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恰逢农历24节气中的白露,西安古城秋高气爽,云淡花香,来自西安、咸阳的诗人汇聚在唐诗的承载地大雁塔广场,共同分享蓝田女诗人林小春的新诗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9月7日,恰逢农历24节气中的白露,西安古城秋高气爽,云淡花香,来自西安、咸阳的诗人汇聚在唐诗的承载地大雁塔广场,共同分享蓝田女诗人林小春的新诗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本次活动由丝绸之路国际诗联合会、丝路文化院主办。省政协原文教委主任,陕西省作协原党组书记雷涛,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家、编剧解莉芬,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咸阳师范学院教授、诗人、评论家杨生博,甘肃诗歌八骏、中国石油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第广龙,丝路文化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国际诗歌电影节创始人、诗人范群,丝路文化院副院长、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画家、诗人孔裔章子,陕西省散文学会教育文学委员会主任、西安市教育学会教育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家白玉稳,资深评论家、咸阳师范学院教授南生桥,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孙亚玲,作家、编辑、评论家、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敬全,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蓝田县资深诗人朱娟,陕西电视台栏目主持人、全民阅读陕西诵读委主任赵艺媛,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秘书长、诗人陈红,丝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副秘书长王海霞,丝路文化院秘书长贞礼,丝路文化院副秘书长、陕西汉唐诗社副社长王湘萍,诗人乔清雅、郑毅、吴妙玲、程社涛、王新兵、杨桂君、王尊让、南小玲,朗诵家青山、寇荷池、陆磊,摄影家武亨智等人参加了诗会。
分享会由王芳闻主持,首先,她介绍了林小春的诗歌创作情况。
诗梦从辋川启航
一一王芳闻在林小春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词
今天,恰逢农历24节气中的白露,一场秋雨过后,西安古城秋高气爽,云淡花香,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唐诗的承载地大雁塔广场,共同分享蓝田女诗人林小春的新诗集《梦里花落知多少》,既是天意,又是巧合。
白露节气本来就是大唐诗人笔下最清透的日子,也是最美的意像和情愫。此刻我想起了王维写白露的诗句。他在辋川隐居后常在白露清晨漫步山间,在《秋夜独坐》中写到“秋山红树,白露清芜,皆入诗料。”又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中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写白露,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露落在草木间,滴滴入心,充满禅意。
也许林小春从孩童时,正是读了王维辋川的诗句,诗心由此萌发,梦想从辋川启航。在《梦回辋川》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隐喻坦露了自己诗心在梦里开花的根由。我想通过下面几首以蓝田地域文化为根脉,将盛唐诗韵与个人情思交融的代表作,谈谈林小春诗歌的“古意打底,真情为魂"的艺术特色。其亮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诗歌以辋川、蓝关等蓝田地标为核心,构建起穿越千年的“文化场域”。如《梦回辋川》中直接化用了王维《辋川集》中的孟城坳、华子冈、辛荑坞等意象,将“青砖黛瓦”的实景与“峨冠青衣”的诗佛幻影叠印,让历史的场景在烟雨朦胧中一一复活,鲜明而生动,具有代入感。
蓝关古道这条最美唐诗之路,是林小春魂牵梦绕的古道,她无数次踏上这条古道,追着李白、杜甫、韩愈的背影,走向梦想的远方。在《蓝关古道》这首诗中,诗人匠心独运,串联起了大秦雄师、韩愈题诗、民间传说等元素,使古道既是自然景观,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精神符号。这种写法让地域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而成为勾连古今的纽带,实现了“站在当下,回望盛唐”的时空对话。
其次,诗人深受王维辋川诗浸润,擅长以具象意象托载情感,做到“景中含情,情随景生”。蓝田山野中盛开的蔷薇花,是诗人最钟爱的花,也是诗人精神个性的象征。《五月的蔷薇》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生命的独白。诗中以“疯长”“含苞”“带刺”的蔷薇为喻,将等待的羞涩、期盼的急切与痛彻心扉的执念具象化,生动化。读完这首诗,我们就明白了诗人艺名“蔷薇”的独特的艺术气质。
诗人不仅独钟情于蔷薇,也爱空谷幽兰,在《我心如兰》这首诗中,借兰花“纤细花剑”“素白花瓣”的形态,提炼出“柔软而坚定”的品格,实现了物与情的统一。
秦岭山上的青腾,也是诗人笔下的意像,在《藤之恋》这首诗中,以“藤的攀爬”与“山的坚守”象征爱情的执着,用“摘云揽月”“随风而舞”的动态意象,让情感表达更具画面感和鲜活感。
再次,在风格上,刚柔并济,又兼具禅意与豪情。
这五首诗,前两首浸透着盛唐的“雅”:《梦回辋川》承袭了王维的山水禅意,“只论诗谈佛,只饮辋川烟雨”的表述尽显淡泊空灵。后三首则转向个人情感的“真”:《五月的蔷薇》《我心如兰》《藤之恋》直抒爱意的炽烈与执着,尽显柔情;《蓝关古道》又陡然转向“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借“挑起整个秦岭山脉”的豪情,展现秦川人的刚健风骨。这种从禅意到豪情、从婉约到奔放的切换,让诗歌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情感温度。
整体而言,这组诗歌是诗人“浸润唐诗山水禅韵”的必然结果——辋川的诗魂为其奠定了古雅基调,蓝田的土地为其注入了鲜活气息,而个人的真情实感则让千年文化基因在当下焕发出新生。尽管在诗家语的运用上还有待商榷之处,但我们坚信诗人的执念和自觉,加之诗学素养的厚积和勤奋,一定会从辋川登向诗歌的圣殿。
林小春在诗歌分享会上谈了自己的创作经历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教授、各位文朋诗友:
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新书分享会,对大家的莅临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对于诗歌,我是打心底喜欢。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从儿时懵懵懂懂的背诵,到后来小心翼翼的写作,诗歌就像一束光,伴随我成长,激励我进步,让我平庸的生命,绽放出永恒芳华。
一个人行走在世间,必然会与许多事物发生联系,从而有所思、有所想。比如看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听到小雨滴答、小鸟鸣叫,这些细小的事物,都会让我感动良久,会不由自主的拿起笔,将现实中这些美好的、开心的、感动的或者伤心的、委屈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记录、提纯、升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瞬间萌发的光芒照耀我的灵魂。
我的故乡蓝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诗人王维隐居和写作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白玉稳、朱娟、海霞等蓝田诗人,他们热情执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后来我又有幸认识了芳闻大姐,她带着我们走出国门,重走丝绸之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写诗、朗诵,让我的生命有了宽阔的维度和厚度,将丝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关于这本书的出版,我还要着重感谢两位老师——杨生博教授和朱娟姐姐。 2022年,在杨生博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我才有了出书的想法;时任县志办编辑的朱娟姐姐,在工作之余帮我编辑、校对。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对我帮助很大,我还要感谢第广龙老师为我写序!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我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对情感的思索,有少女般的情怀,也有经历磨难的沧桑;有出行中的足印,也有职场上的风采……但更多的是,我对诗歌无怨无悔、矢志不移的追求。
感谢芳闻大姐!感谢朱娟女士!感谢杨生博教授!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鼓励我的文朋诗友、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
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有你们的热情鼓励,写作的道路上,我才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再次表达我心中的感激、感动和感谢,谢谢大家!
林小春
2025年9月7日
林小春美丽的女儿赵尚林上台向妈妈献上鲜花和深情的祝福
首先感谢各位来宾莅临我母亲林小春女士的新书分享会,有大家的见证,这份喜悦也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的母亲一直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热情、对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从小到大,作为女儿,我从未羡慕过别人的母亲能够做出一手好菜,或者能够从早到晚围着自己的孩子打转。
因为在我心里,我更喜欢看到林小春女士过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她热烈、鲜活、充满生命力的模样才是最美的,也是最让我欣赏的。
今天来到这里,见证她第一本诗集出版发布的圆梦时刻,我非常高兴她在退休的年纪依然拥有追逐梦想的激情,我也非常庆幸有在座的各位知音,能在诗歌写作这条道路上一直陪伴她,支持她、鼓励她,在此我对各位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所以,林小春女士,我想对你说,无论今后你在写作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你都毫无疑问已经是人生的成功者,我为你感到骄傲。
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庸碌,但我希望,也永远支持你--继续拥有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林小春女儿:赵尚林
2025年9月7日
参会嘉宾雷涛、谢莉芬等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林小春诗作进行了点评(嘉宾点评内容详见“第二辑 嘉宾点评文章”)
嘉宾孔裔章子现场为林小春赠送书法一幅。
研讨会后,十多位诗人和朗诵家纷纷上台朗诵了林小春的作品,声情并茂,金声玉润,音韵铿锵,感染了全场观众,陈红的一曲《五星红旗》优美舞蹈,把诗会掀向高潮。朗诵会由贞礼、王桂君主持。
来源:陕西文艺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