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门:一位边检民警眼中的滇中新区10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8:12 1

摘要:2012年6月27日,昆明巫家坝机场的最后一盏导航灯熄灭,钢铁银翼在夜空划出最后一道弧光——近百年历史的飞机跑道在星月见证下完成使命,将天空的钥匙交给25公里外的长水机场。跑道尽头熄灯的,其实不是终点,而是云层之上新航程的序曲。

开篇:

2012年6月27日,昆明巫家坝机场的最后一盏导航灯熄灭,钢铁银翼在夜空划出最后一道弧光——近百年历史的飞机跑道在星月见证下完成使命,将天空的钥匙交给25公里外的长水机场。跑道尽头熄灯的,其实不是终点,而是云层之上新航程的序曲。

2012年6月28日,昆明长水机场接棒巫家坝转场运营,开启新征程。

当“一带一路”倡议的经纬线在西南边疆交汇,2015年9月,国家级新区的金线绣入云南版图,又一枚“国字号”印章烙在红土高原:云南滇中新区正式成为全国第15个国家级新区,明确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自滇中新区成立,时光这位魔术师以长水机场为圆点轻轻落笔,用10年时间辐射出满幅新章——曾经只是银翼划破长空的单薄航迹,如今已深深嵌入土地,升格为时代轨迹。

昆明长水机场晨曦 (李兴富 摄)

从10年前的蓝图初绘到今天的实景铺展,时光以昼夜为针、以奋斗为线,一点点充填希望、织就变迁。

10年时间,那些曾寂静的土地,在岁月流转里生长出高楼与产业;那些曾遥远的憧憬,在时光打磨中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而我们每一位普通人,始终身在其中,既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它的见证者。

2012年6月27号傍晚巫家坝机场即将关闭市民前来拍照留念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2025年9月2日,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徐彦推来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记录了2012年6月27日昆明巫家坝机场最后一天运营时,昆明市民纷纷来到关上机场东侧的围墙外围目送着一架飞机驶过头顶的瞬间。

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那天,我也在现场,和同样激动的人群目送着巫家坝最后一程。

同样是2012年6月27日,昆明边防检查站(现为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武警汪莉在巫家坝机场坚守岗位。当值班结束后,汪莉和同事们在巫家坝机场合影留念,记录下珍贵一刻。

2012年6月27日 汪莉(前排右七)和同事们在巫家坝机场合影留念

13年前,我和汪莉、徐彦并不认识。2025年8月,在滇中新区获批10周年之际,我们得以相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感觉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

因为昆明机场启航,因为滇中新区的崛起,更因身处同一座城市的我们——正一同触摸着这座城市向前生长的强劲脉动。​

每一座城市里,移民管理警察是国际旅客抵达时最早迎来的身影。

移民管理警察以国门为岗,一面将热忱化作春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始终笑脸相迎、温暖相候;一面以责任铸就防线——面对非法入境的企图,那双历经磨砺的 “火眼金睛”,总能一眼识破伪装,牢牢守住国门的每一道关口。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准备上岗的移民管理警察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从事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21年的汪莉,是其中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边防民警。

未与汪莉谋面时,因为她工作性质原因,我猜想她大致是严肃又严格的。2025年8月4日,我们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出发层初见面,她温婉的言语,自带亲和力的态度,像一缕暖风吹来,瞬时拉近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亦打破了我对移民管理警察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

汪莉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我们边走边聊,从昆明机场国际出发层公共区域到她日常工作面积不到一平米的工位,再到边检站临时休息工区,她回忆着巫家坝过往岁月,娓娓道来那些自调至昆明长水机场工作以来难忘的经历。

见面时间约16时30分,并非国际航班出港进港高峰期,汪莉的同事们微笑着和每一位国际旅客打招呼,手头却毫不放松,认真细致地查验着每一份证件。

正在查验国际旅客证件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汪莉说,不少国际旅客入滇前,对云南做了旅游攻略,出于对边检民警的信赖,很多人还是会请她们推荐当地特色小吃和打卡地,这让她养成了闲暇时间收集云南旅游资料和特色小吃的习惯。

一般而言,“过桥米线”“鲜花饼”“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是国际旅客的优选。

离昆时,手捧一束鲜花、一盒鲜花饼,成了很多国际旅客的标配。

昆明长水机场的花店

无论是在国内航空枢纽中,还是在国际航线网络里,昆明长水机场始终是一座繁忙的机场。

汪莉说,昆明长水机场国际航班离昆、抵昆的高峰期通常集中在中午12时至15时、凌晨0时至2时。遇到高峰时段,长水机场进港10条人工通道、10条自动快捷通道会同时打开,迎接蜂拥而至的旅客。

昆明长水机场,繁忙的边防检查通道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一忙起来,汪莉和同事们连拧瓶盖的时间都没有,挥洒几小时的汗水,却滴水未沾。

昆明长水机场的繁忙,有目共睹。

2025年一季度,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90万人次,同比增长42%;查验国际航班7000余架次,同比增长44.65%

2025年8月,在滇中新区举行的2025未来交通发展(昆明)论坛上,滇中新区领导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说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繁忙机场(2025年暑期长水机场日均进出港航班超千架次、旅客量突破15万人次,飞机排队出现“堵机现象”)。

在国内主流短视频平台,长水机场“堵机”现象一度成为热词。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该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61.7万余人次、航班49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5.8%,日均验放旅客超1万人次,单日客流屡创新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还将更加繁忙。

正在建设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其T2航站楼集机场、高铁、地铁、高速路于一体,将实现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和航空交通的“无缝对接”。待昆明长水机场T2航站楼建成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亿人次。而在去年,也就是2024年,昆明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471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2%;航班起降32.9万架次,同比增长3.5%。

建设中的滇中新区(张学富:摄)

旅客吞吐量激增的背后,是出入境旅客的熙攘人流。

汪莉说,以前进港的国际航班旅客,多数来自东南亚国家,现在欧美、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国际旅客,也屡见不鲜。截至2025年8月6日,仅经她一人查验通过的国际旅客就分别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昆明的国际朋友圈不断在扩大。

汪莉说,如果还在巫家坝机场,这简直是无法想象。早在1999年,昆明巫家坝机场就已跃升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即便如此,巫家坝机场出入境国际航班最多时日均7-8架次。

1993年1月27日,昆明-新加坡航线开航照片(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当年,巫家坝机场每天只有两三个出入境航班,出入境旅客不过数百人。”汪莉回忆道。那时她日均验放30人次,全年累计刚过1万人次。

昆明机场转场长水机场运营后,昆明区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2025年8月4日,我和汪莉初次见面的这天,仅出入境航班次多达85个。

国际旅客持续暴增的背后,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风靡全球

在昆明长水机场内,得胜豆花米线、潘祥记鲜花饼、嘉华鲜花饼、斗南鲜花、云南野生菌、春城礼.....各种带有春城IP的实体店,人潮涌动,吸引各地游客竞相打卡。在机场方圆几公里内,高楼林立,商业繁华,仅五星级酒店就有2家。

13年前的昆明长水机场,远非现在的模样。

汪莉回忆起最初到昆明长水机场周边的印象,用了一个词“寂静”。除了昆明长水机场是稍显热闹外,机场周边几乎是静悄悄的。

2015年9月7日,滇中新区作为第十五个国家级新区获批后,各项基础建设奋起直追。回顾在昆明长水机场值守的13年时间、在滇中新区工作的10年时间,汪莉真心觉得新区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方便。

以前,汪莉和同事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只能在机场和营区晃悠,想吃些好吃的,要等下班回到市区才能实现,若遇到上夜班回城,忙了一个通宵的她们,只想倒头休息。

而今,滇中新区好吃、好玩、好看,空气又清新、生活还便捷。在滇中新区,随时都能实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汪莉喜欢的豆花米线、过桥米线、小锅米线......不仅在机场内就可以吃到,还可以趁闲暇和同事们到长水航城去,那里应有尽有,热闹程度不输昆明市区。

昆明长水机场里的昆明特色小吃

汪莉对新区变美变绿、空气更清新、生活更便捷直观感觉的背后,其实是有硬核数据做支撑的:滇中新区绿地率从2022年23.8%提升至30.11%,增幅超6个百分点;42个口袋公园、18个绿美社区如星点散布,让居民实现“出门500米见园”;11公里绿道串联生活圈,13124株乔木、42万平方米灌木地被重塑城市呼吸系统,山桂花、观叶白蜡等特色树种通过植物组合与布局,实现四季常绿、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韵律。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滇中新区直管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9.4%,4个市控断面水体优良率保持在100%;目前,已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早在2023年,鲜花常盛、绿树常青的昆明长水机场获评“绿美机场”。

昆明长水机场

自2015年9月成立至今,滇中新区已然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立体交通网络最密集、最完备、最繁忙的区域,亦是工业基础最夯实的区域。

以纵贯滇中新区的G320国道为例,这条国道在滇中新区可达到双向6车道,且道路两侧均是花红绿树,养眼得很;夜间,道路两侧通明的路灯,照亮城市人的归家路。而在滇西,G320国道多是简单的两车道,滇西人来到滇中新区,愣是对320国道断崖式升级艳羡得很。

实际上,自2015年至今,滇中新区启动实施路网项目266个、1425公里,仅在“十三五”期间,滇中新区累计建成通车道路就超过640公里;截止目前,滇中新区顺利实施260个路网项目,新增通车里程达到1055公里。滇中新区骨架路网的重大工程——空港大道、嵩昆大道等,是昆明市高标准市政主干道的标杆工程。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云南入境旅游火热升温。汪莉的验放量也从巫家坝时期的年均1万人次跃升至2019年的“全年6.4万人次”,创下全国空港口岸年均验放量的个人纪录。

面对快速递增的国际旅客,汪莉和她的同事对此早已练就“火眼金睛”和手指识别证件真伪的“精密仪器”。

实时学习充电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自2004年进入边检站至今的21年时间,汪莉从巫家坝机场那张木制查验台,到长水机场的高科技验证台,这个动作她已重复了100万余次,并且保持着“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

智能验证系统以0.3秒/证的核验速率吞吐着人流高峰,但汪莉却说,智能系统能识别上百种证件芯片,但读不懂旅客眼里的焦虑。

感人一瞬 (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技术进步不能消散人文关怀。

凌晨两点,当她为错过航班的老人递上温水,老人连连称谢,感动地说着:“云南太美了,云南人好暖心。”

当汪莉迎来进港航班的国际旅客,查验完证件,目送旅客准备离开时,对方会轻轻说声:“辛苦了!”她心里也是暖暖的,一句话足以消融所有的辛苦。

当汪莉回忆21年工作历程的暖心时刻,尤其提起这一段时,言语是温柔的,眼眶也有些湿润。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呢?

21年来,汪莉已成为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里带过徒弟数量最多的“老”师傅。她著名的“随机灵魂问答”让徒弟们又爱又怕,“上验证台前要反复确认的5个注意事项是什么?”“各个国家的签证要点是什么?”

那些曾在深夜被汪师傅“突击考试”的徒弟们,如今如种子般的,播向云岭大地,在云南28个国门口岸织就传承之网。

而汪莉工作的滇中新区,早已形成以空港经济区为核心,嵩明县、安宁市为东西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经济上形成聚焦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石化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互促共进的产业格局。

路之新—在大地的调色板上逶迤穿行 (余明:摄)

采访闲暇,透过机场的玻璃幕墙,我们看到一架架在昆明机场起降过的飞机,这些国内国际国际航班的轨迹,在阳光中交织成滇中新区对外开放的一条条经纬线。

汪莉的验证台不仅是边检勤务的支点,更成为滇中新区展现开放姿态的生动窗口。(文:王丽芹)

来源:看看云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