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还未亮,郧西县景阳乡初级中学的教师宿舍楼里,一盏灯已亮起。41岁的英语教师程方圆轻轻推开窗,山风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那是17年前她和学生一起种下的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郧西教育
天还未亮,郧西县景阳乡初级中学的教师宿舍楼里,一盏灯已亮起。41岁的英语教师程方圆轻轻推开窗,山风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那是17年前她和学生一起种下的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用教育改变大山孩子的命运
2007年,从湖北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程方圆,毅然选择参加湖北省“资教行动”,奔赴郧西县最偏远的景阳乡初级中学任教。
“到农村去,用教育改变孩子命运”——海报上的这句话,叩响了她的心扉。而这颗种子,早在她童年时便已埋下。
程方圆出生于郧阳区一个贫寒农家,四岁丧父,母亲独自将她和妹妹拉扯长大。从小学到大学,程方圆多次因家境窘迫濒临辍学,是老师一次次伸出援手:垫付学费、送去圆领衣、为她争取助学金……“初三那年,我差点为50元资料费放弃学业,是班主任张老师帮我交了钱,把我劝回教室。‘梦圆也要明道。’他们托起了我的梦想,我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圈定郧西县选择学校时,她在地图上圈了景阳乡,她的初心始终未变:“去最需要的地方”。
那时的景阳乡中学,墙皮簌簌脱落,学生在露天场地吃饭,教师宿舍是楼梯间改造的狭小空间。从县城到学校,坐客车要颠簸4个小时。不少同来的教师中途离去,程方圆却坚持了下来。
学校没有厨房,她周末靠吃泡面充饥;没有亲人,本地教师和乡亲成了她的“家人”。“怎么能不把心交给孩子?”
2010年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教师待遇提高,学校宿舍翻新,职称评定、交通补贴、职称评定等政策相继倾斜。程方圆在景阳乡成家、扎根。丈夫张帅领也是资教老师,婚礼上,老校长说:“是景阳迎来了你们,我们就是你们的家人。”
孩子心目中的 “程麻麻”
在程方圆看来,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修补心灵。学生徐林(化名)因幼年丧母,性格自卑。一次英语课上,念到“He is like a father to me”时,他躲在角落抽泣。程方圆轻轻扯他的衣袖,问:“冷不冷?”
“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她常找徐林聊天,为他辅导功课。三个月后,徐林悄悄递给她一张纸条:“老师,我能喊您妈妈吗?”
如今徐林已是武汉一所大学的学生,每年教师节都会给程方圆寄明信片。最新一张明信片上写着:“您教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hope’,现在我懂了它的重量。”
学生们和伙伴们私下叫她“程麻麻”。毕业后常回校看她,说:“好想再听一节您的英语课”。
常有人问程方圆:“留在山里是否不甘?”她的丈夫张帅领回答道:“我们留下,是为了让更多人离开。” 这句话,她深以为然。
在这片土地上,程方圆看到了村民们质朴的笑容,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瞬间如同温暖的光,穿透孤独的阴影,让她明白,他们在这里的意义在于能否为这片土地带来改变。
他们在这里,或许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山川的壮美和田野的宁静;虽没有荣耀与名利,但有孩子们的成长和村民们的信任。
来 源: 郧西县教育局 十堰日报教育周刊
责 编:孟涛 王珊珊 李沛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