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总理重复了一遍,随即向她解释:“我和鲁迅先生不仅是同宗,还是远房亲戚呢,可惜没能和先生真正相见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被邀请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周总理看到她很是恭敬。
许广平还以为是周总理这个人有教养,待人温和有礼,然而周总理接下来的话却让她瞪大了眼睛。
“广平同志,按照辈分来说,我应该叫你婶婶哩!”
看着周总理温和的笑脸,许广平震惊地问:“您喊我啥?”
周总理重复了一遍,随即向她解释:“我和鲁迅先生不仅是同宗,还是远房亲戚呢,可惜没能和先生真正相见一面。”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在上海逝世,年仅55岁。
对于这位革命战士的离去,社会各界都十分惋惜,尤其是一直仰慕鲁迅先生的周总理。
1938年,在武汉纪念鲁迅先生2周年的大会上,周总理第一次透露了他和鲁迅先生的关系。
“在血统上我或许是鲁迅的本家,我们都是出生在浙江绍兴城的周家。”
众所周知,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但周总理明明出生于江苏淮安,为何又说出身于浙江绍兴呢?
其实周总理的祖籍一直是浙江绍兴,在他去法国留学的护照上“祖籍”一栏上都写着“浙江省绍兴县”,在南开大学的毕业证上写的则是浙江会稽。
他的祖父周起魁就出生在浙江绍兴,每次问到祖籍哪里,周总理都会说是绍兴,解释在淮安出生。
“因为我的亲兄弟、堂兄弟都是绍兴人,如果我不说祖籍是绍兴,那就有企图摆脱这种关系的嫌疑。”
1939年,周总理在途经绍兴办事时,他还特意来了3天的寻根之旅,到祖坟祭扫,又到祖屋里查看了族谱,搞清了自己与鲁迅的族亲关系。
根据族谱来看,周总理族系的祖先是后马,鲁迅本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是属于先世一脉,后马与先世都是澳长子名德之后。
根据《濂溪故里周氏族谱》的记载,鲁迅出生地就是鱼化桥支的覆盆桥分支,而周总理也是属于鱼化桥的保佑桥分支。
简单来说,周总理和鲁迅都是鱼化桥支的本家。
此外,鲁迅的母亲鲁瑞,还是周总理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这样看来,两人不仅是同宗,还真是远房亲戚。
鲁迅是周氏二十四孙,而周总理是二十一世孙,因此按照辈分来说,周总理应该叫鲁迅为叔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总理才对许广平说应该叫她婶婶。
得知这些渊源,许广平才放下心来,不过听着彼时已经是国务院总理的周总理叫她婶婶,还是很不习惯。
看得出来她很拘谨,周总理也立马轻松地说:“我们年龄差不多,我还是叫你广平同志吧!”
许广平马上点点头,1963年他们再次在元旦团拜会上见到,周总理还主动和许广平握手。
看着许广平和周总理握手的照片,很多人都不免为鲁迅感到惋惜,在中国人的灵魂最需要“医生”的时候,他以笔为手术刀针砭时事,揭露社会最腐朽的本质。
周总理一直将他视为偶像,嘱咐共产党人积极配合鲁迅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鲁迅的很多帮助,他们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周总理被伯父带到东北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此时鲁迅已经在中央教育部工作,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揭露社会的小说,引起热烈反响。
周总理也是读了这些小说后成为鲁迅的粉丝,后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他特意邀请鲁迅到学校演讲。
然而那一次鲁迅却因为有事没来,代替他去演讲的是弟弟周作人,导致两人错过见面。
1928年从莫斯科回来后,周总理发现上海的进步文化阵营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痕,好几个报社与鲁迅爆发了论战。
周总理和地下党员潘汉年、冯雪峰交代:围攻鲁迅是不对的,应该团结、争取他。在周总理和中共中央的方针指导下,论战才得以止息。
在讨论建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时,周总理就明确一个思想——今后党在文艺战线上的旗帜就是鲁迅,遇事一定要多征求他的意见。
后来鲁迅果然当选左翼作家联盟第一届执行委员,是3位主席团成员之一。
1936年,红军主力刚到达陕北与各个地方的地下组织联系,周总理派曾经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冯雪峰到上海。
冯雪峰是鲁迅的学生,因此临走前周总理嘱咐他一定要找到鲁迅,了解情况后再找地下党同志和组织。
这个安排足以说明,虽然没有与鲁迅见面,但是周总理十分信任鲁迅的。
事实证明他没有信错人,冯雪峰到上海后在鲁迅的帮助下快速了解了上海的情势,与地下党员和组织取得了联系,顺利完成任务。
“关门主义”出现的时候,周总理也给冯雪峰写信,表示:对于你老师的任何怀疑我们都不相信,请他一定不要为一些轻薄的议论而发气,我们要团结鲁迅、信任鲁迅,反对党内的关门主义倾向,反对对鲁迅“关门”。
正因为这种信任,后来瞿秋白被害后鲁迅也开始害怕自己的身后事,于是赶紧出版瞿秋白的翻译作品,将两册出版的《海上述林》托给冯雪峰交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甚至他还精确说把皮脊本送给毛主席,蓝绒本送给周总理。对于党中央的支持,鲁迅一直都很明白。
可惜到1936年,鲁迅就在上海病逝,周总理远在陕北也无法亲自送行,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终没能真正见一面。
但对于鲁迅的敬仰之情,周总理是不吝表达的,不仅参加逝世周年活动,在各种场合都强调学习鲁迅精神,还一直以与鲁迅有亲缘而骄傲。
“今天,我要在鲁迅先生之像面前立誓: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1946年,周总理参加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他在鲁迅先生的巨幅画像下发表讲话,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着对和平的渴望。
他还和许广平、沈钧儒等人到鲁迅墓地去扫墓,在墓旁栽了一棵柏树,象征鲁迅先生的精神长盛不衰。
参考信息:党史博采:两位伟人的“神交”——鲁迅与周恩来
来源:赢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