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是指对声称具有抗菌功能的制品(如纺织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卫生洁具等)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以评估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能力。这些测试旨在确保抗菌制品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供卫生安全和健康保
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是指对声称具有抗菌功能的制品(如纺织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卫生洁具等)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以评估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能力。这些测试旨在确保抗菌制品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供卫生安全和健康保护。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检测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报告。
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颁布了两个相关抗菌评价标准:ISO20645:2004纺织织物抗菌能力的测定琼脂扩散板试验》和ISO20743:2007《纺织品抗菌制成品的抗菌活性测定》。
ISO20645是应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定性地评价织物的抗菌性能。此方法不适用于抗菌剂在琼脂上完全不扩散的试样,也不适用于抗菌剂与琼脂反应的试样。在平皿内注入两层琼脂培养基(下层为无菌培养基,上层为接种培养基),将试样置于两层培养基之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培养基和试样接触处细菌繁殖的程度,定性地评价试样的抗菌性能“
ISO20734是采用吸收法测定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试验和方法。此法首先根据需求将试样进行耐水洗测试,然后试样与对照样分别用实验菌接种,分别进行立即洗脱和培养后洗脱,测定洗脱液中的细菌数并计算抑菌值或抑菌率,以此评价试样抗菌效果。
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日本标准
日本也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日本工业标准的纺织品抗菌性评定方法建于1990年,是通过抑菌圈(抑菌圈法)定性测定的标准实验方法。在1998年修订版中增加了定量方法(吸收法和沾印法),来综合判定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但是,沾印法还未在我国内应用。吸收法在样品表面接种细菌,对吸水性较好的抗菌剂处理过的织物测试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吸水性差甚至拒水的织物,不仅难于测试而且测试结果也不准确。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中规定使用的菌种要根据纺织品抗菌卫生整理的最终用途而定。
日本在定量测试方法中,采用ATP荧光检测计算法菌,预先做一标准曲线,然后再通过测试接种菌的ATP的荧光浓度转化为细菌浓度,操作过程较繁琐,但结果准确;其中要注意的是用吸收法和沾印法采用的Q值(每个细胞的ATP总数)不同。由于不同织物的性质不同,细菌增长情况也不同,采用何种织物作为空白对照样,对于抗菌性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JISL1902中规定标准布样为100%纯棉贴衬和具体水洗方式([60℃热水洗10min,常温5min水洗2遍]x10遍)。
抗菌制品抗菌性能测试:中国国家标准
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在“SARS”和“禽流感”之后更受关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抗菌性能的评价已经颁布了三个相关标准: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由于GB/T20944.1:2007参考国际标准ISO20645:2004《Textilefabrics-Determinationofanti-bacterialactivityAgardiffusionplatetest》,GB/T20944.2:2007参考了国际标准ISO20743:2007TextileDeteminationofanti-bacterialactivityofantibacterialfinishedproducts》因此,GB/T20944.1与GB/T20944.2的内容可参见ISO相应的标准,在此不再赘述。
国标GB/T20944.3部分振荡法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的。该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试样,像粉末状、有毛或羽的衣服凸凹不平的织物等都能使用,即使是水溶液中非溶出型的试样也能评价其抗菌性能,此方法是将试样与对照样分别装入地应浓度的试验菌液的烧瓶中,在规定的温度下振荡一定时间,测定烧瓶内菌液在振荡前及振荡一定时间后的活菌浓度,计算抑菌率,评价试样抗菌性能。
来源:健康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