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日,迎来题材爆发潮,其中“可控核聚变”概念成为最大亮点。兰石重装(+10.00%)、哈空调(+11.26%)、合锻智能(+11.44%)等企业强势来袭,恒星科技、光华股份更是实现3连板。这一热潮背后,揭示的产业细分领域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振——
2025年4月1日,迎来题材爆发潮,其中“可控核聚变”概念成为最大亮点。兰石重装(+10.00%)、哈空调(+11.26%)、合锻智能(+11.44%)等企业强势来袭,恒星科技、光华股份更是实现3连板。这一热潮背后,揭示的产业细分领域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振——从超导磁体、真空室到核心材料,全链条企业集体“狂飙”。
在超导磁体领域,永鼎股份(+2.71%)、联创光电(+2.31%)等企业依托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突破,推动反应堆磁场约束效率提升;真空室设备商国光电气(+5.80%)、合锻智能(+11.44%)凭借精密制造能力,承接聚变装置核心腔体订单;偏滤器与第一壁材料板块中,安泰科技(+7.59%)、中钨高新(+2.06%)的高纯度钨合金产品,成为抵御亿度等离子体侵蚀的关键防线。配套设备环节更现多股联动,炬光科技(+6.99%)、兰石重装(+10.00%)等从激光加热到重装机械全面覆盖,凸显国产化设备替代加速。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旗下中国核电(+2.29%)、上海电气(+2.17%)深度参与新一代“人造太阳”建设;安徽聚变新能公司携手中石油(+1.73%)探索氘氚燃料制备体系,地方能源集团如申能股份(+2.02%)、皖能电力(+1.73%)纷纷入局。
2024年10月,国务院将核聚变列为重点未来产业,提出“超前布局、梯次培育”。2025年1月20日,中国“人造太阳”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燃烧,创世界纪录,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重大跨越。2025年以来,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加速,国内外建设、试验需求释放,将利好相关产业链,全球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态势良好。
发展历程
我国核聚变能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选定托卡马克为主要路线。1993 年建成首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HT - 7,2002 年建成 HL - 2A 装置。2018 年 EAST 达 1 亿摄氏度运行,2021 年创 1.2 亿℃长脉冲记录,2024 年 MIT 超导技术降成本,中国“神光 - Ⅲ”助力,2025 年 EAST 实现 1 亿℃1066 秒“高质量燃烧”,标志向工程跨越。
工作原理
核聚变电站利用可控核聚变释放核能,核燃料在反应堆中核聚变产热加热一回路高压水,一回路水经蒸汽发生器使二回路水成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核能 - 热能 - 机械能 - 电能转换。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包含上中下游,各环节都有其关键组成与代表性企业:
• 上游材料:原材料和关键部件,像第一壁材料钨,我国钨资源储量和产量世界第一,钨基合金或成未来理想第一壁材料;还有高温超导带材原料等。相关龙头有:在特种金属材料领域,安泰科技为“人造太阳”EAST和ITER项目提供全钨复合部件,技术国际领先;天力复合作为稀有金属复合材料龙头,核聚变钨材市占率超50% ,参与ITER项目,钨制品业务占比35%;久盛电气是核电特种电缆龙头,核级材料市占率超40%,为“中国环流三号”提供特种钢材、铜材,2024年净利润增速超30%。超导材料领域,西部超导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市占率15%,国内垄断,是ITER计划低温超导线材国内唯一供应商;永鼎股份是国内唯一量产高温超导带材(YBCO类)的企业,与能量奇点合作供应超导磁体,2024年超导业务收入增长80%;精达股份参股上海超导,持股18.29%;百利电气下属北京英纳超导研发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广大特材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已批量化供应,在手订单约60吨。
• 中游装置制造:核心设备涵盖超导磁体、第一壁和偏滤器等。高温超导磁体可大幅提升磁场强度;第一壁控制杂质和传递热量;偏滤器控制等离子体与壁面作用。相关龙头有:核心设备方面,海陆重工核电压力容器市占率30%,为ITER、“中国环流三号”提供真空室等,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40%;国光电气是ITER项目偏滤器制造商,提供真空模块等,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东方电气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覆盖全核能产业链;爱科赛博产品参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炬光科技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为国家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重要元件。磁体等关键零部件领域,联创光电子公司为核聚变装置提供高场磁体;弘讯科技是核聚变专用电源系统供应商,意大利子公司EEI为国际聚变项目提供核心电源方案,2024年订单增速超100%;航天晨光供应热核聚变杜瓦膨胀节系统,覆盖ITER等项目核心组件;合锻智能是核聚变专用压力容器供应商,2025年股价涨幅35.44% ,深度绑定中核集团;旭光电子产品用于可控核聚变等多领域;纽威股份是ITER项目核级阀门供应商,核电阀门收入增长50%,毛利率达45%;雪人股份提供氦气螺杆压缩机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利柏特是核聚变装置模块化工程服务商,2024年净利润1.83亿元,覆盖高温等离子体容器制造。
• 下游应用:主要是核能源应用与发电设备、核电建设和运营,用于发电、医疗、科研等领域。相关龙头包括中国核电,作为核电运营龙头,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承担国家核聚变研发任务;国电南瑞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龙头,切入核聚变能源调度领域,提供能源管理系统,新兴能源业务占比10%;中广核是中国最大核电运营商,管理26座在运营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占全国在运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3.85%;海陆重工1998年涉足核电领域,取得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积累丰富经验;东方电气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覆盖热交换系统与发电机设备。
来源:产业龙头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