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后,离家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做母亲的帮不上什么忙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0:41 2

摘要:半个月了,微信响一次,当妈的心就悬一次:“剪刀让高铁站给收了咋办”“军训腰带怎么系能不掉裤子”“洗衣粉会不会泡坏卫衣”“体育课选跑步还是健美操”——全是针头线脑的小事,却一根根扎得人睡不着。

孩子离家那晚,厨房安静得吓人,连电饭煲滴完最后一滴水的声音都像炸弹。

半个月了,微信响一次,当妈的心就悬一次:“剪刀让高铁站给收了咋办”“军训腰带怎么系能不掉裤子”“洗衣粉会不会泡坏卫衣”“体育课选跑步还是健美操”——全是针头线脑的小事,却一根根扎得人睡不着。

当年读大专的课本早泛黄,知识过期比牛奶还快。

去请教办公室里新来的95后小姑娘,人家一句“阿姨,宿舍限电,小熨斗都跳闸”,直接把天聊死。

只能偷偷打开学校公众号,一条条翻通知,像蹭课的学生。

刷到“军腰带用法图解”,放大到头晕也没看懂第三步,只能默默截图发给娃,再补一句:实在不会,找隔壁床铺帮你。

洗衣粉和洗衣液的差别,查完小红书才摸出门道:粉猛,洗运动袜没味儿;液温柔,彩色卫衣不染色。

可孩子发来一个摊手表情,“我学校洗衣机只让放液”。

那一刻感觉准备了两天的攻略瞬间报废。

体育选课像抽盲盒。

“跑八百米要人命,健美操像广场舞现场直播”——娃的吐槽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苦味。

翻出选课群截图,才知道得拼网速,一秒慢就被挤掉。

妈这边只能递上一句:跳操也出汗,别挂科就好。

最难受的是不能像以前推门进房间,拽被子叫起床。

现在连快递都得填孩子的新地址,签收人再也不是“妈妈”。

每次填到那一栏,手总会抖一下。

可转念一想,他能在高铁自己过安检,知道啥能带啥不能带;会跟舍友分洗衣液,算得清三块钱平摊;能在选课系统里掐着秒点提交——这些零碎动作,其实就是离家这半个月最大的成长。

妈的“不会”,反倒成了他必须“会”的起点。

于是把手机里的学校公众号设成星标,看到“新生防骗”“心理中心开放时间”就转给他,不说教,只留一句“有空瞄一眼”。

慢慢地,对话框里出现了他拍的食堂炸酱面、晚自习走廊猫,配上“今天作业写完了”——比考试得优更让人踏实。

原来做家长到最后,是把“我来”改成“你试试,需要再说”。

不是退场,只是把灯光调暗,让孩子的身影更显轮廓。

来源:客兰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