也曾饱经风霜。
回忆往昔,唯有那份艰辛,才是他向上的动力。
1968年,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别看如今的他风流倜傥、君子之态。
可幼年时的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一天两顿打都是家常便饭。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生不逢时的痛,也在白岩松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在那个动荡的时期,白岩松的人生注定不一帆风顺。
刚刚出生不久,他就和家人随动荡,被下放到了异乡。
虽然异乡生存不易,可一家人在一起,日子倒也算过得去。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新的变故就接踵而至。
幼年的时的他尽管生活艰辛,也不曾改变淘气的性子。
但一场意外的发生,却让他一夜间“清醒”。
8岁那年,白岩松的父亲因病离世,不久后,一直陪伴他成长的爷爷也与世长辞。
接连的打击让他沉浸在悲痛中。
从那以后,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
可一个妇人想要养活两个孩子又谈何容易。
因此,那时他们一家三口一度只能在牛棚里蜗居。
从那时起,母亲便告诉他们,想要改变处境,唯有“读书”这一条路。
小小的白岩松尽管懵懂,但经历变故后,心性却也逐渐成长起来。
一改往日的作风,一边发奋学习,一边开始帮母亲做力所能及之事,减轻家里的负担。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属于他的转折点来了。
而与改变命运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份纯挚的爱情。
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白岩松的今天。
或许那时的白岩松也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被彻底改写。
虽说幼年调皮,但白岩松却是实打实的“鬼精灵”。
心性逆转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到了大学后,白岩松也不曾有片刻的松懈,接连四年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临近毕业,白岩松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进入央视工作的机会。
只是,白岩松却怎么也不会想到。
这份人人艳羡的工作,却成为了他人生“悲剧”的又一开端......
毕业后,白岩松成为了央电《中国广播报》的一名记者。
勤勤恳恳访谈、兢兢业业写作,很快,他的犀利文笔和话锋就引起了央视的注意。
一路从记者到编辑、再到主持人,白岩松的成长被所有看在眼里。
短短数年,他的成绩便无人能及。
几乎央视所有的奖项都被他拿了个遍。
但,人们只看到他台前的风光,背后的艰辛,却是无人能会。
时间回到1993年,彼时,央视策划推出了《东方时空》栏目。
本欲做幕后的白岩松,却独得策划和制片人的青睐。
因着敏捷的才思和犀利的言语,被“赶鸭子上架”推到了台前。
可非科班出身的他,对演播、主持可谓是一窍不通。
但结果已定,不上也得上。
就这样,为了不在台前出丑,他开始整夜整夜的研读台本。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主持时因发音不准、读错字等情节,被扣了不少工资。
甚至有一次,因为频繁的出错,他还倒贴给台里几十块钱。
在这样的压力下,白岩松不可避免的患上了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
身体的消瘦肉眼可见,他甚至一度抑郁到想要自杀。
但好在,有妻子始终坚定不移的陪在他身边,他才得以无恙走出阴霾。
然而,现实却永远与理想相悖,一波刚平、另一波责难就接踵而来。
03
当真是成也于嘴、败也于嘴。
或许白岩松也不曾想过,自己的一番言论,会激起千层浪。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这句话,也是真切的照耀在了白岩松和她的妻子朱宏钧身上。
强大的人从不缺乏从零开始勇气。
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岩松每天积极的练习发音咬字。
闲暇之时,朱宏钧也会经常带着他出门散心,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释放心中的压力。
渐渐地,在朱宏钧的养护下,白岩松逐渐走出了阴霾。
而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也等来了自己的回馈。
1995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凭借机敏的思维和犀利的主持风格,白岩松拿到了“金话筒奖”,正式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而他也在1997年,事业腾飞之际,为这段爱情长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他,此后的职业道路更是突飞猛进。
然而,谁又能想到,一次无心之论,却让他一夕间从神坛跌落。
事件起因,还要从他组织的一场名为《对白》的演讲活动说起。
为调动各高校学生及青年人的积极性,白岩松展开了这场巡回活动。
结果不曾想,活动中一场关于“如何应对普通老百姓有钱却不敢消费”问题的对线,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而白岩松在其中的发言,更是令人深觉震惊。
他的一句“不会吧”,满含讽刺韵味,瞬间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无数网友对他无视当代经济,大肆放言的言论,进行探讨和责问。
更有不少网友表示,这是他吃尽了时代红利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
渐渐地,随着讨论的增多,这些话语也不可避免的传到了白岩松的耳中。
得知此消息后,白岩松也开始自我反省其中不足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失必有得,发现言行疏漏后,白岩松也积极的做出了更正,开始与时俱进。
如今,57岁的白岩松虽已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但他却依旧奔赴在热爱的行业中。
这样的他,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呢!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白岩松早年经历、演艺经历、个人生后
解放日报——白岩松:新闻人要尊重期待 优质内容是媒体影响力
中国贸易报——白岩松背后的女人
华商晨报——白岩松自曝艰苦身世 曾工作压力大连续5月想自杀
人民网——白岩松如何度过事业低谷 不断思考敢于重新出发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马上删除!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