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造新生”:无锡荣巷历史街区蜕变ing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6:44 1

摘要:这座承载着百年工商记忆的街区,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蜕变”,既要在砖瓦间守护历史的厚重,又要在业态中注入时代的活力,完成一次对城市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

步入春日的无锡,荣巷历史街区的青砖灰瓦间正悄然发生改变,工人们正穿梭于脚手架与老宅之间,繁忙而有序。

这座承载着百年工商记忆的街区,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蜕变”,既要在砖瓦间守护历史的厚重,又要在业态中注入时代的活力,完成一次对城市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

01.行进中的荣巷

自荣毅仁纪念馆焕新启用以来,这座名人纪念馆不仅重现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先驱”的辉煌历史,更带动了街区整体人气。纪念馆旁的大公图书馆——中国第一座乡村图书馆,也因改造焕发新生,吸引年轻游客驻足,成为文化打卡新地标。

无锡名贤文化交流中心效果图

位于街区南入口水街中心的无锡名贤文化交流中心,是街区此次改造的“点睛之笔”。这座三层建筑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通过20个人物分类展示了480位历代无锡名人,结合无锡的地缘、历史发展与经济地位,串联起无锡生生不息的文脉,勾勒出无锡“太湖绝佳处、运河水弄堂、千年古吴都、百年工商城”的独特魅力。

目前,展馆已进入布展收尾阶段,在这里,古今往来的无锡名人雅士汇聚于此,邀请观众一起体验这份超越时空的浪漫。

在荣巷的核心区,三栋省级文保建筑——荣坤生宅、荣叔良旧宅、荣光世进士第的修缮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式保护”,这些建筑将被赋予新功能。以“活化利用”模式,既保留了建筑的历史肌理,又通过现代业态赋予其可持续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荣巷西浜212号进士府第院落中,一株百年铁线莲静静攀附于老墙之上。作为街区唯一“活文物”,这株铁线莲有着传奇的故事,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花期时繁花满枝,也许待它下一次花开时,游客或可在此品茶赏花,感受老宅新生的意境。

作为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晴雨操场”,建于1915年,样式独特,俨然已晋升为“孤本”。出于对建筑的保护,无法通过楼梯登上二楼成为不少游客的遗憾。在此次提升改造中,晴雨操场修缮设计方案也在同步推进中,或许未来的晴雨操场不再是游客望而止步的地方。

此外,荣巷西浜、清溪新街等区域的提升工程已全面启动。民国风情的B、C栋酒店改造项目,既保留了坡屋顶、青砖墙等传统元素,又融入智能客房和餐饮配套功能。

改造并非“推倒重建”,改造立足于持续调整和完善荣巷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确保在充分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的现代化改造,对建筑进行设计提升时既能保留原有韵味,又能加强街区商业氛围营造,特别是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做到保护与创新并举,既有江南民居特色,又能满足街区文商旅发展要求,要留得住乡愁,望得见远方。

02.从“文化IP”到“消费场景”

在荣巷历史街区改造中,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才是未来聚拢人气的流量密码。

计划构建文化特色IP——“荣巷有故事”,围绕“实业救国 工史诗”、“家国情怀 家风传承”、“非遗手作 体验文化”三大主题,把文化转为旅游体验,讲好荣巷故事。推出线上展览、红色情景剧以及丰富的分众教育活动及文化创意活动与产品,如围绕荣毅仁纪念馆以“家国情传承”作为宣传重点,同时紧锣密鼓地开展街区文商旅活动,设计文创产品,开发多元化研学活动,力求以运营实现文化变现。

针对荣巷大集将聚焦在地饮食文化和宠物它经济,利用荣巷老街西侧院落式建筑特点,打造成围合式沉浸游园市集。建筑改造与招商同步启动,将形成“江南特色名点+非遗体验场景+它经济互动区+网红民宿茶馆”的业态格局;同时紧扣宠物它经济主题,计划引入萌宠乐园,打造集娱乐、艺术与社交一体的人宠友好第三空间。

街区立足本土文化IP,结合非遗老字号联名、网红IP品牌快闪,利用艺术亮化工程植入互动投影、声光秀等科技元素,打造如“西浜灯会”“民国时光邮局”等场景,实现“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爆点”的动态布局。

滨湖资产集团负责人介绍,在为街区招商过程中始终以文化为切入点,希望可以与品牌就“荣巷”这个地方进行深度共创,让荣巷的商业不仅有物质的交换,更有精神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我们希望这里的每一家店铺,每一个品牌,都能成为荣巷故事的一部分,共同塑造出街区的独特风貌和持久魅力。

保护不是封存

而是让历史活在当下

发展不是颠覆

而是让传统与未来对话

我们要让每一块砖瓦都记得过去

也让每一盏新灯都照亮未来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