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晴隆县鸡场镇的田间地头、村落巷陌,常常能看到鸡场派出所民警李尊玄的身影。曾身着白大褂、有五年医务工作经历的他,如今换上藏蓝警服,将医者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融入基层警务的每一件“小事”中,成为了乡亲们口中“靠得住的人”。
在晴隆县鸡场镇的田间地头、村落巷陌,常常能看到鸡场派出所民警李尊玄的身影。曾身着白大褂、有五年医务工作经历的他,如今换上藏蓝警服,将医者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融入基层警务的每一件“小事”中,成为了乡亲们口中“靠得住的人”。
图 | 李尊玄(右)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
“当年从医院辞职当警察,身边人都觉得意外,问起原因,我说因为喜欢!”聊起职业转型,李尊玄笑着说,自己只是还没忘记小时候许下的警察梦,工作以来,一直在坚持备考人民警察。
2017年,李尊玄顺利通过招考,如愿穿上了警服。入职后,他先凭借着扎实的医学功底干起法医,查验伤情、勘察现场……可越干,想“系统接触警务工作、直面群众需求、解决急难愁盼”的想法越清晰,便主动申请到基层历练。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到鸡场派出所,接处警、案件办理、户籍业务……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李尊玄说,虽然刚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但自己很快意识到“从医生到警察,虽然穿的衣服变了,但‘为大家解决难题’的本质没变,或许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也能在警务工作中派上用场。”
图 | 李尊玄到群众家中走访
事实证明,这份“跨界”优势,很快成为他服务群众的“助推器”。一次,辖区红寨村群众报警求助,称其在山路上行驶时,遇到山体垮塌,因路况不好,车辆翻下路崖,撞击导致车内三名同伴受伤。
接警后,李尊玄立即带队出警并同步联系救护车支援。抵达现场,确认受伤群众意识清晰后,李尊玄从警车里拿出自备的急救包和纱布,为伤者包扎止血,安抚道:“别怕,处理好了,先不要动,救护车马上来!”
一套行云流水的急救操作,不仅为伤者争取了更多专业救援的机会,也让围观村民见到了李尊玄的“硬本事”,不知不觉间,“李警官当过医生”的消息也在村落间传开。
没过多久,李尊玄又凭借着敏锐的医学判断,上演了一场“化险为夷”的救援。
深冬傍晚,鸡场派出所接到群众罗大哥报警,语气焦急:“警官,快来!我家老人和孩子吃了买的火腿肠后,头昏还一直吐,怕是食物中毒了!”电话里,罗大哥还带着对售卖火腿肠摊贩的怒气,扬言要找对方“讨说法”。
李尊玄带队赶到老人家时,年过六旬的老人和两个孩子正瘫坐在床上,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老人一边给孩子擦脸,一边不停抱怨火腿肠“不卫生”。
“别急着说火腿肠的事,我先看看孩子。”李尊玄仔细询问起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三人均未出现腹泻、发热,其嘴唇发紫、头痛眩晕、萎靡不振等症状,倒是十分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而非食物中毒。
这时,李尊玄注意到了屋内的炭盆与关得严严实实的门窗,当即问道:“你们是不是一直烧炭取暖。”老人愣了一下:“是啊,最近天冷,炭一直没断过。”结合症状与现场环境,李尊玄心里有了判断。他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同步联系救护车前来救援。
经过及时救治,老人和孩子很快脱离了危险。事后,罗大哥既愧疚又感激:“多亏李警官懂医,不然我不仅冤枉了卖火腿肠的老板,还可能耽误救治……”
除了急救技能与医学常识,医务工作培养的细心与耐心,更让李尊玄在处置警情时多了一份“巧劲”。
鸡场镇邻里之间常因宅基地、农田灌溉等小事产生纠纷,接到调解警情,李尊玄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像问诊一样,先当“倾听者”,再“找症结”,最后“对症下药”,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图 | 李尊玄调解矛盾纠纷
一年夏天,岑大哥和杨大哥两兄弟因土地界限不明,产生争执,积怨已久。在入户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尊玄多次上门开展调解工作,带着卷尺实地测量,拉上村里长辈一起讲情理、说乡俗,联合有关部门参与调解……最终,不仅划定了边界,也顺利解开了两兄弟的心结。
救助掉入深坑的母牛、追回未付的货款、帮助群众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劝导因情所困想要轻生的男子……入警八年,李尊玄早已在磨炼中成功“转型”,他说:“派出所虽然忙,但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干的都是‘接地气’的活儿,把乡亲们关心的事办妥当,就是守护一方平安。”
-END-
作者:雷丹丹
编辑:陈 星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