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系列·培英|李福秋:以医载道,以教传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9 20:09 1

摘要: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时光悄然流转,教师节的脚步已然临近。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

教师节

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教师节系列·培英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时光悄然流转,教师节的脚步已然临近。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楷模。

关键词:培英

李福秋,用心血与汗水悉心培育着医学领域的幼苗,期待他们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医学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当站在讲台前,或是在诊室带教学生时,韩愈《师说》中的这句话总会在我心中浮现。”从1986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立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到如今担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培养数名硕博研究生,三十余载从医执教生涯里,李福秋始终在“医生”与“教师”的身份间寻找平衡——既要用精湛医术为患者驱散病痛,也要以赤诚之心为医学事业培育后继之人。

择医从教:

始于热爱,忠于使命

“我与医学的缘分,源于对‘白求恩精神’的向往。本科就读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时,课堂上救死扶伤的故事、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让我深深着迷于医学的严谨与温度。”当时,皮肤科是学校传统优势科室,学术氛围浓厚,加上李福秋对皮肤疾病诊疗的好奇,本科毕业便坚定了“要做皮肤科医生”的信念。

硕士阶段,李福秋师从著名真菌学专家金学洙教授,这段经历让她与“孢子丝菌病”结下不解之缘。那时金教授正开展吉林省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病人确诊时病情已迁延难愈。看着患者痛苦的神情,李福秋暗下决心攻克诊断难题,“在金教授影响下,我明白了:优秀医生既要会看病,更要会研究、会传承,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再将成果教给更多人,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博士阶段,李福秋攻读病理学专业,后赴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深造,研究真菌性皮肤病与大疱类疾病的基因突变。这段经历开阔了视野,也让李福秋愈发重视医学教育“临床 - 科研 - 教学” 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在临床、实验中既能学诊疗技能,又能培养科研思维。

2000年回国后,38岁的李福秋接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的重担。那时科室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学科需要发展、学术地位需要提升、团队结构需要优化、推动孢子丝菌病研究需要被国内外认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李福秋深知,科室发展靠人才,医学进步靠教育。“我牵头制定科室教学计划,‘医生’与‘教师’的双重使命,自此成为我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

传道:

以行立教,以德育人

在李福秋看来,“传道”不仅是传授医学知识,更要传递医者的价值观与责任感。“白求恩医科大学‘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校训,伴随我践行了三十多年。每次带教,我都会告诫学生:当医生要守医德,做老师要重师德。患者把健康托付我们,学生把职业理想交付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临床带教时,李福秋总是要求学生“多问一句、多查一点、多想一层”。除了临床言传身教,她也关心学生生活。有学生因不会处理医患关系焦虑,有学生为“科研还是临床”迷茫,甚至有学生因买房烦恼,她都会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耐心倾听、分享经验。“有人问我何必花时间在教学之外的事,可我觉得‘解惑’本无边界,学生成长不仅是专业能力提升,更是心态成熟、人格完善,我希望他们既成为技术过硬的医生,也做热爱生活、有担当的人。”

授业:

知行合一,创新教学

“授业”即传授专业技能,需紧跟医学发展,创新教学方法。随着皮肤镜、伍德灯、显微荧光染色等新技术出现,皮肤科诊断愈发精准。为让学生尽快掌握,李福秋在科室推行“团队轮转”: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每个团队配一名资深医生做导师,一对一指导技术操作。

在科研教学中,李福秋鼓励学生从临床问题找科研方向。孢子丝菌病过去诊断率仅65%,许多患者因漏诊、误诊耽误治疗。李福秋带学生采集玉米秸秆垛底部腐烂物质研究孢子丝菌分布,在实验室反复优化分离与快速诊断技术。经过多年努力,李福秋带领团队创建“孢子丝菌病快速诊断技术及体系”,将诊断率从65%提升至93.7%,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编写了我国首部《孢子丝菌病诊疗指南》。

此外,李福秋参与编写《皮肤性病学》五年制第六版至十版国家本科规划教材、5+3长学制第一版至第二版教材及多部网络课程。其中主编的皮肤性病学网络教材(智慧树)已在全国93所大学使用,编写时加入大量临床案例和图片,让抽象知识更直观。同时,她还在录制网络课程时结合最新诊疗指南更新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新、最准”的知识。李福秋常对学生说:“医学不断发展,现在的知识可能几年后就会更新,我教你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知识的能力’,要保持好奇心,永远别停下学习的脚步。”

解惑:

薪火相传,共赴未来

三十多年来,李福秋培养了近百名学生,他们有的成了医院业务骨干,有的在科研领域突破,有的回基层服务百姓。“每当收到学生消息‘老师,我成功诊断罕见大疱性疾病’‘老师,我的论文发在 SCI 期刊上了’,我都无比欣慰,这份欣慰远超自己获得‘白求恩名师奖’‘白求恩名医奖’,因为我知道,播下的‘医学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医学教育像一场 “接力赛”,李福秋接过老一辈医者的“接力棒”,现在要稳稳交给年轻一代。李福秋常对学生说:“皮肤科学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还有很多患者等待更好的治疗方法。你们是未来的希望,愿你们带着‘医者仁心’,‘严谨求实’,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患者带来健康,为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节来临之际,回望教学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我始终记得:我愿为医学教育事业奉献热情和智慧,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创辉煌。未来,我会继续以‘师者’身份,在临床与课堂间奔波,用经验和爱心为学生点亮医学梦想,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医者责任是守护生命,师者使命是传承希望,这两份使命,都值得我用一生践行。”

消息来源丨教学部 宣传办公室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