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报志愿,总有一些 “曾经的热门专业” 因为行业变化、毕业生过剩,悄悄变成 “就业雷区”—— 这些专业要么就业率低到 60% 以下,要么对口工作又累又低薪,就算读到硕士,也可能 “毕业即迷茫”。
每年报志愿,总有一些 “曾经的热门专业” 因为行业变化、毕业生过剩,悄悄变成 “就业雷区”—— 这些专业要么就业率低到 60% 以下,要么对口工作又累又低薪,就算读到硕士,也可能 “毕业即迷茫”。
26 届家长和考生别再只盯着 “过去的光环”,今天这 5 个 “正在衰落” 的专业,严重供过于求,选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不然四年青春可能白搭。
一、新闻传播学:就业率 58% 垫底,传统媒体裁员,自媒体也不是 “救命稻草”
新闻传播学曾是 “文科香饽饽”,学完能当记者、编辑,可现在它成了 “就业最难专业之一”——2024年就业率仅 58%,是这 5 个专业里最低的,比很多冷门文科还惨。
衰落的核心不是 “没媒体了”,而是 “行业变了,专业生没优势”:传统媒体(电视台、纸媒)每年都在大面积降薪裁员,某地方电视台去年裁了三分之一的编辑,剩下的人还要兼做摄像、剪辑。
自媒体看似火热,却根本不 “认新闻专业背景”—— 做短视频运营,比的是剪映技巧、抓热点的速度,很多自学 3 个月的应届生,比新闻专业生做得还好。
写公众号推文,要的是 “接地气的大白话”,不是课堂上学的 “新闻稿写法”,纯新闻生反而容易 “写得太官方,没人看”。
更扎心的是,新闻传播学没 “硬技能”—— 转行做行政,比不过学公共管理的;做新媒体,比不过学数字营销的,很多毕业生只能做 “内容搬运工”,天天抄热点、改标题,月薪 3K-5K,还没社保。
要是孩子真喜欢 “传播”,别选纯新闻,要选 “新闻 + 技能” 的方向,比如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至少能靠技能吃饭,不然纯新闻生毕业只能 “失业或打杂”。
二、法学:连续 5 年 “红牌专业”,就业率跌破 60%,司法考试难如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法学曾是 “文科铁饭碗”,很多家长觉得 “学了能当律师、考公”,可现在它连续 5 年登上就业 “红牌专业” 榜首,2024年就业率跌破 60%,普通学生想对口就业难如登天。
法学的 “坑” 在于 “供过于求 + 门槛太高”:全国每年有 30 多万法学毕业生,可律师、法官岗位就那么点,红圈所、大律所只认 “五院四系” 或 985,双非本科毕业生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想考公进公检法,竞争比高达 100:1,比如某县城法院招 1 个法官助理,报了 120 人,还要求 “党员 + 司法考试 A 证”,普通学生根本考不上。
更无奈的是,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常年不到 20%,很多学生考 3-4 次都过不了,没证就不能当律师、法官,只能去小律所做助理,月薪 2K-3K,天天整理案卷、跑法院送材料,加班到深夜是常态,干半年就想转行。
要是孩子没把握过司法考试、也没名校背景,别选法学,不然毕业只能 “考公陪跑、律所打杂”,四年专业白学。
三、英语和小语种专业:AI 翻译抢饭碗,需求萎缩,纯语言生连 “外贸客服” 都抢不到
英语和小语种曾是 “文科热门”,家长觉得 “学了能进外企、做翻译”,可现在它们成了 “衰落最快的专业之一”,2024年英语专业就业率仅 62%,小语种更惨,很多毕业生只能转行。
衰落的核心是 “AI 替代 + 需求减少”:现在日常翻译(比如合同初稿、旅游对话)靠翻译软件就能搞定,准确率超 90%,企业根本不用雇纯翻译。
小语种比如日语、韩语,因为外贸形势不好,岗位少了 30%,毕业生比岗位多 10 倍,只能去跨境电商做客服,回复 “快递到哪了”“能不能退货”,月薪 4K-7K,还得 24 小时盯消息(因为时差),连小语种都用不上。
就算是 “小众语种” 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得靠 “驻外” 才能拿稍高的薪资,可驻外环境苦(比如中东地区气候炎热、文化差异大),很多学生去了半年就辞职。
要是孩子真想学语言,一定要搭配 “技能”,比如英语 + 跨境电商运营、小语种 + 法律,不然纯语言生毕业只能 “失业或做无关的客服”,连专业优势都没有。
四、学前教育:学龄人口下降,岗位少待遇低,民办园倒闭潮让就业更难
学前教育曾被觉得 “稳定,能当幼儿园老师”,可现在它因为 “学龄人口下降 + 民办园倒闭”,就业形势急转直下,2024年就业率仅 65%,二三线城市的毕业生月薪低到 “养不起自己”。
衰落的关键是 “岗位供需颠倒”:现在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很多幼儿园招不到孩子,只能倒闭 —— 某二线城市去年有 20 多家民办幼儿园关门,剩下的也在缩减编制;公办幼儿园虽然稳定,但编制难考(竞争比 100:1),普通院校毕业生很难考上。
就算找到工作,待遇也让人绝望:二三线城市民办幼儿园老师月薪 3K-5K,还要兼做保育员的活(喂饭、换尿布),没社保、没年终奖;公办园编外老师月薪也才 4K-6K,比超市收银员高不了多少,还得应付频繁的检查、家长的投诉,工作压力大到 “天天想辞职”。
五、金融专业:光环褪去,裁员降薪成常态,普通生只能做 “信用卡销售”
金融专业曾是 “高薪代名词”,家长觉得 “学了能进银行、券商,拿高工资”,可现在它光环褪去,2024年就业率仅 70%,很多毕业生只能做 “低薪销售”,和当初的期待差太远。
衰落的原因是 “行业收缩 + 门槛太高”:2024 年多家大型银行、券商宣布裁员、降薪,甚至退薪,基层岗位(比如银行柜员、券商经纪人)减少了 20%。
高端岗位(比如投行、量化分析)只认清北复交、两财一贸的学生,普通院校毕业生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只能去做信用卡销售、理财经理,天天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推销,完不成任务就扣绩效,月薪 3K-8K,还没稳定性。
更扎心的是,金融专业学的 “宏观经济、金融理论”,在基层岗位根本用不上,很多学生觉得 “学了四年白学”。
要是孩子没名校背景、也没资源,别选纯金融。
给 26 届家长和考生的 3 个避坑建议
1.别信 “过去的热门”,看 “现在的需求”:新闻传播学、法学这些以前的热门,现在供过于求,选专业前一定要查 “近 3 年就业率” 和 “对口岗位数量”,别被专业名字骗了。
2.优先选 “有硬技能” 的专业:比如想做教育选小学教育,想做语言选 “语言 + 运营”,想做金融选金融科技,有技能在手,就算行业变化,也能有出路,比纯理论专业强太多。
3.被调剂了赶紧 “转专业或学技能”:要是不小心分到这些专业,大一就刷高绩点(很多学校转专业要求绩点前 30%),大二前转专业;转不了就学跨专业技能,比如法学学 HR 知识,新闻学学短视频剪辑,别等毕业才慌神。
选专业不是 “选面子”,是 “选未来的饭碗”。这 5 个正在衰落的专业,就算分数够,也别盲目报,不然孩子毕业可能 “失业或低薪打杂”,追悔莫及。26 届家长和考生一定要理性,选对方向比考高分更重要!
来源:狐狸先森讲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