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军迷圈就没断过热闹,前阵子刚聊完胜利日相关动态,福建舰这边直接扔出个“大消息”——上海海事局9月9日傍晚发布航行警告,明确9月10日下午13:00至17:00,要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出口水域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任何船舶进入;而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个管制水域,正
最近军迷圈就没断过热闹,前阵子刚聊完胜利日相关动态,福建舰这边直接扔出个“大消息”——上海海事局9月9日傍晚发布航行警告,明确9月10日下午13:00至17:00,要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出口水域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任何船舶进入;而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个管制水域,正好就是福建舰自去年海试后停泊的江南造船厂附近泊位区域。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军迷直接在评论区“炸了”:休整了108天的福建舰,终于要再次出海了?更关键的是,距离国庆节只剩不到20天,这次出海会不会是“交付前最后一次测试”,真能赶在国庆前正式交接入列?今天就结合官方通报、舰船海试规律和公开数据,把这事掰扯清楚,不管是老军迷还是刚关注的朋友,都能看明白。
首先得明确:海事局的交通管制,可不是随便发的。从过往规律看,我国大型舰船(尤其是航母、驱逐舰)出海前1-2天,属地海事局必然会发布对应的航行警告,目的是清空航道、保障安全。福建舰上次2023年10月首次海试前,上海海事局也发布过几乎一样的管制范围和时长;而这次管制时间定在9月10日下午,时长4小时,刚好够舰船完成离港、驶离近海区域的操作,这基本能确定:9月10日,福建舰肯定要离开泊位,开启新一轮出海任务。
那这次出海,到底是干什么?从航母海试的常规流程来看,一艘航母从下水到交付,要经历“系泊试验-首次海试-多轮专项海试-最终交付”四个阶段。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下水后,用了16个月完成系泊试验,2023年10月完成首次海试,主要测试动力系统、航行稳定性;之后回港休整108天,按常理推测,这次出海应该是“第二轮专项海试”,重点要测两样核心东西:
一是电磁弹射系统的实际运作。福建舰是我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的航母,也是全球仅有的三艘电磁弹射航母之一(另外两艘是美国福特号、肯尼迪号)。电磁弹射的性能直接决定舰载机的起飞效率——根据公开数据,电磁弹射系统的平均弹射间隔约45秒,比传统蒸汽弹射快30%,单次弹射重量能覆盖30吨级舰载机(比如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上次海试可能只是测试了弹射系统的静态性能,这次很可能会进行“舰载机模拟弹射”(比如用配重车模拟战机起飞),验证系统在动态航行中的稳定性,这是交付前必须过的“关键一关”。
二是全舰系统的协同能力。航母不是“单独作战”,而是要整合雷达、通信、导航、武器等几十个子系统。上次海试可能只测试了单一系统,这次会重点测“多系统协同”——比如雷达发现目标后,能否快速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能否同步引导舰载机、舰载武器做出反应。根据海军发布的《舰船交付标准》,航母交付前必须完成至少3次全系统协同测试,而这次很可能是第2次,距离最终交付又近一步。
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这次出海后,福建舰真能在国庆前交接入列吗?咱们得结合时间、流程和过往案例来算。
先看时间线:现在是9月9日,国庆是10月1日,中间只剩22天。航母一次专项海试的时长通常是7-14天,假设福建舰9月10日出海,测试10天左右,9月20日回港;如果测试顺利,不需要额外整改,后续还需要完成“数据验收-证书办理-入列仪式筹备”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最快需要7-10天,刚好能赶在9月30日前完成,赶上国庆节点。
再看过往案例: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入列,距离最后一次海试(9月1日-9月10日)刚好15天;山东舰2019年12月17日入列,距离最后一次海试(11月17日-11月26日)也是20天。这说明只要最后一次海试顺利,20天左右就能完成交付流程,福建舰完全有时间赶在国庆前入列。
但也得客观说:有“可能”不代表“一定”,关键看这次海试的结果。如果电磁弹射、全系统协同测试中发现小问题,需要回港整改,那交付时间可能会延后;但从福建舰首次海试的情况看,当时测试后官方评价是“各项指标符合预期”,说明舰船基础性能稳定,出现重大问题的概率很低。而且从最近官方的表态来看,国防部8月29日记者会上提到“福建舰正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用了“按计划”这个词,也暗示进度在预期内。
可能有朋友会问:福建舰入列后,对我国海军到底有啥意义?别只看“多一艘航母”,关键在“质的提升”。
从技术层面说,电磁弹射是“代际跨越”。之前辽宁舰、山东舰用的是滑跃起飞,舰载机起飞时不能满油满弹,影响作战半径和载弹量;而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歼-35战机的作战半径能从滑跃的800公里提升到1200公里,空警-600预警机也能实现常态化起飞,航母的预警范围能扩大3倍以上。
从战略层面说,福建舰入列后,我国将拥有3艘航母,能实现“一艘战备、一艘训练、一艘维护”的轮换模式,彻底摆脱之前“航母不够用”的困境。根据海军研究院的数据,3艘航母能保障我国近海(渤海、黄海、南海)至少有1艘航母随时待命,远海任务的响应速度也能提升50%,对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不用多说。
最后给大家提两个小建议,方便后续关注福建舰的动态:
第一,盯紧海事局后续通报和官方媒体。如果福建舰9月10日出海后,9月20日前海事局没有再发布同区域的管制警告,说明海试顺利、直接回港;而如果央视新闻、国防部官网开始报道“福建舰相关测试取得突破”,那基本就是入列的“前奏”了,大家可以多刷一刷这些平台。
第二,理性看待入列时间,别过度猜测。不管是国庆前还是稍晚一点,福建舰最终都会按计划交付,早几天晚几天不影响它的战略价值。咱们作为军迷,更该关注的是舰船的性能、后续的战斗力生成,而不是单纯纠结“哪个节点入列”,保持理性关注,才是对国防建设的支持。
总的来说,福建舰这次出海,是距离交付最近的一次关键测试,国庆前入列的希望很大。不管最后能不能赶上这个节点,咱们都该为我国自主建造航母的速度和技术实力点赞——从辽宁舰改造,到山东舰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突破电磁弹射,短短11年,我国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航母发展路,这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事。后续有新消息,咱们再一起聊!
来源:神牛讲社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