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等待多年喜得重孙,门卫随1888,门卫得重孙女,老板回礼999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17:17 2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总,您的茶。"门卫室里传出熟悉的声音。"张叔,这花盆是新换的?"黑色轿车缓缓驶离,留下一阵淡淡的茶香。

保洁阿姨经过时瞥见窗台上那盆太阳花,花朵开得正旺,新买的青瓷花盆在晨光中泛着微光。她停下扫帚,想起昨天在值班室墙角捡到的那张老照片——两个年轻男人站在厂门口,中间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

"这是谁家的孩子?"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却不知道这张照片已经在抽屉里躺了二十多年......

01

凌晨四点五十分,老张准时从床上爬起来。这是他在宏远集团当门卫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规律的作息。

昨夜的雨刚停,地面上还有水渍,他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保安制服,拿起扫把开始清理李建国的专属车位。

李建国的奔驰S级总是在七点十五分准时出现在大门口。老张会提前五分钟把车位清扫干净,然后在雨刷器下垫一张手写的天气预报。纸条上的字迹工整,用的是那种一块钱一支的圆珠笔,蓝色墨水有时会在纸上洇开小小的墨点。

"今日晴转多云,东南风3-4级,气温18-25度,适宜出行。"

这样的纸条他已经写了三年,从不间断。即使是周末李建国不来公司,车位上也会有一张崭新的天气预报,被雨刷器压得平平整整。

李建国下车后总会在门卫室前停留片刻。他的目光会落在窗台上那盆太阳花上,花开得很旺,黄色的花瓣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有时候,他会从公文包的侧袋里掏出一小包茶叶,推开门卫室的窗户递进去。

"张叔,这是好茶,你尝尝。"

"谢谢李总。"老张总是这样回答,声音不大,但很清楚。

茶叶包装简单,没有精美的盒子,就是那种普通的塑料袋装着。老张会小心地收好,等到夜班值守时才拿出来泡一壶。茶水的香气在小小的门卫室里弥漫开,和着太阳花淡淡的花香,让这个不到十平米的空间显得温暖起来。

公司里的员工私下里议论这事。

"张叔跟李总认识吗?"财务部的小王问。

"听说年轻时在一个厂里待过,后来厂子倒闭就断了联系。"人事经理老刘压低声音,"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两人关系挺特别的。"

"特别怎么说?"

"你看李总对谁这么客气过?连副总他都是点头就过去了,偏偏在门卫室前要停一下。"

这样的对话在茶水间、电梯里、走廊上时常发生。宏远集团有三百多名员工,李建国作为总裁,平时板着脸的时间居多。他很少和下属闲聊,更别说主动送茶叶了。但对老张,他总是例外。

老张在门卫室的墙上贴了一张工作时间表。白班是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夜班是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值白班的时候居多,因为这样能看到李建国上下班。每当那辆黑色奔驰出现在视线里,老张就会从椅子上站起来,整理一下衣领,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门卫室的设施很简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茶杯,一台老式电视机。桌子上放着一本值班记录,上面记录着每天出入的车辆信息。老张的字写得很认真,每一个数字都工工整整,像小学生的作业本。

窗台上除了那盆太阳花,还有几本旧杂志和一个装着各种笔的笔筒。笔筒是用易拉罐改造的,外面贴着他孙女画的贴纸,五颜六色,很是花哨。老张每次用完笔都会把笔帽盖好,然后放回笔筒里,动作轻柔,好像怕惊扰了什么。

太阳花是他自己种的。刚来公司时,窗台上空空如也,老张觉得太过冷清,就从家里带了一盆花过来。太阳花好养活,浇点水就能开得很好。他每天早上都会给花浇水,用的是自己带的塑料瓶,里面装着隔夜的白开水。

李建国有时会问:"张叔,这花叫什么名字?"

"太阳花,又叫死不了。"老张回答,"好养活,不娇气。"

"挺好的名字。"李建国点点头,然后走向电梯。

门卫室的门总是开着的,除了下雨天和晚上值夜班的时候。老张喜欢开着门,这样可以看到大厅里的动静,也能闻到外面新鲜的空气。公司大厅铺着大理石地面,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早上八点钟以后,员工们陆续到达,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像某种节拍。

老张的工作很简单:登记访客信息,检查出入证件,维护大厅秩序。大部分时间他都坐在门卫室里,透过玻璃窗观察着外面的世界。他见过凌晨赶飞机的出租车司机,见过深夜加班到天亮的程序员,见过为了谈判熬红双眼的销售经理。

这栋大楼里有太多故事,但老张从不过问。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像一个忠实的守护者。

李建国的办公室在二十六楼,通过门卫室的窗户可以看到那一层的灯光。有时候深夜值班,老张会抬头看看那扇窗户。如果灯还亮着,他就知道李建国还在加班。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的脸色总是有些疲惫,老张会在茶杯里多放一点茶叶。

"李总,您喝茶。"

"谢谢张叔。"

简单的对话,却有着某种默契。

秋天的时候,太阳花开始凋谢。老张每天清理掉枯萎的花瓣,盼着来年春天重新开花。李建国路过时会看一眼花盆,但什么也不说。直到有一天早上,老张发现窗台上多了一袋花籽,包装袋上印着"太阳花种子"几个字。

他知道是李建国放的,但两人都没有提起这件事。

冬天门卫室里会开一台小电暖器。老张舍不得一直开着,只有手脚冰凉的时候才会打开。李建国知道这事,有一次特意绕到门卫室后面,让人事部门把电费从公司账上出。老张后来才知道,但他还是习惯性地省着用。

年底的时候,公司发年终奖。老张作为保安,奖金数额不多,但他很满足。拿到钱的当天晚上,他特意买了一瓶好酒,在门卫室里小酌几杯。太阳花的花盆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静谧,老张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很多往事。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地喝完酒,然后继续值班。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平静而规律。老张和李建国的交集不多,但每天早上的那几分钟,总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光。

直到那个春天的早晨,一切都改变了。

02

三月的晨会开得比往常早。李建国走进会议室时,脸上挂着一种罕见的笑意。他平时在公开场合很少笑,今天却显得心情不错。

"各位同事,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李建国站在会议桌前,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我家里添了重孙,是个男孩。"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李建国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

"为了庆祝这个喜事,公司决定给全体员工放三天带薪假期。"

掌声更加热烈了。有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拿出手机准备发朋友圈。李建国看着眼前这些兴奋的面孔,心情更加愉悦。

"具体的放假安排,人事部会另行通知。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

散会后,秘书小陈跟着李建国走出会议室。

"李总,需要我安排庆祝活动吗?"

"不用太张扬,就是家里的喜事。"李建国边走边说,"不过你可以在公司群里发个通知,说明一下放假的事。"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公司。财务部的办公室里,大家正在讨论这件事。

"李总这次真是大方,三天带薪假期啊。"出纳小李兴奋地说。

"人家添重孙了,当然高兴。"会计主管老陈笑着说,"不过这样也好,大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对了,按照惯例,我们是不是应该随礼?"小李问。

"当然要随礼,人家李总对员工这么好。"老陈点头,"我去准备一下,你们看着办就行。"

随礼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事部开始统计每个人的礼金数额,准备统一购买礼品。大部分员工随礼200元,部门经理随礼500元,副总随礼1000元。这是公司里不成文的规矩,大家都很自觉。

财务部的小李负责统计礼金。她拿着一个小本子,挨个记录每个人的姓名和金额。当她收到老张的红包时,愣了一下。

红包很厚,里面装着一叠百元钞票。小李数了数,整整1888元。

"张叔,您确定是这个数目吗?"小李有些不敢相信。

"确定,一千八百八十八。"老张点点头,表情很认真。

小李知道老张的工资不高,每个月也就3000多元。1888元对他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大半个月的工资。她想劝老张少随一点,但看到老张坚决的表情,最终还是把这个数目记在了本子上。

礼金统计表很快送到了李建国的办公桌上。他戴上老花镜,一行一行地看着员工们的姓名和礼金数额。当看到"张师傅:1888元"这一行时,他停下了,手指在这一行上停留了很久。

"小陈,你过来一下。"李建国叫来了秘书。

"李总,有什么吩咐?"

"你去我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取出那套银制的长命锁。"李建国指了指办公室的角落,"包装好,送给门卫张师傅。"

"好的,李总。"小陈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李建国的吩咐去办了。

那套长命锁是李建国多年前收藏的,做工精美,分量很重。锁上刻着"长命百岁"、"富贵吉祥"等字样,是真正的银质制品。他一直舍不得送人,今天却主动拿出来给老张。

小陈把长命锁用红色的丝绸包好,放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然后亲自送到门卫室。

"张师傅,这是李总让我送给您的。"

老张接过盒子,有些惊讶。他打开盒子,看到里面银光闪闪的长命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李总太客气了。"老张轻抚着长命锁,声音有些颤抖。

"李总说这是给您孙子的礼物。"小陈解释道。

"谢谢李总,麻烦你替我谢谢他。"

当天晚上,老张在门卫室里值夜班。他拿出那套长命锁,用袖口反复擦拭着银制表面。灯光下,长命锁闪闪发亮,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老张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人后,走到桌子边,打开最下面的抽屉。抽屉里放着一个褪色的铁皮饼干盒,盒子上贴着已经发黄的标签。他小心地取出盒子,打开盖子。

盒子里有一些旧照片,几封信件,还有半截泛黄的工资条。老张拿起其中一张照片,那是二十多年前拍的,照片上有两个年轻男人,还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照片的背面用铅笔写着:1998年夏,李建国、张志明、小雅。

老张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然后把长命锁也放进了盒子里。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当他路过门卫室时,发现窗台上的太阳花换了新的花盆,青瓷的质地,比原来的塑料盆高档多了。

"张叔,这花盆是新买的?"

"是的,李总。"老张递给他一杯热茶,"您的茶。"

李建国接过茶杯,发现今天的茶水比平时香一些。他抿了一口,茶水中有淡淡的甜味。

"今天的茶不一样。"

"加了两颗红枣。"老张笑了笑,"听说对身体好。"

李建国点点头,端着茶杯走向电梯。今天的茶确实很香,温热的茶水让他感到格外舒适。

员工们陆续到达公司,大厅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但老张和李建国之间的那种默契,却变得更加深厚了。

午休时间,保洁阿姨来清理门卫室。她在整理垃圾桶时,发现了那个旧花盆的碎片。

"张师傅,这花盆怎么碎了?"

"不小心摔的,没事。"老张淡淡地说。

保洁阿姨没有多问,继续清理房间。当她清理到墙角时,发现了一张掉在地上的老照片。照片有些发黄,边角已经磨损,但上面的人像还算清楚。

"张师傅,这是您的照片吗?"保洁阿姨举起照片问道。

老张抬头看了一眼,快步走过来接过照片。

"是的,谢谢。"

他看了看照片,然后小心地放进了口袋里。保洁阿姨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她继续打扫房间,很快就离开了。

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门卫室,太阳花在新花盆里显得更加鲜艳。老张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想着很多事情。

那张照片,那个盒子,那套长命锁,还有李建国每天早上的那杯茶。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却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悄悄流淌,一转眼就到了傍晚。李建国下班时,又在门卫室前停了一下。

"张叔,明天开始放假,您也好好休息。"

"谢谢李总关心。"

"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我。"

"好的,李总慢走。"

黑色奔驰缓缓驶出大门,尾灯在夜色中渐渐远去。老张站在门卫室里,看着那辆车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今晚又是他值夜班。门卫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显得格外安静。他泡了一壶茶,茶水的香气在小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

窗外的路灯亮了,将整条街道照得通明。偶尔有车辆经过,车灯在玻璃窗上投下移动的光影。老张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茶杯,思绪却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都在同一家纺织厂工作。李建国是车间主任,他是普通工人。两人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吃饭聊天。

后来厂子倒闭了,大家各奔东西。李建国去了南方闯荡,他留在本地打零工。没想到多年后,两人会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相遇。

老张想起了那个铁皮盒子里的东西,想起了那些泛黄的照片和信件。有些记忆就像陈年的酒,越久越醇厚。

他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茶水还是温热的,带着淡淡的甜味。红枣的香气混合着茶叶的清香,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

夜色越来越深,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老张继续坐在那里,守护着这栋大楼,也守护着心中的那些秘密。

03

半年后的一个周二早晨,老张在门卫室的墙上贴了一张红双喜。

双喜贴得很正,就贴在值班记录本的正上方,红色的纸在白墙上显得格外醒目。早到的员工经过门卫室时都会多看两眼,有人忍不住探头问:"张叔,家里有喜事啊?"

"儿媳妇生了,女孩。"老张笑着回答,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恭喜恭喜!"员工们纷纷道贺。

消息很快传开了。茶水间里,大家议论着这事。

"张叔当爷爷了,孙女啊。"

"他儿子前年结的婚吧,现在添丁了,确实是喜事。"

"该李总回礼了。"有人开玩笑地说。

"那是当然,礼尚往来嘛。"

李建国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秘书小陈进来汇报工作,顺便提了一句:"李总,门卫张师傅家里添孙女了。"

李建国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文件。

"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晚上生的,张师傅今天早上贴了红双喜。"

李建国点点头,没有说话。他转过椅子,看向窗外的天空。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白云朵朵。

"小陈,你去准备一个红包。"过了一会儿,李建国转回身子,"金额999元。"

"好的,李总。"小陈记下了这个数字。

"用那种烫金的红色信封,包装要精美一点。"李建国又补充道。

"明白了。"

下午的时候,司机小王拿着红包来到门卫室。红包确实包装得很精美,烫金的信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很有分量。

"张师傅,这是李总让我送给您的。"小王把红包递过去。

老张正在给太阳花浇水,听到声音后转过身来。他看到红包,愣了一下。

"麻烦你了,替我谢谢李总。"

"不客气,应该的。"小王笑了笑,"恭喜您添孙女了。"

"谢谢。"

小王离开后,老张拿着红包站在原地。信封很厚,但从厚度看,比他当初送给李建国的薄很多。他用手指摸了摸信封的边角,烫金的纹路在指尖留下细微的触感。

办公室里很快传开了闲话。

"李总出手了,给张叔送红包了。"

"应该的,人家张叔当初随礼1888,李总总得意思意思。"

"不过看起来没那么厚啊。"

"果然老板跟打工的不一样,人家随礼是情义,回礼是面子。"

这样的议论在各个部门都有,大家都在猜测红包里的金额。有人说是800,有人说是1000,还有人说可能是1888的一半。

老张没有理会这些闲话。他把红包放在抽屉里,继续自己的工作。但那个烫金的信封总是在他脑海里闪现,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

傍晚时分,李建国下班路过门卫室。他看了一眼墙上的红双喜,脚步稍微停顿了一下。

"张叔,恭喜。"

"谢谢李总,红包收到了。"老张站起身来。

"小意思,不成敬意。"李建国摆摆手,"孩子健康就好。"

"是的,母女平安。"

"那就好。"

两人简单地聊了几句,李建国就离开了。老张目送着那辆黑色奔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当天晚上,老张值夜班。公司里很安静,只有保安巡逻的脚步声偶尔在走廊里响起。他坐在门卫室里,看着桌上那个烫金的红包,犹豫着要不要打开。

窗外的路灯透过铁栅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老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又放下了。

他反复摩挲着红包的边角,指尖能感受到烫金纹路的凹凸感。这种精美的包装他以前很少见过,应该是从高档文具店买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张始终没有打开红包。他只是把它放在抽屉里,偶尔拿出来看一眼,然后又放回去。

深夜两点的时候,他给茶杯续了热水。热水冲泡茶叶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又加了一颗红枣,茶水的颜色变得更深了一些。

三点钟的时候,他又续了一次水。这已经是第三遍了,茶叶的味道已经很淡,但他还是舍不得倒掉。

四点钟,东方开始发白。老张知道天快亮了,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他整理了一下值班记录,把茶杯洗干净,然后锁上抽屉准备交班。

红包还在抽屉里静静地躺着,烫金的表面在灯光下闪着微光。老张看了它最后一眼,然后轻轻地关上了抽屉。

早班的同事来了,老张简单地交代了一下夜里的情况,然后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走出门卫室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红双喜,红色的纸张在晨光中依然鲜艳。

回到家里,老张洗了把脸,然后躺在床上休息。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总是想着那个红包。里面到底装了多少钱?李建国为什么选择999这个数字?这些问题像虫子一样在他脑海里爬来爬去。

中午的时候,老张的儿子打来电话,说要带孙女来看他。老张很高兴,赶紧起床收拾房间。下午,儿子抱着刚出生的孙女来了,小女孩粉嫩嫩的,睡得很香。

"爸,这是您孙女,还没起名字呢。"

"长得真好,像她妈妈。"老张小心地抱着孙女,眼中满含慈爱。

"对了,李总送礼了吗?"儿子问道。

"送了,红包。"老张点点头。

"多少钱?"

"还没打开看。"

儿子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问。他们聊了一会儿孙女的事情,然后一起吃了晚饭。儿子要回去照顾媳妇,老张又抱了一会儿孙女,才依依不舍地让他们离开。

晚上,老张又要去公司值夜班。他提前半小时到了门卫室,接过白班同事的工作。

夜班总是很安静,老张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他打开抽屉,拿出那个烫金的红包,放在桌上仔细端详。信封制作得很精美,红色的底色上印着金色的花纹,看起来富贵典雅。

他用手指沿着信封的边缘轻抚,感受着纸张的质感。这种红包肯定不便宜,李建国特意选择这样的包装,一定有他的用意。

但老张还是没有打开它。他把红包重新放回抽屉,然后泡了一壶茶。今晚他没有加红枣,只是简单的茶叶和热水。茶水的味道有些苦涩,正好配合他此刻的心情。

窗外又开始下雨了,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音。老张看着窗外朦胧的夜景,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情绪。

这样的夜晚总是让人想起过去。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想起了那个倒闭的纺织厂,想起了很多人和事。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冲淡一切,也能让一切变得更加清晰。

雨越下越大,街道上已经没有行人了。老张继续坐在那里,守护着这个安静的夜晚,也守护着心中那些复杂的情感。

04

深夜十一点,门卫室里只剩下老张一个人。窗外的雨已经停了,但地面上还有积水,路灯的光线在水面上投下破碎的倒影。整栋大楼静悄悄的,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偶尔传来。

老张端着茶杯坐在椅子上,目光不时落在桌上那个烫金的红包上。红包已经在抽屉里放了三天,他每次值夜班都会拿出来看看,但始终没有打开。

今晚的雨声让他想起了很多往事。那些尘封的记忆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让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他放下茶杯,伸手拿起了红包。

窗外的路灯透过铁栅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复杂。老张摘下挂在墙上的老花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才戴上。他的手指捏着红包的边角,轻轻地撕开了封口。

红包里的东西让他愣住了......

首先是999元现金,九张崭新的百元钞票,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但让老张真正震惊的,是钞票下面压着的一沓折叠得很整齐的纸张。

他小心地抽出钞票,纸张随之滑落在桌面上。老张展开那些泛黄的纸张,第一眼就看到了最上面那张纸的抬头:"借条"。

落款时间是1998年7月15日,借款人的签名是李建国,金额正好是1888元。

老张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仔细看着借条上的每一个字,那些熟悉的笔迹让他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借条的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墨迹有些洇开:"当年你把女儿的学费借给我周转,这份情今天用双倍还。"

老张盯着"女儿"两个字,整个人像被钉在了椅子上。他张开嘴想说什么,但半天合不拢。手里的红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钞票被穿堂风吹得簌簌作响,但他浑然不觉。

老花镜滑到了鼻尖,镜片上映着纸张上模糊的水渍。老张整个人僵在那里,像门卫室里一尊沉默的石像。

时间仿佛静止了。窗外偶尔有车辆经过,车灯在墙上划过短暂的光影,但老张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那是1998年的夏天,纺织厂的效益越来越差,很多工人都被拖欠了工资。李建国作为车间主任,手头也很紧。那时候他刚结婚不久,妻子怀着孕,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张的女儿那年要上大学,学费要8000元。这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老张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6000元,还差2000元。

就在他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厂里传来消息说有一批设备要紧急处理,能卖个好价钱。李建国找到老张,说自己想买下这批设备转手,但手头缺1888元。

"老张,你能借我点钱吗?设备卖出去后,我双倍还给你。"

老张二话没说,把自己准备给女儿交学费的钱借给了李建国。1888元,是他当时能拿出的全部积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过几天,纺织厂正式宣布破产,所有设备都被银行查封。李建国的投资血本无归,老张的钱也打了水漂。

更糟糕的是,李建国为了还债,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带着妻子去了南方闯荡,从此杳无音信。老张的女儿因为学费不够,只能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了一家工厂打工。

这件事在老张心里压了二十多年。他从来没有怨恨过李建国,也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事。但每当看到女儿疲惫的身影,他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建国不但记得这笔债务,还真的用双倍的利息还了回来。999元现金,加上当年的1888元,正好是3776元,确实是双倍。

老张重新戴好老花镜,再次仔细看了看借条。纸张已经发黄,边角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这张借条被保存得很好,看得出来李建国一直珍藏着它。

他翻过借条,看背面那行铅笔字。"当年你把女儿的学费借给我周转,这份情今天用双倍还。"每一个字都写得很认真,虽然纸张有些洇开,但还是能看清楚。

李建国显然知道当年那笔钱的来历,知道那是老张女儿的学费。他也知道自己的突然消失给老张一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困难。这份歉疚他藏在心里二十多年,今天终于有机会弥补了。

老张慢慢地把借条折好,和现金一起放回红包里。他的手还在微微颤抖,但心情却平静了许多。有些事情等了二十多年,终于有了结果。

他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外面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路灯静静地照着湿漉漉的地面。老张重新泡了一壶茶,这次他加了三颗红枣,茶水的颜色比平时深了许多。

喝着热茶,老张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李建国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能在他孙女出生时送来这样一份礼物,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有些债务可以用金钱偿还,有些情谊却是金钱买不到的。李建国还的不仅仅是那1888元钱,更是一份积压了二十多年的歉疚和感激。

老张把红包重新放进抽屉,然后锁好。这个秘密他不会告诉任何人,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样。有些事情只有当事人知道就够了。

窗外又开始飘起小雨,雨点轻轻敲打着玻璃。老张看着窗台上那盆开得正旺的太阳花,心里涌起一种久违的温暖。

明天早上,李建国还会像往常一样来上班。他还会在门卫室前停一下,还会说一声"张叔,您好"。但现在,这简单的问候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

老张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茶水很香,红枣的甜味在口中慢慢散开。这样的夜晚很安静,很适合回忆和思考。

有些故事需要二十多年才能有结局,有些情谊经过时间的沉淀会变得更加醇厚。老张明白,从今天开始,他和李建国之间的关系又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那盆太阳花还会继续开放,那杯早茶还会继续传递温暖。生活就是这样,在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在简单中承载着复杂。

雨声渐小,夜色更深。老张继续坐在那里,守护着这个安静的夜晚,也守护着心中那份珍贵的情感。

05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像往常一样七点十五分准时到达公司。他下车后照例在门卫室前停留了一下,但今天有些不同——窗台上的太阳花换了新花盆。

不是昨天那个青瓷盆,而是一个更大的紫砂花盆,古朴典雅,看起来价值不菲。太阳花在新花盆里显得更加茂盛,黄色的花瓣在晨光中闪闪发光。

"张叔,这花盆..." 李建国的话还没说完,老张就推开窗户递出了一杯热茶。

"李总,您的茶。"

李建国接过茶杯,发现今天的茶水颜色比平时深一些。他抿了一口,除了熟悉的茶香,还有淡淡的甜味。

"今天的茶很香。"

"多放了两颗红枣。"老张的声音很平静,"听说对身体好。"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间,都没有多说什么。李建国端着茶杯走向电梯,老张则回到门卫室继续他的工作。

但这种平静的表面下,两人心里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中午时分,保洁阿姨来打扫门卫室。她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在公司干了很多年,跟老张很熟悉。

"张师傅,这花盆真漂亮,在哪买的?"

"朋友送的。"老张简单地回答。

保洁阿姨继续打扫房间。当她清理墙角的垃圾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张掉在地上的老照片。照片有些发黄,看起来年代久远。

"张师傅,这是您的照片吗?"她弯腰捡起照片。

照片上有两个年轻男人站在一扇大铁门前,门上挂着"宏达纺织厂"的牌子。两人中间站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朴素但很干净。

老张看到照片,快步走过来接了过去。

"是的,很久以前的照片了。"

"这个小姑娘是您女儿吧?长得真俊。"保洁阿姨笑着说。

"嗯。"老张点点头,小心地把照片放进口袋。

"旁边这个人看着有点眼熟啊。"保洁阿姨又仔细看了一眼,"好像在哪见过。"

"可能看错了。"老张淡淡地说。

保洁阿姨也没有多想,继续打扫房间。但她总觉得照片上那个年轻男人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下午的时候,她在清理总裁办公室时,看到李建国桌上摆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李建国虽然年纪大了,但五官轮廓和那张老照片上的年轻人很像。

"咦,这不是..."保洁阿姨想起了中午在门卫室看到的那张照片。

但她只是个保洁员,不敢多问什么。只是在心里暗暗感叹,原来李总和张师傅早就认识,难怪两人关系那么特别。

傍晚的时候,李建国准备下班。他走到门卫室前,像往常一样停了一下。

"张叔,明天周末,您好好休息。"

"谢谢李总关心。"老张从椅子上站起来。

李建国看了一眼窗台上的太阳花,又看了看老张,欲言又止。最后他只是点了点头,转身走向停车场。

但就在他打开车门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他看了看来电显示,是一个外地号码。

"喂?"

"爸,是我,小雅。"电话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李建国的神色立刻变了。他回头看了一眼门卫室的方向,老张正站在窗前看着这边。

"小雅,怎么了?"李建国压低声音问。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很好,你呢?工作还顺利吗?"

"挺好的。对了,我听说您当爷爷了?"

"是的,重孙子。"李建国脸上露出笑容。

"那我什么时候去看看小宝宝?"

"随时都可以,你愿意来就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传来女人略带哽咽的声音:"爸,我想爸爸了。"

李建国的眼圈红了。他知道小雅说的"爸爸"是指老张,而不是他这个养父。

"小雅,你爸爸现在在我公司工作,每天都能见到。"

"真的吗?"小雅的声音里充满了惊喜。

"真的。他当门卫,身体很好。"

"那太好了。爸,能让我跟他说句话吗?"

李建国看了看门卫室的方向,犹豫了一下。

"小雅,你爸爸现在不知道我们的关系。这样吧,我找个机会告诉他你的情况。"

"好的,谢谢您。还有,小宝宝的学费您不用担心,我会准备的。"

李建国愣了一下,然后明白了小雅的意思。她知道当年那笔钱的事情,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照顾老张。

"小雅,你今年应该考大学了吧?"李建国故意改变了话题。

"早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在银行工作。当年虽然没能及时上大学,但后来通过自考拿到了学位。"

"那就好。学费的事你不要担心,就当是我给外孙女的见面礼。"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然后传来轻轻的啜泣声。

"谢谢您,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我。"

"傻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06

挂了电话,李建国在车里坐了很久。他看着门卫室里忙碌的老张,心里涌起复杂的情感。

当年那笔钱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老张的女儿小雅因为没能及时上大学,后来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了。但她很争气,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实现了求学梦想,现在在银行有了稳定的工作。

李建国一直关注着小雅的成长,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过她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是小雅的恩人,也是她人生转折的原因。这种复杂的关系让他心里一直有种说不出的愧疚。

现在,他终于有机会补偿老张了。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补偿,更是情感上的回报。

李建国发动车子,缓缓驶出公司大门。路过门卫室时,他特意按了按喇叭。老张听到声音,从窗口探出头来挥了挥手。

这一挥手,仿佛挥散了二十多年的阴霾。

当天晚上,老张在家里接到了女儿小雅的电话。她告诉老张,自己现在在南方一家银行工作,生活很稳定,让老张不要担心。

"爸,我听说您当爷爷了?"小雅在电话里笑着问。

"是啊,孙女,很可爱。"老张的声音里充满了慈爱。

"那我什么时候回去看看?"

"随时都可以,爸爸想你了。"

"我也想您。对了,听说您在一家大公司当门卫?"

"是的,宏远集团。"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小雅问:"老板对您好吗?"

"很好,是个好人。"老张想起了李建国每天早上送的茶叶,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那就好。爸,您要好好照顾身体,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

"好的,你也是。工作不要太累。"

挂了电话,老张觉得心里很踏实。女儿过得好,孙女也健康成长,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不想多想。有些往事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夜里,老张又要去公司值班。他提前半小时到了门卫室,看到窗台上那盆太阳花在灯光下静静开放。花盆是新的,但花还是原来的花,就像他和李建国的关系一样——容器变了,但内容还是那个内容。

他泡了一壶茶,在茶水里放了三颗红枣。今晚的茶会特别香甜,因为心情特别好。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来沉淀,有些情谊需要岁月来酝酿。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都变成了中年大叔,但那份真挚的友情却没有变。

这就够了。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