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挪威王储妃梅特-玛丽特在2025年8月17日迎来52岁生日时,王室发布的新肖像照上,她的笑容难掩疲惫。就在前一天,她的长子马吕斯·博格·霍伊比因32项刑事指控被检方起诉,包括强奸、家庭暴力和秘密偷拍女性等罪行,部分案件竟发生在警方调查期间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
当挪威王储妃梅特-玛丽特在2025年8月17日迎来52岁生日时,王室发布的新肖像照上,她的笑容难掩疲惫。就在前一天,她的长子马吕斯·博格·霍伊比因32项刑事指控被检方起诉,包括强奸、家庭暴力和秘密偷拍女性等罪行,部分案件竟发生在警方调查期间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撕开了挪威王室看似平静的表象。
一、「小马吕斯」的堕落轨迹
霍伊比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被贴上标签。作为王储妃与前夫所生的非婚生子,他自幼在王室环境中成长却始终是「局外人」。挪威媒体给他起的绰号「小马吕斯」,源自19世纪小说《毒药》中饱受争议的私生子角色 。28岁的他身材高大、满身文身,最醒目的是左臂上刺着的「1997」——他的出生年份。
2017年音乐节上因携带可卡因被罚款的事件,成为他堕落的起点。此后,他频繁出入戒毒所,多次因暴力行为被捕。2024年8月,他因殴打前女友致其脑震荡住院,首次被警方羁押。检方披露,从2018年至2024年,他涉嫌在四名女性熟睡时实施性侵,并拍摄私密视频作为「战利品」。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起案件发生在2024年11月警方调查期间,当时他正处于保释期。
二、王室丑闻的多米诺效应
霍伊比案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8月,哈拉尔国王的长女玛塔·露易丝公主与美国「萨满」杜雷克·维雷特的婚礼,将王室推向舆论漩涡。这场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婚礼,被批评为「法老与王后的荒诞cosplay」。维雷特自称能与灵界沟通,兜售高价护身符,被挪威媒体斥为「江湖骗子」。更令民众愤怒的是,公主与《Hello!》杂志和Netflix签订独家协议,将婚礼包装成付费内容,被指责「贩卖王室尊严」 。
与此同时,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英格丽德·亚历山德拉公主的澳大利亚留学生活,同样引发争议。2025年8月抵达悉尼后,她参加船上派对的照片被小报疯狂转载,「派对公主」的标签迅速蔓延。王室专家卡特琳·比耶尔克指出:「她在澳大利亚一周被拍的次数,超过过去21年在挪威的总和。」 这种过度曝光不仅损害个人形象,更让王室制度的公信力雪上加霜。
三、君主制的合法性危机
挪威王室的危机,本质上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1905年独立时,哈康七世通过全民公投以78.9%的支持率确立合法性,二战期间流亡英国的抗争更使其成为民族精神象征。但到2024年,王室支持率已从2017年的80%暴跌至67%,反对君主制的共和派人数翻倍 。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王室角色的模糊性。历史学者特隆德·诺伦·伊萨克森在《隐形君主制》中指出,自2017年起,王室成员公开露面次数减少40%,逐渐脱离民众生活 。当88岁的哈拉尔五世因健康问题长期病休,王储妃梅特-玛丽特又因肺纤维化频繁缺席公务时,王室的「隐形化」加剧了信任流失。
四、风暴中的生存博弈
面对危机,王室选择了「司法优先」策略。检方明确表示霍伊比不会享受特殊待遇,而王室发言人仅重复「交由法院裁决」的声明 。这种克制背后,是对挪威司法独立传统的尊重,也是避免火上浇油的无奈之举。
但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传统象征意义的同时适应现代价值观。梅特-玛丽特早年的叛逆经历曾被视为「平民王妃」的真实写照,如今却因儿子的罪行成为舆论攻击的软肋。历史学者奥勒·约尔根·舒尔斯鲁德-汉森认为:「只要丑闻集中在边缘人物身上,君主制仍能维持。」但当「边缘人」开始动摇核心象征时,挪威王室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价值。
在奥斯陆大教堂的阴影下,霍伊比案的审判将于2026年2月正式开庭。这场持续六周的司法程序,不仅是对个人罪行的裁决,更是对挪威君主制存续的考验。当法庭的聚光灯亮起,整个国家将目睹:在民主与传统的天平上,王室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
来源:跨界创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