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北方冬天里走来的故事,带着古老的气息,带着泥土的芬芳,是火炉旁的一团火,是暗夜里的一束光,总能照亮和温暖我们内心的一小块地方。”12月8日晚,在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结束后,辽宁大学副教授、活动指导教师隋丽感慨道。
“从北方冬天里走来的故事,带着古老的气息,带着泥土的芬芳,是火炉旁的一团火,是暗夜里的一束光,总能照亮和温暖我们内心的一小块地方。”12月8日晚,在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结束后,辽宁大学副教授、活动指导教师隋丽感慨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本届大学生故事会,也是辽宁大学连续举办了8年的中国民间故事展演。8年间,辽宁大学的师生们以全新方式赋予古老非遗新活力。
从讲故事到演故事
一次探索成功持续8年
辽大师生以舞台剧形式演绎中国民间故事,源于2017年。“在上《民间文学概论》这门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中国民间故事知之甚少。为了让他们了解民间故事,我尝试将民间故事搬上舞台,没想到效果非常好。”隋丽说,学生们在编剧本时要找到故事异文(不同版本的故事),阅读大量资料,将故事文本改编成舞台剧本过程复杂,也很考验文学功底。
“在编写剧本时,我要求学生们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俗等。”隋丽举例说,《柳树姑娘》这个故事中涉及满族婚礼仪式情节。演出中,柳树姑娘和猎人结婚时,猎人向新娘来的方向射三箭、新娘跨马鞍等仪式,就是过去满族婚礼的习俗。在隋丽的要求下,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最终将这些情节呈现在舞台上。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主动学习了满族民俗,更传播了这一民间文化。
2017年,辽宁大学民俗学教研室组织了民间文学戏剧艺术节,场面十分热闹。从此,将中国民间故事搬上舞台,成为辽大的“保留节目”,每年学习这门课的学生都会参与活动,时至今日,已经持续了8年。
从编剧到录音
近千个剧本音频成共享资源
用舞台剧展现中国民间故事这一创新尝试,引起了外界关注。2019年7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批准,全国首个中国大学生故事基地落户辽宁大学,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大学生故事基地。
“8年的坚持不容易,但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用青春、时尚的方式演绎古老民间故事,看到他们用无限创造力解读民间故事,我坚定做这件事是对的。”隋丽说,这种坚持源于对民间故事的热爱,希望这些好听的故事能够传承下来。
8年来,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故事讲述和创意表演实践活动,已有至少50个民间故事被改编成舞台剧,以民间故事为原型再创作的剧本已超过100个,累计制作故事动画40余个……此外,隋丽要求每届学生都讲故事,录制成音频,8年来已完成600余个故事音频录制。“这些故事都上传到平台上,有些故事单个点击量超过3000,传播效果很好。”隋丽说。
从台下到台上
一届届学生“接力”参演
《布谷鸟的故事》《神鹰》《火神庙沟的来历》……12月8日,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暨辽宁大学第八届中国民间故事展演如期举办,将近3个小时的演出仍让大家意犹未尽。
演出现场,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新宾资料本》的满族民间故事《金翅鸟》赢得阵阵掌声。该剧组组长、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苏雨婷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个剧,她和小组近10名成员从查阅资料到编写剧本,从排练节目到正式演出,忙碌了半个月。“通过揣摩角色、学习民俗,我更加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在《金翅鸟》中的主演辽大学生穆斯塔帕·艾力江说。
8年的时间里,参与演出的学生们一届届毕业,但创新传承民间故事的传统却保留下来,有的学生从台下的观众变成了台上的主演,辽大民俗学社负责人米昭旭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我们社团成员坐在台下看,今年我不但参与了演出,还做了组织工作、担任了主持人。因为有了几年的积淀,我们的活动越办越好。”米昭旭说。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