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唐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自从唐朝建立政事堂以来,中书令(武周时期称“内史”)就成为朝廷的首席宰相。但鲜为人知的是,中书令在西汉本是只有宦官才能出任的官职。那么西汉时只能由宦官出任的中书令为什么会变成唐朝的首席宰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对唐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自从唐朝建立政事堂以来,中书令(武周时期称“内史”)就成为朝廷的首席宰相。但鲜为人知的是,中书令在西汉本是只有宦官才能出任的官职。那么西汉时只能由宦官出任的中书令为什么会变成唐朝的首席宰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众所周知,汉武帝此生的重要改革成果之一就是“内外朝”,而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在名义上归属于少府治下的尚书。因此汉武帝时期的内朝首席为“录尚书事”,主要官员则为“尚书”,归皇帝掌管。不过晚年汉武帝的精力大幅下降,亲自掌管“内朝”越来越力不从心,需要有人分担部分联络工作。
于是汉武帝让宦官负责皇帝与“内朝”的部分联络工作。因为宦官是参与“内朝”的宫里人,所以参与“内朝”的宦官被命名为“中谒者(谒者为尚书的别称)”。而“中谒者”的最高长官叫就叫“中谒者令”或者“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根据史料记载推测,汉武帝任命的第一位中书令应该是司马迁。
到了汉元帝时期,中书令石显一度权势熏天,结果犯了众怒。建始四年(前29年),汉成帝宣布中书令改由宫外的士人担任,中书令的地位和权势此后大幅下降。到了东汉时期,中书令更是从东汉政坛上消失了,变得完全没人在乎。以至于东汉出现宦官专政的时候,中书令都没有恢复。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东汉的核心权力机构尚书台对皇权的威胁越来越大。曹操当上魏公后便设立秘书郎,分割尚书台的权力。曹丕篡汉后决定“行汉武之故事”,将秘书郎升级为中书令和中书监。曹魏的中书令和中书监权势极大,甚至能修改皇帝遗诏,可以说曹魏间接亡于中书令和中书监。
曹魏的中书令和中书监在两晋时期合为中书令,还以中书令为长官建立了中书省。中书令在此后的南北朝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权虽然多有变化,但机构一直保留,最终在隋朝成为“三省”之一。到了唐高宗时期,政事堂成为唐朝最高核心机构。身为政事堂首席的中书令也就成为了首席宰相。
来源:鬼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