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翻走,先想想:上周是不是又答应了同事的加班,明明自己累到爆?
“别人一句话,你失眠一整夜?
”——如果这场景熟,那今天这篇就是给你开的药。
别急着翻走,先想想:上周是不是又答应了同事的加班,明明自己累到爆?
群里一句“你怎么这么玻璃心”,你憋到凌晨三点?
心里骂了八百遍,手指却只敢回个“哈哈”。
王志文早说过:“强大的人,先学会把‘别人怎么想’调成静音。
”可静音键在哪?
不在手机,在脑子里。
心理学给过答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翻译成人话:先认出自己的不爽,再相信自己有本事处理它。
卡罗尔·德韦克那套“成长型思维”听着玄,其实就一句——“我这次搞砸,下次能修好”。
把失败当升级包,不是判决书。
有人担心:敢翻脸会不会人缘崩?
哈佛的苏珊·大卫早提醒:情绪灵活不是乱炸,是“我生气,但我可以选怎么表达”。
比如同事甩锅,你可以不拍桌子,而是冷一句:“这锅我不背,数据说话。
”既立了边界,又留了台阶,比闷声拉黑高级多了。
东方人更吃亏,从小被教“忍一忍风平浪静”。
结果呢?
风平浪静底下全是暗礁。
心理咨询师接最多的案子,就是“忍到胃疼”的乖孩子。
现在世道变了,地铁里敢拒绝道德绑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是冷漠,是终于明白:先照顾好自己,才有力气照顾别人。
职场里更明显。
同批进公司的,敢拒无理需求的,反而先升职。
领导心里门儿清:能拒绝,说明脑子清楚、时间值钱。
老好人?
免费劳动力罢了。
怎么练?
五条土办法,亲测有用:
1. 把“不”字练顺口。
先从拒绝一杯不想喝的奶茶开始,别笑,真有人连这都不敢。
2. 每天写三行日记,不抒情,只记“今天让我不舒服的瞬间+我怎么处理的”。
一周后回看,会发现自己的雷区地图。
3. 允许搞砸。
PPT被老板当众吐槽?
默念三遍“成长型思维”,回去改三遍,下次他记得的就不是错误,是你改得够快。
4. 筛朋友圈。
删掉那些只会说“你想太多”的人,留下能接你电话骂脏话的。
5. 把挑战当副本。
新项目不会?
先定个小目标:三天内问五个前辈,脸皮厚了,技能条也涨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内心强大不是铜墙铁壁,是知道自己会疼,但敢上药。
就像练肌肉,撕裂后才长得更结实。
下次再被评价绑架,记得这句——“我的世界,轮不到别人签字画押。
”
来源:彩虹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