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胶制品(如PP、ABS、PVC等)添加抗菌剂后出现泛黄、发灰是常见问题,主要由银离子氧化、抗菌剂团聚或加工不当导致。
近期案例:ABS家电外壳(含锌系抗菌剂)表面发灰
解决方案:更换为ZnO@SiO₂复合抗菌剂(1%),优化注塑温度至175℃
结果:颜色恢复至自然白,抗菌性能不变
塑胶制品(如PP、ABS、PVC等)添加抗菌剂后出现泛黄、发灰是常见问题,主要由银离子氧化、抗菌剂团聚或加工不当导致。
材料层面的解决方案
1. 更换抗变色抗菌剂
推荐抗菌剂:SiO₂包覆纳米银、磷酸锆载银、透明锌复合物
2. 优化抗菌剂浓度
银系:控制在0.05%~0.5%(过高易氧化变黄)
锌系:≤1.5%(过量导致灰白色)
3. 添加稳定剂
抗氧化剂:Irganox 1010(抑制PP/PE降解)
金属螯合剂:EDTA衍生物(防止银离子与硫化物反应)
光稳定剂:Tinuvin 326(UV吸收,防光照变黄)
工艺优化方案
1. 加工温度控制
PP/PE:≤200℃(避免银离子高温氧化)
ABS/PVC:≤180℃(锌系抗菌剂在高温下易灰化)
建议:采用低温高速注塑,减少热滞留时间
2. 分散工艺升级
母粒预混法:
将抗菌剂与载体树脂(如EVA)制成高浓度母粒(10%~20%)
注塑时稀释至目标比例(0.5%~2%)
优势:分散均匀,减少局部团聚。
动态分散技术:
双螺杆挤出机(剪切速率≥500 rpm)
超声波辅助分散(适用于纳米银溶液)
3. 惰性气体保护
加工时通入氮气(N₂),防止银离子氧化(关键用于高端透明制品)
通过正确方法即可解决塑胶抗菌产品泛黄/发灰问题,同时保持抗菌性能。盾微高效透明无机抗菌剂,不仅广谱抗菌,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霉菌的生长,提供长期稳定的抗菌保护,更使产品经过特殊处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雾度极低,保持材料的清晰度和美观性。具有极佳的光学性能,几乎不影响材料的透明度,使其成为对透明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合的理想选择。
来源:日子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