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多次入选名人堂,基础条件是:首先以球员身份入选名人堂。截至目前,能以个人身份多次入选名人堂的所有人选,基本全都具备“以球员身份入选”这一条件。
入选名人堂就已是无上荣誉,那如果多次入选呢?
想要多次入选名人堂,基础条件是:首先以球员身份入选名人堂。截至目前,能以个人身份多次入选名人堂的所有人选,基本全都具备“以球员身份入选”这一条件。
对于球员来说,能成为名人堂球员就是梦寐以求、高不可攀的成就。但相比于其它身份,球员打球竟是最容易的途径了。
如果想以其它身份入选,要怎么做?会有多难?
途径一:以教练身份。
多次以个人身份入选名人堂的人选中,“球员+教练”的双重身份占了绝大部分。包括:比尔-拉塞尔、汤姆-海因索恩、兰尼-威尔肯斯、比尔-沙尔曼和约翰-伍登。
这些名字的背后,全都是一个个举世无双的成就。
比尔-拉塞尔:史上第一个黑人教练,以球员身份兼任教练并夺冠;
兰尼-威尔肯斯:史上首个千胜教头;
比尔-沙尔曼:史上第一的33连胜缔造者;
约翰-伍登:在NCAA十次率队夺冠;
……
其中哪一个成就拿出来都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汤姆-海因索恩可以算是其中成就稍小的了,但也是“在同一支球队先后以球员和教练身份夺冠”,非寻常人可以做到。
这足以说明想以教练身份入选有多难。
虽然乍看起来入选名人堂的教练很多,几乎每年都有,且数量与名人堂球员相差不多,但是入选名人堂的教练大部分是大学教练,长期潜心深耕方能有所造诣,NBA教练入选的很少。
而名人堂球员很难潜心深耕,想在NBA做出成绩就更难了:人们常说,伟大的球员很难成为伟大的教练,因为伟大球员看待比赛的方式总是不同于常人,乔丹传授的比赛方法球员没有能力打出来,詹姆斯也曾表达过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球员无法保持职业、无法理解战术。
球员转型教练成功的往往在球员时期都是“普通人”。
目前来看,尚且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当属贾森-基德,在NBA担任教练已有十年,也曾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帮助湖人夺冠,但如果想要以教练身份入选名人堂的话恐怕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说,库里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高中教练,如果他退役以后确走此道,那么说不定有机会。
途径二:以管理层身份。
如果说以“球员+教练”双重身份入选名人堂是“难上加难”,那么以“球员+管理层(杰出贡献者)”双重身份入选名人堂就是“天途之难”: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成功,就是杰里-韦斯特。
而韦斯特在管理层方面的成就想来不必多说——说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球队管理层可能也不为过。
“史上最伟大”,这就是想以管理层身份入选名人堂的门槛标准。
名人堂球员们担当球队主要话事人的案例也往往以失败居多:比较有名的当属“微笑刺客”伊赛亚-托马斯在世纪初担任尼克斯话事人,签下一堆巨额长约,更衣室风气还比较糟糕;比较近些的是国王管理层弗拉德-迪瓦茨,治下长期疲弱,还在选秀大会上跳过东契奇选择巴格利并在之后送走哈利伯顿……
正面案例也是有的。其中最突出的——真的有些希望以管理层身份入选名人堂——是“大鸟”拉里-伯德。伯德在2003-17年间担任步行者话事人,虽未夺冠,但能任职如此之久本身就是成功的一种体现,若以寻常标准衡量绝对算得上是非常成功了。
只是,若以名人堂的标准衡量,就不那么好说了。毕竟,这可是名人堂。
史上只有一人曾以“球员+管理层”身份入选,太难,但,这竟已是第二容易的道路了——除了教练和管理层之外没有任何名人堂球员能以任何其它个人身份再次入选名人堂。
这就是名人堂的标准和难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道路是完全没有成功可能的。
途径三:以老板身份。
事实上,以球迷视角来看,相比于教练、管理层乃至球员,以老板身份入选名人堂要“容易得多”。毕竟,每年进入联盟的球员和制服组们如过江之鲫,但老板鲜有变动,持有球队的年份长了就有(相对来说)不小的机会入选名人堂。
困难的部分在于“成为老板”。
历史上唯一成为了球队大老板的球员就只有乔丹一个人而已。
乔丹能以老板身份入选名人堂吗?有机会。虽然其治下期间黄蜂球场战绩一般,但重新改回了“黄蜂”的名字意义不小,场外商业也算成功,而且,乔丹本人深度参与劳资谈判、在各场合代表老板集团发声,颇有功绩。
对于后辈来说,想要效仿,太难了。
即使如今球员薪资不断膨胀,数亿美元的合同都已经不那么罕见,但在缴税和开销之后“十亿身家”依然遥不可及;与此同时,球队市值膨胀更甚,湖人卖出百亿估值,没有球员买得起。
唯有詹姆斯曾经表达过想要“拥有”一支NBA球队的愿望。这大概说明,若想以“球员+老板”双重身份入选名人堂,非历史最佳级别不可。
其他人,还是另辟蹊径,想想怎么走“邪修”路线。
途径四:走“仕途”。
事实上,只要能杀出来,走“仕途”是一条十分“容易”的道路,入选名人堂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很大”。
这条“仕途”就是:成为美国男篮的总经理,比如现任格兰特-希尔未来就机会很大。
从成就和贡献的角度说,那可是意味着为国家拿下不止一块金牌,很可能是拿下很多块奥运金牌,这沉甸甸的分量没人能够质疑。
而从现实的角度说,能够成为美国男篮的总经理本身就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地位和人脉,而这些正是入选名人堂最重要的东西。当你能够招揽无数未来名人堂球员为你打球,这些人自然也愿意在未来选你进入名人堂。
对于这个级别的人来说,“美国男篮总经理”头衔可能反而都不重要了。前任美国男篮总经理杰里-科朗吉洛早在二十年前就已以“杰出贡献者”身份入选名人堂。
有些路,看似“抄近路”,实则比“寻常路”更难。
不过,有时,路也是人走出来的。
途径五:赌新路。
开辟新的道路也许会容易一些。近年来,名人堂也在不断扩充,每年入围的人选在逐渐增加、领域也在逐渐扩大。比如,去年,道格-科林斯以教练/播音员的身份入选名人堂。
播音员?这听起来容易很多。不少名人堂球员在播音解说方面有所成就。比如雷吉-米勒、奥尼尔和巴克利等。
不过,名人堂现在表彰媒体人的方式是每年颁发单独的奖项而非使其正式入选,可能在这方面做到最好也“只是”获得一个奖杯,穿不上橙色夹克。
只是,看看其它道路,要不,还是赌一下过些年名人堂会不会扩充媒体领域?
当然,以上这些途径都是“靠自己”。
靠自己,实在太难,没几个人能走得通。“靠别人”可就容易多啦——可以以团队身份入选名人堂!
比如今年,安东尼和霍华德就是同时以个人身份和2008年美国男篮队的身份入选;又比如,历史上唯一能三次入选名人堂的韦斯特就是以球员、管理层和1960年美国男篮队的身份入选。
这样多次入选名人堂的就多得多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球员之外,“梦一”主教练查克-戴利和“梦八”主教练“老K”也都以“教练+团队”身份两次入选名人堂——并且是以非球员身份多次入选名人堂。
那么,有没有人,能够以非球员身份、并且是以个人身份、多次入选名人堂呢?
目前还没有,但是,有一个人很有机会:
帕特-莱利此前已在2008年以教练身份入选名人堂,并自1995年起担任热火总裁至今已逾三十年,期间三次夺冠。
基本可以说,他再次入选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莱利已经80岁高龄,执掌热火仍未见尽头,他的征程还在继续,将丰碑抛在时间之后。(NBA)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