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老师的物理课能让我们看见泥鳅里的力学、水柱里的光学,他总能把课本上的公式变成生活里的奇妙现象。”在郧西一中,提起物理教师吴熙,学生们的评价里总带着对课堂的向往。这位拥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深耕教坛14载的一级教师,不仅是“郧西名师”“郧西县优秀教师”
郧西教育
“吴老师的物理课能让我们看见泥鳅里的力学、水柱里的光学,他总能把课本上的公式变成生活里的奇妙现象。”在郧西一中,提起物理教师吴熙,学生们的评价里总带着对课堂的向往。这位拥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深耕教坛14载的一级教师,不仅是“郧西名师”“郧西县优秀教师”,更以创新的教学智慧、深厚的育人情怀,诠释着“名师”二字背后的专业与担当。
作为物理教学的创新者,吴熙善于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可感可触。他深知,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
讲解摩擦力时,他不急于灌输公式,而是带着学生讨论“如何抓住滑溜的泥鳅”,让大家在挑选工具、动手尝试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讲授“光的全反射”时,他用透明容器、激光笔自制教具,在教室里打造出“导光水柱”,让学生亲眼见证光沿水柱传播的神奇现象,理解光导纤维的原理。
“物理不是用来为难学生的,而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这一理念贯穿吴熙14年的教学历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记笔记的听众,而是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多年来,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成绩稳居年级前列。
作为学科团队的“领航者”,吴熙的名师担当体现在对团队成长的无私助力上。担任高三物理备课组长以来,他深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他牵头重构备课组教研体系,创新推行“主备+轮备+深备”三级备课机制,先由骨干教师主备教案,再由组内教师轮流补充,最后集体打磨细节,确保每一节课都经得起推敲;搭建校本物理资源库,整理近十年经典教案、专题题库、创新实验案例,让组内教师随时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他主动结对帮扶,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梳理,到课堂语言的精准表达,再到实验操作的规范细节,全程手把手指导。在他的带领下,郧西一中物理组多名教师在市、区教学竞赛中获奖,学科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当地高中物理教学的“强兵团队”。
作为教育研究的“践行者”,吴熙认为,名师不能只做经验型教师,更要做研究型教师。工作之余,他坚持阅读《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等核心期刊,追踪物理教育前沿动态;深入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理念融入课堂实践。基于多年教学经验与对新课标的解读,他撰写的《中学物理教科书科学探究特征演变的研究》在教育期刊发表,参与的《高中物理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顺利结题,相关教学方法在区域内多所学校推广。
“教师做研究,不是为了写论文,而是为了让课堂更高效、让学生更受益”,吴熙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一线,让名师的专业光芒照亮了更多课堂。
责 编:孟涛 王珊珊 李沛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