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那天,镜头扫过一排99A,后视镜亮得晃眼,弹幕瞬间刷屏:吴京脸疼不疼?
坦克到底有没有后视镜?
九三阅兵那天,镜头扫过一排99A,后视镜亮得晃眼,弹幕瞬间刷屏:吴京脸疼不疼?
当年路演,他拍着坦克外壳说“这玩意儿没后视镜”,杜江在旁边补一句“哥,那是你没看见”。
现场哄笑,没人当真。
后来网上剪成鬼畜,循环播放,笑完才发现,原来硬汉滤镜这么脆。
我翻了他旧采访,发现漏洞不止这一处。
他说黑哥们语言不通,结果《战狼2》非洲群演全是本地英语流利的工人;他说自己每天跑十公里练体能,被剧组人员爆料“最多三公里,剩下靠替身”。
粉丝以前洗地:电影好看就行。
现在没人洗了,因为电影也不好看了。
《再见,坏蛋》上映那天,我买了午夜场。
厅里七个人,开场五分钟,后排大哥开始打呼噜。
片头字幕打出“献给师兄李连杰”,旁边姑娘小声吐槽:“人家认你吗?
”我憋笑憋到肚子疼。
票房出来,三天没过亿,评论区高赞:吴京先跟后视镜道歉再说。
更尴尬的是阅兵邀请函。
杜江在观众席笑得像朵花,吴京微博静悄悄。
以前这种场合他冲在最前,现在连转发都不敢。
粉丝群有人甩锅:官方排挤。
立刻被怼:杜江怎么没被排挤?
群里沉默三分钟,管理员解散了群。
圈里人更直接。
张译被问“怎么评价吴京”,憋半天挤出一句“他……挺有想法的”。
胡歌更绝,直接装没听见。
黄渤早说过,红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翻车的时候连个递水的都没有。
吴京现在大概懂了。
说到底,观众不是讨厌硬汉。
是讨厌把观众当傻子的硬汉。
你可以不懂坦克,但别装懂;可以爱国,但别拿爱国当挡箭牌。
以前大家买账,是因为电影确实爽。
现在电影不爽了,旧账就一页页翻出来,连本带利。
后视镜那件事,最损的不是网友。
是杜江。
一句“哥,那是你没看见”,轻飘飘把吴京钉在耻辱柱上。
偏偏杜江那天坐在阅兵现场,笑得比坦克后视镜还亮。
吴京想翻身,得先学会闭嘴。
毕竟,硬汉的底色不是嘴硬,是认错。
来源:河边洗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