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80多位中小学教师闪耀音乐剧舞台,开启从“创”到“演”沉浸式体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6:48 1

摘要:沪上80多位中小学教师齐聚音乐戏剧的殿堂,在为期十天的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的全周期实践。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音乐剧“创、编、演”实训工作坊于8月26日完成阶段性汇报,六组教师自主创作的《她》《棒》《公开

沪上80多位中小学教师齐聚音乐戏剧的殿堂,在为期十天的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的全周期实践。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音乐剧“创、编、演”实训工作坊于8月26日完成阶段性汇报,六组教师自主创作的《她》《棒》《公开课》等六部音乐剧作品,将于10月7日作为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开幕演出正式亮相。

项目总策划和艺术总监、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介绍,课程采用“2+3+5+1”模式:2天理论教学、3天基础训练、5天分组创排、1天正式公演。“教师们不仅学习音乐剧理论,更在专业导师指导下亲身参与选曲编曲、舞美设计等环节,真正实现从‘参与者’到‘创作者’的转变”。

专业导师团:艺术匠心的倾囊相授

为确保创作质量,上音音乐戏剧系组建了跨领域指导团队。理论指导由音乐戏剧副主任吴佳担任,编剧团队由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知名编剧王怡娃领衔,导演组则由张影伦、罗怡等资深教师担纲,更特邀《长安十二时辰》制作人李思逸率领专业制作团队全程护航。声乐指导丁汀在训练中发现,教师们普遍存在“重技巧轻情感”的问题,于是设计“情境代入法”:“比如演唱《永动迪斯科》时,要想象自己置身于谎言与真心交织的荒诞世界,让声音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深度指导贯穿创作始终。在《悲卷世界》的排演中,编剧指导团队建议教师将职场内卷现象寓言化,通过“卷到被卷再到反卷”的三幕结构,引发观众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思考。“我们不是要否定努力,而是探讨如何在压力中保持本心。”编剧王怡娃在剧本修改会上如是说。

本届工作坊特别强化“编创”环节,要求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中提炼素材。如《公开课》的创作灵感源自课堂突发状况——学生抗拒、课堂失控,教师却用一把尤克里里和即兴互动化解危机,将“睡觉课”变为“闪光课”。导演张轩豪在排练中反复强调:“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需要被看见、被听见的‘细线’。”这种将教育现场转化为艺术表达的尝试,成为本次工作坊的亮点之一。

六部原创剧作:教育者的艺术发声

六组作品虽题材各异,却共同呈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她》以“武则天”面试现场为背景,让西施、李清照等七位历史女性逐一撕掉“红颜祸水”“才女”等标签,最终由“武则天”宣言:“女人的故事不必被定义,而应自我闪耀。”这种对性别议题的探讨,在中小学教师创作中尤为难得。

《荷尔蒙特攻队》则以心理学为切入点,将脑内激素拟人化,展现理性与情感的对抗与和解。舞蹈编导杨心怡在编排中融入现代舞元素:“用肢体语言表现激素间的冲突,既能增强视觉张力,也能帮助观众理解抽象概念。”而《永动迪斯科》以摇滚与民乐混搭的狂欢节奏,拷问亲情中的谎言与救赎,全剧在“笑泪交织”中完成对人性的深度叩问。

这些作品不仅具备艺术价值,更暗含教育智慧。如《棒》通过多线叙事,引导年轻人思考“安稳体面是否是唯一答案”,其核心台词“真正的‘棒’在于为心中目标勇往直前”,成为参训教师热议的教育金句

教师心声:艺术种子的播撒之旅

参与教师普遍反映,此次经历颠覆了对音乐剧的认知。七宝浦江学校操昕萌老师坦言:“原以为音乐剧遥不可及,没想到自己也能创作完整剧目。”她特别提到声乐指导黄娴瑾副教授的“呼吸训练法”,“现在给学生上音乐课,我会用同样的方法引导他们感受声音的流动”。

杜哲宇老师则从团队协作中获得启示:“跨学科组队让我意识到,艺术教育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比如数学老师设计的‘激素冲突’道具,既符合剧情又暗含几何原理。”这种跨领域融合,正是项目设计者所期待的——通过艺术实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进而反哺课堂教学。

10月7日的正式公演,不仅是教师们的成果展示,更是上海音乐剧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当教师们在舞台上发光,他们传递的不仅是艺术之美,更是对教育的热爱与创新。这,或许就是音乐剧进校园的深层意义。”安栋认为,这场由教育者主导的艺术实验,正在为上海打造“音乐剧之都”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