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 | 柳建:敬畏生命 永不言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7:13 1

摘要:十八载光阴,弹指而过。此刻我站在重症监护室里,耳畔是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呼吸机沉稳的韵律交织,眼前是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的身影。这样的场景,自成为重症医学科医师那天起,几乎每日都在眼前铺展。

十八载光阴,弹指而过。此刻我站在重症监护室里,耳畔是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呼吸机沉稳的韵律交织,眼前是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的身影。这样的场景,自成为重症医学科医师那天起,几乎每日都在眼前铺展。

当年选择重症医学,心底藏着一份最朴素的执念:要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为生命争一分生机。这些年里,从高级生命支持到血液净化,从床旁B超到ECMO(体外膜肺氧合),一系列抢救技术已熟稔于心。面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手心冒汗的青涩医者。但我始终明白,医生的工作从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每一次深静脉穿刺时的屏息凝神,每一次调整呼吸机参数时的反复斟酌,都承载着千钧重的生命,牵系着一个人对生的渴望和一个家庭沉甸甸的期盼。

我见过太多生命的韧性与脆弱,选择重症医学,让我得以站在生死的交界线,用专业与虔诚,为患者和家属点亮一盏灯。或许微弱,却绝不熄灭。那位突发心梗的中年人,靠着ECMO撑过险象环生的日夜;那位重症肺炎的老奶奶,紧攥我的手说着“谢谢”……这些瞬间,化作无数个深夜里支撑我坚守的力量,让我笃定:所有的付出,都有意义。生命的份量,从不在技术清单里,而在家属喜极而泣的泪光中,在患者渐渐平稳的呼吸里,在每一次从死神手中抢回的生机里。

十八年倏忽而过,第一次独立成功抢救病人时的心跳,至今仍清晰可感——那是初心的温度,是对生命的敬畏,是“永不言弃”四个字最鲜活的注脚。前路依旧漫长,我愿始终怀着谦卑与执着,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守好每一寸生命的曙光。

供稿: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柳建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文章主要用于传播正能量,宣传健康资讯和发布六盘水卫生健康系统动态,除注明转载外,均系本单位供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和引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将根据需要全部转载或部分摘录、引用未作版权声明的文章,以传播优秀资讯。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相关所有权人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合作!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