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着力打造开放且富有活力的内容体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语文基础。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着力打造开放且富有活力的内容体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语文基础。
二、学情分析
班里学生因性格、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不同,学习成绩存在差异。多数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这学期要增加课外阅读,帮助他们扩大识字量、积累好词好句,为语文学习提供支持。上学期有几位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早读应付、上课走神,这学期需加强监督和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经优化改版,精选《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等29 篇新课文,按八大主题单元编排,涵盖自然、生活、情感等领域,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意义。
每组单元包含3-4 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关联。识字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儿歌等。前 27 篇课文全篇注音,后 2 篇仅难字注音,培养学生随文识字能力。
“语文园地” 设五个栏目:
•识字加油站:结合生活场景提高识字兴趣;
•字词句运用: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特点和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日积月累:帮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和基础知识;
•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
教材后附两个生字表,识字表450 个字为要求认识的字,写字表 250 个字为要求会写的字,“语文园地” 中也有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 个字,读准字音并结合词句理解意思;会写 250 个字,做到读音准、字形清、意思明,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培养主动识字愿望,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3.学会音序查字法,学习部首查字法,提高独立识字能力。
4.培养阅读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喜欢的片段。
5.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词句,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课外读物,与他人交流感受,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认识常用标点,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7.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愿意与人交流,认真倾听并听懂主要内容,能讲述简短故事和见闻,说话有礼貌、态度大方。
8.培养写话兴趣,能写下看到和想到的内容,乐于运用所学词语;了解日记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250 个会写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在表达中运用。
2.认识450 个常用字,读准字音并结合词句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二)教学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成果,保持良好写字习惯。
2.认识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兴趣,能把所见所感写下来,学会写日记并运用积累的词语。
六、教学措施
(一)教学内容安排
1.把握单元内容联系:教材按专题整合内容,备课时要从整体把握每组教材联系,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利用身边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渠道。
2.识字与写字教学:遵循多认少写原则,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识字,通过熟字联系、偏旁部件等方法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通过游戏、活动等巩固识字,允许学生进度有差异。
3.阅读教学:重视朗读指导,在学生读准读顺的基础上引导读出感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给予充足时间交流阅读感受,尊重独特见解。精心设计提问,减少数量,鼓励学生合作释疑。
4.口语交际教学:结合单元专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兴趣。提前做好准备,放手让学生交流,规范口头语言,及时肯定精彩表达。平时课堂和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游戏、表演等活动,或带学生走出校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注意生字注音:生字注本音,组成词语时读轻声或变调的,教学中要正确引导。
(二)学习习惯与方法指导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优生带动差生,提高整体学习能力。
2.合理安排时间,通过“优差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 等形式,跟上教学进度。
3.采用激励性评价和多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形成教育合力。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区间教学内容安排备注
第一周9.1—9.5《小蝌蚪找妈妈》(2 课时)、《我是什么》(2 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2 课时),搭配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指导(1 课时)
第二周9.8—9.12《语文园地一》(4 课时)、《快乐读书吧》(1 课时),同步开展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分享(2 课时)
第三周9.15—9.19《场景歌》(2 课时)、《树之歌》(2 课时)、《拍手歌》(2 课时),穿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交流(1 课时)
第四周9.22—9.26《田家四季歌》(2 课时)、《语文园地二》(4 课时),安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拓展(1 课时)
第五周9.29—10.3《彩虹》(2 课时)、书法练习(1 课时)国庆中秋节放假,调整教学内容
第六周10.6—10.10《去外婆家》(2 课时)、课外阅读引导(1 课时)国庆中秋节假期延续,精简课时
第七周10.13—10.17《数星星的孩子》(2 课时)、《语文园地三》(4 课时),结合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感悟(1 课时)
第八周10.20—10.24《古诗二首》(2 课时)、《黄山奇石》(2 课时)、《日月潭》(2 课时),辅以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赏析(1 课时)
第九周10.27—10.31《葡萄沟》(2 课时)、《语文园地四》(4 课时),安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实践(1 课时)
第十周11.3—11.7《坐井观天》(2 课时)、《寒号鸟》(2 课时)、《我要的是葫芦》(2 课时),搭配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讨论(1 课时)
第十一周11.10—11.14《语文园地五》(4 课时)、《八角楼上》(2 课时),穿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积累(1 课时)
第十二周11.17—11.21《朱德的扁担》(2 课时)、《难忘的泼水节》(2 课时)、《刘胡兰》(2 课时),同步开展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体验(1 课时)
第十三周11.24—11.28《语文园地六》(4 课时)、《古诗二首》(2 课时),安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拓展(1 课时)
第十四周12.1—12.5《雾在哪里》(2 课时)、《雪孩子》(2 课时)、《语文园地七》(2 课时),结合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分享(1 课时)
第十五周12.8—12.12《语文园地七》(2 课时)、《称赞》(2 课时)、《纸船和风筝》(2 课时),辅以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交流(1 课时)
第十六周12.15—12.19《快乐的小河》(2 课时)、《语文园地八》(4 课时),安排书法练习(1 课时)、课外阅读总结(1 课时)
第十七周12.22—12.26总复习(8 课时)
第十八周12.29—26.1.2总复习(8 课时)2026.1.1 元旦,复习计划不变
第十九周26.1.5—26.1.9总复习(8 课时)
第二十周26.1.12—26.1.16总复习(8 课时)
第二十一周26.1.19—26.1.23期末考试
来源:三秋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