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闺女今年大四,参加了2025年考研,报的是学硕,11408,目前已经被一所211院校拟录取。
我家闺女今年大四,参加了2025年考研,报的是学硕,11408,目前已经被一所211院校拟录取。
可以说,闺女通过四年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考的遗憾,取得了更高处看风景的机会。
接下来我可以梳理一下她这几年的求学的点点滴滴,讲讲她的来时路了。
闺女中考,以还可以的成绩考入我们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整个高中三年,高一成绩最差,高二开始稳中有升,高三阶段,成绩最好的时候,考过年级120多名,最差的时候,考过800多名。
一模考了595分,那会还想有希望冲刺我们省内的一所211院校,省内这所211院校录取分数线在600分左右。
谁知道,高考成绩发挥一般,高出一本线40多分,考了558分。
这个分数段,想出省上大学,能选的一本院校很少,只能上二本。
而选择省内院校,大部分的一本院校都能选。
但这种省内一本,还是会被大家调侃成“假一本”。为啥说是假一本呢?就是这些学校,既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
在我们省内,我闺女上的大学,需要高出一本上线25分左右才能上,而外省同学则是以二本的分数进来的。
比如我闺女宿舍一位同学,是辽宁的,480多分上的这所大学。她们之间分数能差70余分。
这就是高考大省学生的无奈。
报志愿那会,我的那点报考本领也是在网上学的,也舍不得花钱让机构报考。
因为闺女想在省会上大学,最后就选择了这所大学,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专业。
可以说是为了保专业,降低了大学的档次。
这所大学最大的硬伤是没有保研资格。
当初报考的时候,和闺女讨论过这个话题。
我家闺女说不在乎有没有保研资格。
说即使有保研资格,哪可能会轮到自己?
于是就同意了她的选择。
大学三年,闺女成绩优秀,每年都是校级学习之星,专业竞赛获奖无数(含金量不高,最高级别为国家级铜奖),大二获得国奖,大三荣获“省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证明闺女大学四年没有虚度。
她们同宿舍6名同学,一名同学选择就业,4名同学选择考公考编,她1人选择考研。
闺女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正式启动备研,每天去图书馆学习,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回宿舍。
一周可能会安排一下午时间自由活动。
这期间,闺女隔三差五会给我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进度。
需要买什么学习资料,会给我说让我给她买,或者我把钱转给她。
大三暑假闺女原本是计划在学校学习不回来的。
谁知道七月初就给我联系,说想家想回来。
我这当妈的一听马上积极回应:想家了就回来,然后交代她订票事宜。
为了让闺女回来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特意给她找了一个我们本地一所大学的自习室。
闺女回来休息两天后,就进入学习模式。一开始还能每天七点起床,吃过早饭去自习室学习,晚上十点回来。
后面起床时间越来越晚,我心里想,就这学习态度能考上吗?
但为了母慈子孝,我也没去说她。
反正暑假在家的将近两个月时间里,我看她学习还是挺松散的节奏。
秋期开学闺女去学校后,我心里敞亮多了。
反正学不学,不在我眼前晃悠,眼不见心就不会烦。
十一月份的时候,我问她考试日期越来越近,紧张吗?
闺女回我:不紧张,我希望早点考试。
闺女松弛的状态,让我对她能否考上持怀疑态度。
闺女在择校时候,一开始选择了一所京区985院校,临到最后还是不自信改了志愿。
现在来看,当初报还是有点保守了。
但闺女不后悔。
我也觉得无所谓。
我本来对她的目标就不高,得以考上为导向。
如果报的高没考上了,,错过了秋招,应届生身份也没了,那损失就大了。
还好,结果让我这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我觉得,小满胜万全,我很知足。
#记录我的2025#
来源:山东王者学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