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叶县盐都街道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民生抓手,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行“抓动员促参与、抓重点促提升、抓长效促巩固”工作法,在辖区15个村(社区)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实现乡村“颜值”与“内涵”双向提升,让群众幸福感在
顶端新闻记者 孙超 通讯员 杨真真 平逸凡
近期,叶县盐都街道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民生抓手,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行“抓动员促参与、抓重点促提升、抓长效促巩固”工作法,在辖区15个村(社区)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实现乡村“颜值”与“内涵”双向提升,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织密治理网格,让整治有“精准方向”
为破解人居环境整治“碎片化”“多头管”难题,盐都街道量身定制“网格治理图谱”,在各村(社区)科学划分治理网格,构建“1名网格长+2名党员+N名志愿者”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统筹,网格长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每日带领“两委”干部、网格员开展早晚两次“巡街督导”,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
“以前路边堆着杂物没人管,现在只要拍张照片发进网格群,半小时内就有人来清理;垃圾桶满了刚反馈,保洁员很快就来清运,效率特别高!”孙湾村网格员许福运拿起手机展示网格群动态,语气里满是自豪。这种“随手拍、即时报、快速改”的闭环管理模式,让环境问题整改跑出了“加速度”,也让网格治理更有温度。
做活宣传文章,让参与有“满满热情”
为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僵局,盐都街道把宣传引导做深做实。网格长化身“政策宣传员”,逐户开展“敲门行动”,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讲解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村头大广播每天定时播报整治动态,微信群里实时分享“环境整治前后对比照”,彩色倡议书贴满每栋楼的公告栏……多渠道、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整治队伍,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以前总觉得环境整治是干部的事,跟咱老百姓没啥关系,后来网格员上门拉家常,给我讲整治后村里的变化,我才明白,家门口的干净整洁,得靠咱自己动手维护!”在胡村“敲门行动”现场,刚加入清扫队伍的村民冯新铭一边擦拭宣传栏,一边感慨道。
健全长效机制,让美丽有“持久生命力”
为防止环境整治“一阵风”,让美丽成果“稳得住、不反弹”,盐都街道聚焦精细管理,打出长效机制“组合拳”。统一为辖区村民悬挂“门前三包”标识牌,将责任细化到“每一户”;建立“家庭环境积分档案”,把公共区域清扫、庭院整洁、垃圾分类等纳入积分范围,每月开展“美丽庭院”“清洁标兵”评比,积分可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组建6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大扫除”“绿化养护”等志愿活动,让“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成为常态。
“这‘门前三包’牌一挂,责任就明确了,自家门前的卫生、绿化、秩序都得管好,而且牌上还有网格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有问题随时能找到人,特别放心!”曹庄社区居民李书红指着家门旁的标识牌,语气里满是认可。
截至目前,盐都街道已建成治理网格67个,组织规模以上集中整治行动20余次,清理各类垃圾、杂草300余吨,拆除私搭乱建28处,15个村(社区)实现“旧貌换新颜”,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聚焦房前屋后、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靶向整治‘顽疾’、清除卫生死角,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面上清洁’向‘细节美化’转变、从‘局部改善’向‘全域提升’迈进,真正实现‘一时美’变‘持久美’,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宜居、更舒心的幸福家园。”盐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光磊表示。
来源:河南商报平顶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