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南怀瑾选集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南怀瑾选集
南怀瑾先生曾说,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修行道场。
为什么现代人的婚姻如此脆弱?
为什么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却又说“夫妻本是前缘”?
这位通达儒释道三家的国学大师,用他一生的智慧观察,为我们揭开了婚姻背后的因果密码。
他说,真正懂得经营婚姻的人,都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藏在杭州城隍庙门前的那副千年对联里,藏在一个古代女子的悲惨故事中,藏在佛法因果的究竟智慧里。
那么,南怀瑾先生到底发现了什么?
这个让他为之动容的婚姻智慧,又如何能够拯救现代人的情感困境?
南怀瑾先生从小就对杭州城隍庙门前的那副对联印象深刻。
年少时只觉得有趣,便将其默记于心。
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历经几十载的观察与思考,他对这副对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副对联写道:“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短短几十个字,却道尽了人生的因果真相。
南怀瑾先生常常感慨,现代人对婚姻的理解太过肤浅。
他们以为找到了心爱的人,从此就能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婚姻从来不是童话,而是一场因果的了结 。
“夫妻本是前缘”这句话听起来很浪漫,但南怀瑾先生说,这里的“前缘”可不一定是美好的姻缘。
缘分有善缘,也有恶缘。
有些夫妻一见钟情,相敬如宾,这是善缘。
有些夫妻吵吵闹闹一辈子,彼此折磨,这是恶缘。
不管是哪种缘分,都有其因果根源。
他曾经观察身边的夫妻,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些人结婚时极其贫困,但夫妻同心,共度难关。
可是一旦发达了,有钱有地位了,反而开始“老花”。
这就是古人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反面:“夫富贵难”。
南怀瑾先生用他一生的观察总结出: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叫“妻贫贱难”,意思是妻子很难与丈夫共度贫困的时光。
但还有一句话更加深刻:“夫富贵难”。
两个人结婚时极其贫穷,到了中年慢慢发展起来,男人有了钱有了地位,对不起,很可能就变心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更加普遍。
男人和女人都一样, 共患难容易,共富贵更难 。
南怀瑾先生观察到,许多中年夫妇在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上升后,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南怀瑾先生说,这就要从因果的角度来理解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前世的业力。
有些人的业力是要在贫困中修行,有些人的业力是要在富贵中考验。
夫妻关系也是如此,有些夫妻的因缘是要在苦难中相扶相持,一旦环境改变,原本的因缘就结束了 。
南怀瑾先生经常提到一个例子。
他认识一对夫妻,年轻时非常恩爱,丈夫下海经商,妻子在家相夫教子。
两人感情深厚,常常被朋友羡慕。
可是随着丈夫事业越做越大,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起初,丈夫还会跟妻子分享生意上的事情,但妻子对商业一窍不通,渐渐地就插不上话了。
丈夫的社交圈子也在扩大,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而妻子的世界还是那个小家庭。
慢慢地,两人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越来越陌生。
这个故事让南怀瑾先生深深思考:为什么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却这么难?
他从佛法的角度分析说,这是因为人的欲望和执着在作祟。
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中时,他的欲望相对简单,就是希望能够脱离困境,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时候,夫妻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能够同心协力。
但一旦富贵了,人的欲望就开始膨胀。
原本只想吃饱穿暖,现在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原本只想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现在要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
原本只想家庭和睦,现在要追求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认可。
欲望一旦膨胀,人就容易迷失自己,忘记初心 。
富贵本来应该是修行的资粮,却往往成为堕落的因缘。
这就是佛法中说的“富贵修道难”。
南怀瑾先生说,要想在富贵中保持初心,夫妻双方都需要有很高的智慧和定力。
这种智慧,就是要明白因果的道理,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无常变化的。
他常常引用《金刚经》中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富贵也好,贫穷也好,都是暂时的现象,不要太过执着。
但光有理论还不够,还要有具体的修行方法。
南怀瑾先生经常提到中国人有句谚语:“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读的经文”。
这句话还不透彻。
一针见血的说法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本难读的经文”。
难读的经文来自于因果关系。
他说,生活从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结为夫妻,然后生孩子,这被称为家庭幸福。
事实上,从深刻的生活经验来看,没有幸福,只有痛苦,但人们喜欢在痛苦中快乐。
城隍庙的对子几乎总结了整个人生的因缘。
学佛的人看生活,从因缘的角度来看,他们比普通人更深刻。
从佛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好婚姻和好婚姻,无论是否结婚,都不超过五年或十年。
一些小说,如《红楼梦》、甚至西方也被称为“茶花女”等等,我们看到,认为男女之间的感情,非常可爱,令人羡慕。
但你如果科学分析,分析他们所谓的亲密时间只是几年的美。
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它感觉非常美丽和美味 。
每个人都想保持这种诗意的感觉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佛经典称我们的世界为娑婆世界。
“娑婆”这个词的中文翻译是可以忍受的。
这个世界有很多缺点,没有一个生活是完美的。
幸福的家庭很快就破裂了。
失望和痛苦是无法忍受的。
我们仍然需要能够忍受或接受。
根据娑婆世界的真相,南怀瑾先生将范围缩小,讲述杭州西湖的故事。
清代女诗人冯小青的坟墓在杭州的孤山上。
她是个才女,长得很漂亮。
她年轻时遇到了不公平的人。
结婚后,她知道自己嫁给了一个不公平的人。
她丈夫已经有了妻子,所以她痛苦了一辈子,死于抑郁症。
冯小青这一生的经历几乎代表了大多数人类社会或旧时代的女性,为家庭、痛苦牺牲的写照。
冯小青学识很好,文学修养也很高,还有专集留下来。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最欣赏她的一首名诗,今天回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女人身边。
冯小青的生活很痛苦,所以她每天拜佛,拜观音菩萨。
她在白衣大士面前发出了一个愿望,写下了这首诗。
在慈云大士之前,她愿意为一滴杨枝水洒在地上,并为一滴莲花洒在地上。
由于个人的痛苦,她也看到世界上很少有夫妇真正快乐。
她愿意把菩萨净瓶里的一滴甘露水变成菩萨净瓶,洒在世界上,而不是死后升天或净土。
她希望世界上的夫妇将来永远幸福、快乐、和谐。
以冯小青的悲惨经历,她的因缘是痛苦的。
在她学习了佛法之后,她每天都崇拜佛的愿望。
与我们寻求财富和家庭安全不同,她觉得世界上有许多不愉快的夫妇愿意成为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杨枝水,世界上每一对夫妇都是安全和幸福的。
南怀瑾先生经常告诉普通年轻的女同学,学佛的人不应该认为这只是一首爱情诗。
事实上,这首诗应该被视为佛经典。
诗中痛苦的感情背后没有抱怨和仇恨。
她知道生活就是偿还债务,很高兴偿还债务。
她不仅自己偿还债务,而且愿意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偿还债务。
她才能写出一首动人的诗,“我们愿意为一滴杨枝水洒在地球上,把莲花洒在地球上”。
她不会被自己的痛苦所困扰,而是经历了自己的痛苦。
她想到了世界上其他女性的痛苦。
她希望将来能让世界上的每个家庭都幸福快乐。
这就是如何从心理上把恶缘变成善缘的具体例子 。
从这个女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学佛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恶关系,让自己安全。
南怀瑾先生说,学佛的朋友,不要吹牛,什么成佛成道,一个学佛的人,身心健康快乐,少病少烦。
死的时候不麻烦自己,不拖累别人就好。
冯小青的伟大愿望就像她诗中的最后一句话:洒在人间并蒂莲,多么慈悲。
南怀瑾先生还提到他小时候,家里有一座寺庙。
从宋朝几百年来的寺庙里,一直有很多僧侣。
他父亲告诉他,其中一位僧侣对子很好:“一天要吃饭,一天要吃饭。几天的命运,你会活几天”,这是空的自由和轻松的领域。
生活有这样一种轻松的心态,所以他们的生活因为经历可以处理得非常快乐。
“妻子贫穷难相处”。
一对夫妇结婚了。
他们很穷,没有地位。
他们的妻子可以全心全意地生活,不想离婚。
这是非常罕见的!
“夫妻共富难”。
男人和丈夫在中年后发了财。
如果他们不耍花招,他们就是好丈夫和好男人!
有些人只是想办法玩花样——回来的时候,“我公司忙”或者“我生意忙”就是这样。
一般来说,世界上的人,钱越多,生意就越大,尤其是男性朋友,“妻子贫穷难,丈夫富贵难”。
男人和女人结婚了。
到了中年,妻子带着孩子,丈夫发了财。
有了地位和金钱,他们就不好了。
当他很穷的时候,他别无选择,只能靠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钱不是一件好事。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生命道理,是因缘和合,这是非常深奥、微妙的,不是普通人容易知道的。
所以南怀瑾先生经常说城隍庙的对子,你就知道“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男女关系变成夫妻是前缘,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有时候吵了一辈子,就是恶缘。
“孩子原宿债,债务还清,债务人来”。
如果你明白了这对夫妇的内涵,你就会明白六个亲戚都是宿债,或者欠债或者还债。
这个前世不是关于一辈子的,而是关于多生多世的。
所以不要怨恨,偿还债务,勇敢地面对现实。
正当南怀瑾先生深入阐述婚姻因果时,他突然话锋一转。
他说,理解这些道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运用这些道理来经营婚姻。
而这个秘密,就藏在冯小青那首诗的深层含义中,藏在她从痛苦中升华出的慈悲大愿里。
这个婚姻经营的终极智慧,不仅能化解夫妻矛盾,更能让婚姻成为修行的最高境界。
那么,南怀瑾先生从这首诗中到底参悟出了什么?
这个被他称为“比佛经还要殊胜”的婚姻智慧,又是如何指导现代夫妻走出情感困境的?
从冯小青的故事中,南怀瑾先生总结出了经营婚姻的第一个智慧: 转念 。
什么叫转念?
就是当遇到婚姻中的困难和痛苦时,不要一味地怨恨对方,而要从因果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切。
这些痛苦,都是自己前世的业报,现在遇到了,就要欢喜地承受和了结。
南怀瑾先生说,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都是因为各自的执着和我慢造成的。
丈夫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应该受到尊重。
妻子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也应该得到理解和关爱。
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矛盾就无法化解。
但如果用因果的角度来看,这些矛盾都是前世的债务关系。
丈夫对妻子不好,可能是因为前世妻子曾经亏欠过丈夫。
妻子对丈夫不满,也可能是因为前世丈夫曾经伤害过妻子。
现在两人成为夫妻,就是要来了结这些恩怨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怨恨对方了。
欠债还债,天经地义。还债的时候要欢喜,因为债务了结了,双方就都解脱了 。
南怀瑾先生还从冯小青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第二个智慧: 慈悲 。
冯小青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她能够承受自己的痛苦,更在于她能够由此生起慈悲心,愿意帮助天下所有受苦的夫妻。
这种慈悲心,就是化解婚姻矛盾的最好良药。
当夫妻双方都能生起慈悲心时,就不会再计较谁对谁错,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
而是会想:对方也很不容易,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应该多理解多包容。
这样,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南怀瑾先生还提到了经营婚姻的第三个智慧: 无执 。
什么叫无执?
就是不要对婚姻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
很多人的婚姻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期待太多。
期待对方永远爱自己,期待对方永远不变心,期待对方永远理解自己,期待对方永远支持自己。
但南怀瑾先生说,这些期待都是不现实的。
人是会变的,感情也是会变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婚姻也不例外。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婚姻中的种种现象,包括爱情、矛盾、痛苦、快乐,都是虚妄的,都是暂时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对婚姻有太多的执着了。
不执着,不等于不负责任。
而是以一种更加超脱的心态来对待婚姻。
尽自己的本分,但不强求结果。
这样,反而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南怀瑾先生最后总结说,经营婚姻的最高智慧,就是把婚姻当作修行的道场 。
夫妻之间的相处,就是修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转念、慈悲、无执,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平静,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真正的好婚姻,不是没有矛盾,而是能够在矛盾中成长,在冲突中磨炼,最终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成就的境界。
这样的婚姻,就不再是痛苦的枷锁,而是成长的阶梯,是通向智慧和解脱的道路。
既然是缘分,就要珍惜,既然来了,就要好好修行,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最终都会变成成就彼此的因缘。
来源:软小糖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