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被蜱虫叮咬,怎么办?资深专家支招

B站影视 2025-02-06 16:38 2

摘要:河南省信阳一五四医院感染科崔宁主任,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胡立芬主任,是资深的蜱虫病专家,还是“除蜱高手”,临床上处理过无数蜱虫叮咬情况。

小小蜱虫,很多人如今对它有大大的恐惧。

但先别慌!蜱虫叮咬,并非无法预防。即便被咬,还有方法可解。

就诊及时,方法得当,蜱虫病也可防可治!

河南省信阳一五四医院感染科崔宁主任,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胡立芬主任,是资深的蜱虫病专家,还是“除蜱高手”,临床上处理过无数蜱虫叮咬情况。

两位专家携手支招,教你应付关于蜱虫的各种问题,不足为惧。

【预防有道】
户外活动前防护,结束后检查身体


崔宁医生和胡立芬医生均表示,由于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因而,我们外出耕种、采茶、徒步、露营或遛狗时,都可能会与蜱虫密切接触。

尤其在已发现过蜱虫病的地区或流行区域,更要做好个人防护。

第一步,户外活动前这样防护。主要有两点:

一是衣物防护。

应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或可扎紧裤腿、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以减少皮肤裸露。不要穿凉鞋。

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而比起针织面料,光滑面料的衣物更不利于蜱虫爬上身。

二是驱避剂防护。

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含避蚊胺、驱蚊脂等驱避剂,诸如风油精、花露水、清凉油等能发出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也可以,可帮助驱散蚊虫。

在户外时,也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第二步,回家后及时检查这些部位。

蜱虫爱附着在人体皮肤较薄、柔软、温度相对较高、手不易够得着的隐蔽部位。如下图所示。

若发现某部位皮肤突然长出一颗“黑痣”,就要仔细观察是否蜱虫在叮咬。

此外,身上穿着的衣物、背包或带着宠物外出,也要仔细检查。

【除蜱指引】
被蜱虫叮咬,别随手拍死、硬拽

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解决方法。

有人说喷酒精,也有人说可用凡士林厚涂,让蜱虫窒息,或用烟头烫等。方法不尽相同。


到底如何做才正确?


崔宁医生给出提醒:“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将蜱捏死。”


因为蜱虫体内可能携带病原体,且蜱虫的口器长着倒刺,若生拉硬拽,身体是出来了,但口器还可能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


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工具,将整只蜱虫完整地取出。


若自己或身边人不敢随便取蜱虫,建议直接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忙取。

【操作步骤】

涂酒精、镊子夹,两步取出蜱虫

第一步,涂酒精。

可用医用酒精、白酒等涂抹或喷洒在蜱虫头部、身体上,静待5分钟。

目的是刺激蜱虫,使其头部放松,慢慢从皮肤中退出口器,或者死亡。

第二步,用镊子夹出。

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然后垂直向上轻轻用力拔出。

切记!是夹头部,不是夹身体。

若此时蜱虫还是咬得很紧,难以拔出,可继续涂酒精,多等5分钟后再试。

崔宁医生和胡立芬医生提醒,取出蜱虫后,要注意消毒。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叮咬部位和双手,再用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即可。

温馨提醒

1. 烟头烫蜱虫需防烫伤。

崔宁医生表示,也可用烟头或香头烫蜱虫,但不是直接烫在皮肤和蜱虫上。

正确做法是稍微挨近蜱虫,用高温刺激蜱虫松口,再用镊子夹出。但要注意防烫伤皮肤,若没把握不建议尝试。

2.若蜱虫口器留在体内,需就医。

万一发现蜱虫的口器折断留在皮肤内,需到诊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万不可自行处理,否则易导致伤口感染。

临床上,崔宁医生曾遇到过蜱虫叮咬患者自行用刀挖出口器,不可取!

3.取下的蜱虫别挤爆、踩死。

可先用小瓶子或袋子密封起来。万一过后出现不适,可带着虫体就医,帮助医生鉴别诊断。

【就医攻略】
潜伏期内发热、酸痛等,赶紧就医

崔宁医生和胡立芬医生指出,拔出蜱虫后,若无症状,无需就诊。

但蜱虫病有潜伏期,短则3~5天,长则达两周。

若被叮咬后,3~20天内出现发热、周身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拖延。

就诊时,强烈建议带着拔出的蜱虫一同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若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被蜱虫叮咬过,也需要主动向医生说明最近有无相关暴露史。

如野外暴露史,是否在户外劳作过、是否到过山地、丘陵地带游玩等。

★去什么医院或科室就医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蜱媒传染病,应去当地专业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就诊治疗。

★需做什么检查

崔宁医生指出,就医时,需先做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是否正常。“若发现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要立即入院治疗。”

胡立芬医生补充,还需完善尿常规、心肌酶谱检查。


1.没有症状,要不要做“大别班达病毒检测”?


崔宁医生:不建议做。没有症状时,血液中往往查不出病毒,一般是发病两三天以后才能查出。


只需做个简单的血常规,即可帮助初步诊断。若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过后再查病毒。


2.若家属得了蜱虫病,该怎么注意防护?


胡立芬医生
:轻症患者一般无“人传人”风险。

危重患者血液病毒载量高,患者血性体液、尿液及粪便排泄物可检测到病毒,血液接触是病毒人际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


崔宁医生:一旦确诊蜱虫病,需入院接受隔离治疗。重症患者更需要住进监护病房。

亲属若近身护理,需佩戴口罩、面罩,穿防护衣等。过后注意自我观察,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来源:临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