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小护·社区护理手记】居家腹透不再难:胡先生的暖心康复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17:35 1

摘要:2024年3月,居住于新场地区、年逾四十的胡先生,因疾病需接受长期腹膜透析治疗。出院后,鉴于其父母年事已高、子女尚处年幼阶段,无法提供有效照护,腹膜透析的日常护理重任便完全落在胡先生自身肩上。

接下来,请听呼呼为您讲述

发生在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的温馨故事

居家腹透不再难:

胡先生的暖心康复路

案例背景

2024年3月,居住于新场地区、年逾四十的胡先生,因疾病需接受长期腹膜透析治疗。出院后,鉴于其父母年事已高、子女尚处年幼阶段,无法提供有效照护,腹膜透析的日常护理重任便完全落在胡先生自身肩上。

面对居家自行操作腹膜透析的未知与挑战,胡先生内心充满担忧与困惑,一度陷入焦虑。就在此时,事情迎来转机 ——新场社区护理团队在得知胡先生的困境后,第一时间主动与他取得联系,提出将联合上级医院护理专家与社区护理专科团队,为其提供上门居家腹透指导服务。这一解决方案恰好化解了胡先生的燃眉之急。

护理亮点

腹透专科护理: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4年培养了一名腹透专科护士,随即开设腹透护理门诊,配备各类腹透用品,使辖区内居民得到了及时、高质、有效的专业护理。

胡先生是一位腹膜透析患者,患病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能更安心地进行治疗,胡先生特意在卧室里腾出一间小屋,精心改造成自己的“透析小屋”。屋内透析设备摆放整齐,墙上还贴着各种操作小贴士,看得出他为营造安全、卫生的治疗环境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居家护理知识,操作细节上的诸多疏漏让胡先生忧心忡忡。他时常担心操作不当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每次透析时,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总是如影随形。

转机出现在3月,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联盟团队与仁济医院(东院)护理部联合开展了“腹透患者联合居家护理指导”活动。得知消息后,胡先生满怀期待地报了名。

活动当日,护理团队来到胡先生家。一走进透析小屋,医护人员便对胡先生的用心表示高度认可。在检查中医护人员发现,胡先生虽准备了齐全的消毒物品,却没注意消毒剂开启后的有效期,部分消毒剂已过安全使用期限,这无疑给透析过程埋下了感染隐患。医护人员耐心解释:“胡先生,消毒剂开启后是有使用期限的,过期了消毒效果就无法保证。像这种碘伏,开启后一般一个月内使用比较安全,以后一定要多留意。”胡先生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接着,护理专家又检查了透析液加热温度、操作台面消毒情况。发现胡先生在透析液加热时,温度把控不够精准,这会影响透析效果和舒适度。专家现场示范了正确的加热方法和温度控制范围,还讲解了专业加热设备的使用要点。

随后,仁济专科护理专家开始演示导管护理。这是腹透的关键环节,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感染。胡先生之前在导管护理上存在消毒不彻底、固定方式不正确等误区。护理专家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要点,“消毒要从导管接口由内向外擦拭,动作轻且要保证到位。导管固定也很重要,这样固定既能防扭曲、受压,又方便您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胡先生逐渐掌握了正确方法,心里踏实了许多。社区护理中心腹透专科护士针对胡先生的居家饮食搭配和体征监测记录进行示范。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透析情况,护士制定了个性化饮食方案,“要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多吃鸡蛋、牛奶、瘦肉这些优质蛋白食物,高钾食物要根据血钾水平适量食用。”护士还教会胡先生正确记录体重、血压、尿量等体征数据。

此外,护理团队还教会胡先生用手机拍透析日记,并邀请他进入腹透患友群。通过透析日记,医护人员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友群也让胡先生能和大家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此次活动为胡先生建立了个性化健康档案,通过线上问诊通道,实现了“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照护闭环。胡先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支持,遇到问题随时能咨询。

护理感悟

给胡先生做腹透指导时,他总下意识攥着操作手册,指腹把边角都磨卷了。教他无菌操作步骤,每一步都要等他点头才继续。看到他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下流程示意图,突然觉得,比起熟练的操作规范,患者眼里的认真和努力更让人触动。离开时他说“这下敢自己来了”,原来我们递出的不仅是指导,更是让他们敢独自面对的勇气。希望每一位腹透患者都能像胡先生一样,在专业医护团队的帮助下,顺利进行居家治疗,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