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热到理性:探寻AI投资回报与创新效率提升的算力破局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6:53 1

摘要:这就是生成式AI当下的真实写照。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的研究显示,已有80%的公司明确表示使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但其中有80%的公司没有显著的价值提升。这组喜忧参半的数据,既是“二八定律”的再次应验,也预示着AI浪潮将在此刻做出新的抉择。

当一股狂潮袭来时,人们往往会自觉或被迫地跟随其间,只有在两个浪头交替的片刻,才有时间思考下一步的方向。

图片:摄图网


这就是生成式AI当下的真实写照。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的研究显示,已有80%的公司明确表示使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但其中有80%的公司没有显著的价值提升。这组喜忧参半的数据,既是“二八定律”的再次应验,也预示着AI浪潮将在此刻做出新的抉择。

从狂热迈向理性,从倚重投资到关注回报,也许是最明显的风向变化。近期,很多业界巨头围绕AI Infra推出诸多更接地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试图通过优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弥补算力底座与上层应用之间的鸿沟,加快大模型落地和智能体渗透的进程。

在AI Infra“脱虚向实”的关键节点,算力底座自身的进化同样至关重要。作为通用算力与AI算力的核心基石,CPU在这场变革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高性能、低能耗处理器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显著改善算力投资的回报率;另一方面,新一代CPU能适应复杂的工作负载和纷繁的应用场景,有望驱动AI推理向纵深挺进,全面提升用户的业务创新效率。

显而易见,选择符合新时代要求的CPU、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算力底座,已成为行业用户真正从AI受益的“胜负手”。从信息化建设到数字化转型再到智能化升级,AMD EPYC始终是行业用户的“贴心”伙伴,其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更是AI务实风潮中的扛鼎者,堪称行业用户规避投资陷阱、破解落地难题的利器。

寻找AI投资回报跃升的密码:高性能与低能耗可否兼得?

对行业用户而言,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额度占整个AI投资的比重通常较高,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产品结构及方案框架颇为重要。

在生成式AI爆发的早期阶段,CPU曾处于边缘地位,其价值被严重忽视。伴随人工智能与实体业务的结合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发现CPU在AI训练和推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CPU还有利于平衡算力投资结构,对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助益匪浅。

然而,要找到一款兼具高性能、低能耗双重优势的CPU殊非易事。一些数据中心为了化解燃眉之急,匆忙选择某些高性能处理器应对新型工作负载的挑战,最终却不得不付出电费激增、制冷成本飙升的代价。

针对行业用户的需求痛点,AMD EPYC开创了高性能与高能效兼得的先河:其第四代产品采用ZEN 4技术架构,IPC平均提升多达14%,更高的核心频率促进CPU整体性能大幅改善,使CPU能在AI算力底座中赢得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能效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96核心的热设计功耗只需360W,大幅降低行业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

以智能边缘、云服务和电信部署等可能会受到空间和功率限制的场景为例:AMD EPYC 8004系列专为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类型而生,依托多达64个“Zen 4c”核心,并支持6通道DDR5内存,其能在空间和功耗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设施需求,帮助用户打造高能效的差异化平台,以合理投资赢得丰厚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提高AI算力的投资回报率不能仅靠单点突破,还必须探索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数据中心的维度看,如何在接近满负荷运转的条件下有效支持AI工作负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AMD EPYC第五代产品专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和AI工作负载而设计,凭借出色的内存带宽、性能以及独具特色的小芯片架构,能为AI和高性能计算提供超过37%的更高IPC支撑,满足性能优先、数据敏感、绿色节能等不同类型行业用户的多元需求,使AI算力投资“好钢用在刀刃上”。

探索AI创新效率改善的路径:以先进算力驱动应用落地

如果说提升AI投资回报率是行业用户回归理性、注重实效的重要信号,那么强化AI推理能力、改善业务创新效率则是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必由之路。

在麦肯锡跟踪的AI失败项目中,由于“模型推理速度慢”、“无法满足实时业务需求”、“应用体验差”等因素导致效果不及预期的案例不胜枚举。倘若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来自算力底座的问题是造成AI推理能力不足的首要原因,而CPU需要承担起革故鼎新的重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性能、低成本大模型的盛行为AI推理的遍地开花铺平了道路,而以高性能、低能耗CPU为代表的先进算力更为AI推理结出硕果创造了必要条件。基于更高的CPU频率、更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更大的三级缓存,AMD EPYC在AI推理领域已获得广泛认可,促进行业用户的业务创新效率迈上更高台阶。

尤值一提的是,随着各个行业的数智化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为AI训练、推理及智能体应用等提供全链路、全生命周期的算力支撑,日益成为主流诉求。第五代AMD EPYC既可打造性能出色的AI推理平台,又能胜任小型AI模型开发、测试和批量训练,成为行业用户达成业务创新目标的优选对象。例如:在以FP32精度运行XGBoost(Higgs数据集)时,搭载192核AMD EPYC 9965处理器的双路服务器机器学习吞吐量可大幅提升,有助于打破复杂应用场景的算力瓶颈。

以科技创新和AI应用的视角来看,快人一步的金融行业显然更离不开先进算力底座的保障。针对金融机构快速交易处理、获取市场情报、简化系统管理以及确保安全性的复合型需求,基于AMD EPYC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可提供超低延迟、出色的每核性能以及卓越的加速性能;同时,还能减少服务器的占用空间,提高能效和成本效益;此外,借助内置的安全功能可保护敏感的金融数据和交易,扫除用户业务创新的后顾之忧。

新一代CPU将在AI时代不断拓展能力边界

不难看出,在AI迈向理性投资、行业深耕的崭新阶段,CPU正从边缘位置走向舞台中央,其作为算力底座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认可,未来开疆扩土的空间无限广阔。

在聚光灯下,总会涌现最亮眼的角色。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x86处理器市场研究报告》,主要面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的AMD EPYC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按出货量计算,AMD EPYC当季占据27.3%的份额,环同比均保持良好增长;按收入计算,AMD EPYC的份额更高达41%,环同比增幅尤为可观。这是用户以真金白银做出的选择,AMD EPYC树立起先进算力在AI时代的新标杆。

种种迹象表明,算力底座的进化之旅远未结束。在不久前举办的“Advancing AI 2025”大会上,AMD发布全面的端到端集成AI平台愿景,并推出开放、可扩展且基于行业标准的机架级AI基础设施,吹响了底层算力护航人工智能远行的号角,也为CPU进一步拓展能力边界埋下了伏笔。

当喧哗与骚动退去之后,理性的光芒终将在海面上喷薄而出。以AMD EPYC为代表的新一代CPU既是AI理性回归的受益者,更是驱动AI开启新一轮增长的助推器——前面有诗和远方,还有牛奶、面包。

来源:IT创事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