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夕,心间那股对家乡炽热的眷恋,驱使我带着家人奔赴魂牵梦萦的湖南省邵东市。家乡的模样,在记忆的长河里从未模糊,那熟悉而可爱的土地上,总是飞扬着往昔的笑语欢声。
邵东家乡,诗意画中踏春行
艾哲文
清明前夕,心间那股对家乡炽热的眷恋,驱使我带着家人奔赴魂牵梦萦的湖南省邵东市。家乡的模样,在记忆的长河里从未模糊,那熟悉而可爱的土地上,总是飞扬着往昔的笑语欢声。
翌日午后,阳光暖融融地洒在大地上,宛如给世间万物披上一层金色纱衣。我们与家乡的亲戚们相约,一同开启这场期待已久的踏青之旅。汽车缓缓启动,沿着约定的目标方向驶去。
起初,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迅速掠过。不久,便拐进了蜿蜒曲折的乡路。乡路两旁,金黄的油菜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浪。蜜蜂在花丛间忙碌穿梭,奏响一曲春天的乐章。再往前,车子沿着溪流潺潺的山路穿行,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仿佛能听见溪水与石头碰撞发出的悦耳声响。
经过近40公里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青山环抱间,小山村宛如一颗隐匿在尘世的明珠,静谧而美好。在亲戚家附近的小坪地停好车后,我们手持锄头等工具,沿着蜿蜒的小径,朝着山坡上走去。亲戚家就坐落在这半山坡之腰。尚未到达,热情好客的亲戚就已迎出门来,端茶倒水,嘘寒问暖,那质朴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瞬间便驱散了一路的疲惫。
稍作寒暄,我们便在亲戚的带领下,继续向山坡上进发。一踏上陡峭的山坡,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漫山遍野的鲜花争奇斗艳,映山红宛如燃烧的火焰,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那些不知名的金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山腰处,翠绿的竹林郁郁葱葱,修长的竹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沿着陡峭的山坡,大家兵分两路,有的忙着采野菜,有的专注挖竹笋。我也加入了挖竹笋的队伍,穿梭在竹林间。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个刚刚冒出几寸长的竹笋映入眼帘。我兴奋地招呼大家过来。其中一手持锄头者见状,不由分说,便小心翼翼地挥动锄头,慢慢地将竹笋周围的土刨开。随着泥土的松动,竹笋逐渐露出全貌,竟然有近一尺长,足足有好几斤重。
“哇塞,好大一棵竹笋,又白又嫩,好喜欢哟!”有人忍不住惊叹道。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不一会儿,装竹笋的袋子就被填满了。
另一边,采野菜的队伍也收获颇丰。苦菜、蕨菜、水牛花、荠菜等装满了一个个竹篮。看着这些鲜嫩的野菜,仿佛已经闻到了它们被烹饪或做成糍粑后散发的独特香味。
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下了山坡,将“战利品”装上了车。这时,有人提议去山顶看看风景。大家一拍即合,于是驱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山顶进发。车子盘旋而上,窗外的景色也越发壮观。终于,我们抵达了山顶。群山之上,极目远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新绿与五彩斑斓的花朵以及山下远处嶙次栉比的民居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令人陶醉不已。
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一条沉睡的巨龙。
山峰上,高高的风机矗立着,依次排列着。巨大的风叶在风力的作用下缓缓转动,源源不断地为人类输送着清洁能源,宛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
夕阳西下,万道金光如利剑般射向大地,将群山、风机、花木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晕之中。整个世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黄金色彩,如梦如幻。随着天色渐晚,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车下山。
在返回的途中,大家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今天的踏青之行,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大自然的馈赠,领略了家乡的美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宝藏。
回到城里,已是华灯初上。我的心还沉浸在踏春之行的诗意之中,终于在这个灯火辉煌的晚上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诗曰:
《邵东踏春行》
清明携眷步春风,翠影岚光入画中。
曲路溪桥通野甸,青山竹坞映芳丛。
笋芽破土惊斤两,野菜盈篮醉叟童。
登顶遥观风电舞,夕霞携梦韵无穷 。
艾哲文,湖南邵东人,1977年入伍,先后在铁14师、铁8师、铁道兵报社等单位工作过。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国门报》《中国建材报》《人民铁道报》《湖南日报》《新港》《中华企业》等媒体发表。出版著作有《报春集》《心灵的底片》等多种。有书法作品参展并获奖。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来源:铁道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