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些年,李家家境殷实,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但世事无常,后来家道中落,曾经的产业变卖得所剩无几,然而每年需缴纳的赋税却丝毫未减。
清朝乾隆年间,在宛平有一位名叫李裕的拔贡生,字仁安。
他家住在县城北部偏远之地,李裕为人淳朴,心地坦诚,深受邻里称赞。
早些年,李家家境殷实,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但世事无常,后来家道中落,曾经的产业变卖得所剩无几,然而每年需缴纳的赋税却丝毫未减。
每到缴税时节,对李裕而言,就如同攀爬炙热的火山,艰难无比,常常为了凑齐税款而四处奔波。
又一年,赋税缴纳期限将至,李裕四处借债,费尽周折,却只凑到了一半的税款。
他心想,先把这一半交上去,总归比全部拖欠要好。于是,天还未亮,李裕就匆匆起身,奔赴京城。
经过一整天的赶路,直到傍晚时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抵达京城。当他踏入海岱门时,一个陌生人快步迎了上来,恭敬地问道:“您是拔贡李老爷吧?”
李裕微微一愣,回答道:“正是。”随后,他上下打量着对方,疑惑地问道:“咱们素不相识,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那人连忙说道:“没错,我家主人有请。”李裕追问道:“你家主人究竟是谁?”那人神秘一笑,说:“到了您就知道了。”
怀着满心的疑惑,李裕跟随着那人前行。不多时,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出现在眼前。
只见大门高大雄伟,庭院深邃幽静,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人家的住所。那人先进府通报,没过多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
老者与李裕相互作揖行礼后,便引领他走进府中。两人在客厅坐定,李裕礼貌地问道:“先生贵姓?”老者回答道:“我姓王。”
李裕正欲再问,王老者却抢先说道:“你姓李名裕,字仁安,是辛酉科的拔贡生,对吧?”
李裕惊讶得瞪大了眼睛,问道:“先生怎么对我如此了解?”王老者接着说:“不仅如此,你今年三十二岁,出生于新春甲寅年寅时,我说得可对?”
李裕听后,震惊得合不拢嘴,说道:“先生,请务必讲讲,为何对我如此了如指掌。”
王老者微笑着说:“这是仙人的指示,我才知晓。我慢慢跟你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年近古稀,膝下仅有一女,如今已到了婚嫁的年纪,尚未许配人家。仙人提及你的家世,说你们二人有缘分,所以我想把女儿许配给你,让她照顾你的生活。”
李裕听完王老者的话,心中疑虑重重。一方面,他对王姑娘的品德和容貌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这突如其来的婚事让他毫无心理准备。
于是,他婉言推辞道:“我家中已有妻子,实在不敢接受您的美意。”
王老者笑着说:“你妻子姓赵,性格温和,我自然知晓。要是你们能和睦相处,就住在一起;要是相处不来,分开居住也无妨。况且,这门亲事对你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李裕听后,陷入了沉默。
王老者见状,又说道:“今日是良辰吉日,咱们就可以举行婚礼。你并非娶正妻,那些繁琐的仪式都可以省略,只需穿戴好衣冠,行个礼即可。”
说完,王老者便走进内室。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带着随从出来,随从手中托着顶帽、补服、朝珠等物。
王老者说:“你穿上这些去行礼。”李裕一看,竟是四品官员的服饰,顿时惊慌失措,推辞道:“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贡生,怎能僭越呢?”
王老者解释道:“这是我从前的旧物。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衣帽,先穿着行礼,礼成后就脱下来,不会有人知道的。”
尽管李裕再三推辞,但在王老者的坚持下,最终还是穿上了这身服饰。
刚穿戴整齐,随从便出来请李裕进去。李裕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内室,与王姑娘一同拜天地。
之后,他轻轻揭去王姑娘的盖头,又一起拜见女方父母。这时,李裕才看清王姑娘的容貌,只见她二十岁左右,肤若凝脂,眉似春山,堪称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紧接着,庭院中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各种山珍海味一应俱全。
李裕望着眼前的美人,品尝着美味的佳肴,早已将自己贫困的处境抛到了九霄云外。
傍晚,宴席结束,小丫鬟手持蜡烛,引领李裕进入洞房。李裕仿佛置身梦中,自言自语道:“这难道是在做梦吗?”
王姑娘笑着说:“这可比你梦中的场景还要美好呢。”李裕说:“确实如此。但我心中实在有诸多疑惑,一是你家如此显赫,为何会将女儿嫁给我这个穷书生;二是你容貌出众,为何甘愿做妾;三是我与你父亲素不相识,他却对我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了如指掌。”
王姑娘笑着说:“还有更让你惊讶的呢,你看看这个。”说着,她将一个绢包递给李裕。
李裕打开一看,竟是以自己名义捐纳知府的文凭。李裕激动得双手颤抖,这才明白行礼时所穿的衣帽,都是早已精心准备好的。
在这温馨甜蜜的日子里,李裕一住就是十多天。
一天,他对王姑娘说:“我想暂时回家一趟,不知可否?”王姑娘说:“可以。不然,你妻子还以为你抛下结发妻子,逃到关东避税去了。不过,回去时要穿着来时的衣服,以免遭人非议。我准备了几百两白银,你拿去修缮房屋。一切照旧,不要大兴土木。房里的首饰细软,我会自己打理,你就不必操心了。”
李裕问道:“你为何不跟我一起回去?”王姑娘说:“现在还不行。到时候我自会去找你,你就别着急了。”
李裕准备动身时,突然说道:“我有一样东西不见了。”王姑娘笑着说:“是不是完税的凭证?昨天我已经帮你交完税了。”
李裕回到家,妻子赵氏正为他十多天未归而忧心忡忡。看到门口停着车马,还有随从搬运财物,她一时也不便询问。财物搬运完毕后,李裕才向赵氏讲述了自己的奇遇。
赵氏听后,对王姑娘充满了感激,迫不及待地想见见她,还打算去接她过来。
李裕说:“不用,半个月后她自己会来。”赵氏笑着问:“你能等那么久吗?”李裕说:“能不能等,你还不了解我吗,别问了。”
李裕赶忙着手修缮房屋,十天后,房屋修缮完毕。到了约定的日子,王姑娘果然如期而至。
王姑娘身着素衣,妆容淡雅,没有过多的修饰。见到赵氏,她想要行妾对正妻的礼仪,赵氏连忙制止,两人便以平等的礼节相见。
赵氏看着王姑娘,笑着说:“你长得这么漂亮,难怪我家相公对你念念不忘。”王姑娘只是微笑不语。
王姑娘带来的衣服、被褥等物品,都准备了两份,主动分给赵氏一份。
后来,王姑娘接连生下两个儿子,赵氏没有生育,便把王姑娘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疼爱备至,如同亲生骨肉一般。
王姑娘每次回娘家,往返时间都在半个月左右,即便和李裕一起去,也从不逾期。
而且每次回家,她都会带回不下千两银子,李裕一家因此变得十分富有。
一天,王姑娘和李裕正陪着孩子玩耍,突然王家派人来接王姑娘,还邀请李裕一同前往。
到了王家,酒筵已经摆好。入座后,王老者说:“我积攒的钱财,除了女儿带回去的,这里还有十多万两。”
说着,他还把购置产业的契约一一拿出来给李裕看。李裕又惊又奇,询问原因。王老者说:“实话告诉你,我并非人类,而是狐仙。我积攒钱财、购置产业,虽说都是为了女儿,但也是因为你们夫妇命中有此福分,我怎会随意行事呢!
自从女儿嫁给你后,每月十五之后会回娘家一两次。如今女儿已经生下孩子,你们三人相处和睦,我的心愿已经了却。
我打算进山修道,不再回来了。”王姑娘听后,潸然泪下。
王老者说:“出发的日期还没定,半年后再走也不迟。”但王姑娘还是心情低落。
宴席结束,大家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王姑娘起床去看望父母,却发现王老者夫妇早已不知去向。
来源:阿冯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