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 春夏季来临,警惕蜱虫叮咬引起“发热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00:55 1

摘要: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正是与家人朋友一同走进自然、享受户外美好时光的大好时机。然而,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景背后,却潜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一种主要经蜱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带

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正是与家人朋友一同走进自然、享受户外美好时光的大好时机。然而,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景背后,却潜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一种主要经蜱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但是,不必过度担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疾病,为您送上实用的防护指南,让您在尽情享受春日美好的同时,科学防范,远离风险,让健康与自然同行。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2010年在中国被首次发现以来,该病已在我国28个省份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辽宁、浙江、江苏等省份,呈现出高度散发的特点,且疫源地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其典型特征是发热和血小板减少。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1. 发热:体温会迅速升高,通常在38.5℃以上,且持续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现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从而危及生命。

3.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哪些人容易“中招”?

以下几类人群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

1. 农民、林业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他们在田间劳作或森林作业时,更容易接触到蜱虫。

2. 经常接触蜱虫或野生动物的人群,如宠物饲养者、野外探险爱好者等。

3. 医护人员、亲属、兽医及殡葬行业从业者,他们在照顾患者或处理动物尸体时,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4. 免疫力较低的中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如何预防?

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避免蜱虫叮咬和加强个人防护:

1. 户外防护:在蜱虫活跃的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长裤,并尽量把裤脚塞进袜子里,减少皮肤暴露,从而降低蜱虫叮咬的机会。同时,可以在衣物上喷洒驱虫剂,以增强防护效果。

2. 检查身体:户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尤其是腋下、腹股沟、颈部等隐蔽部位。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应使用镊子小心夹住蜱虫的头部,缓慢而稳定的将其拔出,避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引发感染。若不确定处理方法,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3.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周围的杂草和灌木,减少蜱虫滋生的环境。同时,对家畜和宠物进行定期的蜱虫检查和防治,避免蜱虫在家中繁殖和传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在春暖花开、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自我保护,别让蜱虫破坏了您的好心情!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尤其是在蜱虫活跃的季节或地区,应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暴露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胜于治疗,只有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确保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文章来源:河北疾控局

来源:健康去哪儿了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