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子研牵着奶奶过横琴大桥,风把头发吹得乱七八糟,奶奶笑得像第一次进城的小孩。
“别人18岁还在纠结穿哪件校服,子研已经在澳门选大学宿舍。
”这条评论点赞破万,把路哥一家又一次送上热搜。
镜头里,子研牵着奶奶过横琴大桥,风把头发吹得乱七八糟,奶奶笑得像第一次进城的小孩。
画面外,子研小声说:“我怕奶奶住不惯。
”一句话,把“别人家的孩子”滤镜打碎——原来学霸也担心租的房子不够大、空调太冷、电梯太绕。
路哥在评论区补刀:“她查了一周公交路线,最后决定给奶奶打网约车。
”亲妈路嫂接着发了一张截图:子研用excel拉表格对比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的食堂价格,精确到一份猪扒包。
网友直呼“太卷”,却没人注意表格最后一列写着“奶奶能不能吃得动”。
卷归卷,子淳那边完全是另一出戏。
弟弟刚转进郑州的重点高中,第一周就被老师发消息:午休躲厕所哭。
路嫂没啰嗦,周末直接拎他去仓库搬箱子。40度的高温,子淳边搬边掉眼泪,镜头里手抖得拿不稳扫码枪。
弹幕飘过去:“亲妈滤镜碎成渣。
”
路嫂当晚开直播,嗓子哑了一半:“我知道有人骂我心狠,可他必须明白,书读不进去的时候,生活还有其他解法。
”话没说完,子淳在旁边啃着冰棍冒一句:“妈,我今天搬了两千件,算提成能买一个新耳机吗?
”路嫂笑得比哭还难看:“行,但先写完数学作业。
”
一家四口像四根不同弦的乐器,音准全靠路哥调。
路哥最近在跟拍一个公益短片,主题是“回不去的河南”。
拍到最后一天,他把镜头对准自家餐桌:回郑州的第一顿晚饭,子淳把学校发的奖状折成纸飞机,子研用葡萄牙语给澳门导师发邮件,奶奶端着碗追着子淳喂饭。
路嫂在日记里写:“我们绕了半个中国,发现最好的学区房是老家的饭桌。
”
有网友追问:“会不会后悔没留在杭州?
”路哥甩出一个定位:郑州新房刚开通的地铁口,到学校三站,到公司两站。
他说:“当年想给娃国际化,现在发现,能在地铁里背单词,也是一种国际化。
”
子淳的新班主任私下透露,孩子月考从年级倒数爬到了中段。
问他秘诀,小子憋半天:“我妈说搬完箱子,就觉得数学题其实挺轻的。
”
争议最大的那期“仓库体验”,后来被剪成了vlog彩蛋。
结尾是子淳在镜头后面喊:“姐,你去澳门能不能别拍我了,我已经够火了。
”子研回怼:“等你月考数学及格再说。
”
一家子吵吵闹闹,却莫名和谐。
最新一条动态是子研拍的vlog:她陪奶奶去吃澳门第一家河南烩面,奶奶尝了一口就皱眉:“不正宗。
”子研把镜头对准自己,耸肩:“看吧,人没回来,胃先想家了。
”
底下评论最高赞的是一句:“原来所有‘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个拼命想回家的胃。
”
来源:电影娱乐影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