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由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0.1931%)与湖北长晟三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9.8069%)共同持股,经营范围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芯片及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陈南翔(其也是如今长江存储的董事长),而还有一个特别"吸精
维科网电子9月8日消息,据天眼查显示,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于9月5日正式成立。
其由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0.1931%)与湖北长晟三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9.8069%)共同持股,经营范围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芯片及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陈南翔(其也是如今长江存储的董事长),而还有一个特别"吸精"的是其高达207.2亿元的注册资本。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即使在被戏谑为“烧金如土”的半导体行业也相当夸张,这家中国存储巨头,又有了什么大动作?
超200亿投资背后的“巨量市场”
此次长存三期公司的成立,距其二期项目已时隔5年,恰逢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期。
如今“AI+X”应用的爆发,让整个半导体产业回暖加速。如AI手机、AIPC、AI眼镜等终端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催生了对算力芯片、存储器等产品更强劲的需求。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6305.49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以1655.16亿美元的规模占据重要地位,且预计2025年全球存储收入有望再增18%,达到2000亿美元。
此时长江存储斥巨资继续扩大产业布局也不足为怪,这也是这家中国存储巨头十年发展历程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十年奇迹路
回望长江存储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也实属不易,堪称十年“高强度”登顶之路:
从“0-1”解决“有无”——2016年一期项目开工,32层、64层稳定量产,2017年首款3D NAND芯片(X0-A030)面世;
到逐渐突破“核心”——2018年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
再到慢慢追赶“主流”——2019年64层TLC 3D NAND量产、2020年 128层QLCX2-6070 量产,将技术与国外差距缩短至一年左右,同年6月二期项目建立,零售存储品牌致态SSD也随即上市;
随后进一步瞄准“前沿”——2022年率先全球量产232层3D NAND内存,首次在堆叠层数实现了对国际巨头的反超;
如今全球“领先”——2024-2025年开始出货232层TLC 芯片,通过双层堆叠技术实现等效294层结构,接口速度提升至3600MT/s。
据悉其下一代产品已将目光投向了超300层的技术结构,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
结语
长江储的早期发展,为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硬生生“啃”下了一席之地,也在持续创新为后来抢占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随着外部半导体设备限制加剧,长江存储也正在积极推动供应链国产化,其在今年下半年将启动首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的试产线。
自主可控之路漫长。十年时间,长江存储已从当初的“追赶者”,迈向“竞争者”,成为如今的“领航者”。
来源:世界光谷动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