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 “七月十九看风云,来年收成定几分”,啥意思?有什么讲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6:42 1

摘要:在我国,种地那可是老传统了,祖祖辈辈都在田里忙活,一年到头春天播种秋天收,积累了不少有意思的老话。就像"七月十九看风云,来年收成定几分"这句,老人们总爱念叨,说农历七月十九这天的天气,跟来年庄稼收成关系可大了!

在我国,种地那可是老传统了,祖祖辈辈都在田里忙活,一年到头春天播种秋天收,积累了不少有意思的老话。就像"七月十九看风云,来年收成定几分"这句,老人们总爱念叨,说农历七月十九这天的天气,跟来年庄稼收成关系可大了!

农历七月,对咱种地的来说,那可是一年里最要紧的时候!这时候地里的庄稼都到了"最后冲刺"的阶段——水稻正忙着灌浆,玉米棒子眼看着就要成熟了,大豆更是使劲儿把豆荚撑得圆滚滚的。这会儿老天爷赏啥脸,直接关系到秋后能收多少粮食。尤其是七月十九这天,在这个节骨眼上,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这话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是七月十九这天碰上下雨,那接下来老天爷的雨可就要下个不停了!不仅雨下得大,还隔三差五就来一场,跟约好了一样准时。这雨下多了,对地里的庄稼可没啥好处。

这时的雨水一个劲儿地往地里灌,田里头跟小水塘似的,到处都是汪洋一片。那泥土泡得黏糊糊、湿答答的,庄稼的根在里头就跟被人捂住鼻子嘴巴似的,连气都喘不过来,更别提吸收养分了。

时间一长,这根都得泡烂了,庄稼也就跟着东倒西歪的。特别是水稻、玉米这些快到收获的时候,雨水太多,籽粒都灌不饱满,一个个瘪瘪的,到最后打出来的粮食又少,质量还差。更要命的是,这连阴雨的天气啊,简直就是给病虫害发请帖呢,各种虫子啊病菌啊全跑出来了,庄稼可遭罪了!

为啥这么说呢?这要是一连好几天大晴天,那后面基本上天气都不会差,太阳晒得暖烘烘的。我们种地的都清楚,庄稼就跟人吃饭似的,阳光就是它们的饭,晒够了太阳才能蹭蹭往上长。通过光合作用,庄稼能把养分存得足足的。

太阳晒得勤,稻子麦子、稻穗里的籽粒,个个都能长得圆滚滚的,到收成的时候自然就沉甸甸的。再说天公作美,咱们下地干活也利索,不管是平时除草打药施肥,还是秋收大忙的时候,干啥都顺当,这不丰收就有指望了嘛!

就是说要是农历七月十九这天电闪雷鸣的,那往后秋天八成要闹旱情。从天气上讲,这时候正好夏秋换季,冷暖空气老打架。打雷说明暖湿空气特别活跃,局部地方容易打雷下雨。但要是后面暖湿空气跟不上了,冷空气又带不来多少雨,秋天就容易缺雨,庄稼缺水长不好,小苗都给旱得发黄

要是七月十九晚上月亮都让云给挡住了,那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有八九得下雨。这天气系统的移动都是有规律的,云层多了通常就说明有啥天气系统在活动。

七月十九那天要是云层挺厚的,很可能就是有个走得慢悠悠的天气系统,它慢悠悠地挪着,走的路线还巧了,等过上一个月到八月十五,正好影响到咱这儿,到时候就得哗哗下雨。

这句老话,可把七月十九在种地这事上的重要性说透了。这时候庄稼长得最要紧,水稻正灌浆呢,得把籽粒给养得鼓鼓的;玉米棒子也在噌噌长;大豆更忙活着结饱满的豆荚。这时候赶紧追肥,给庄稼加点营养,它们才能长得壮实。

再说这七月天,又热又湿,虫子病害特别容易找上门,提前打好预防针,庄稼少遭罪,秋收的产量才有保障。

我们也得知道,农谚这些老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有很强的地域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你看,南方雨水多,庄稼最怕的就是涝;北方雨水少,庄稼反而更怕旱。这就说明不同的庄稼对水分的需求不一样,这也正好体现了农谚的地域特色和针对性。

来源:觅源良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