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万盏河灯“天上来” 文旅入画增“烟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6:36 1

摘要:金秋送爽,灯火映江。9月4日,资源县第二十九届河灯歌节暨第十二届丹霞文化旅游节核心活动精彩绽放,引来万人瞩目。此次“双节”推出大型河灯巡游、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等一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视听与文化交融的盛会。

金秋送爽,灯火映江。9月4日,资源县第二十九届河灯歌节暨第十二届丹霞文化旅游节核心活动精彩绽放,引来万人瞩目。此次“双节”推出大型河灯巡游、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等一系列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视听与文化交融的盛会。

1995年,资源县政府集中举办首届河灯歌节。2014年,资源河灯歌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金字名片”。记者了解到,自8月29日“好物集萃·文旅畅享”资源文旅及农特优产品集市开市到9月4日河灯歌节活动结束,资源县接待游客总数24万人次。

如今的资源县河灯歌节,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民俗范畴,成为集民俗展示、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它不仅串联起千家万户的温情记忆,更成为推动当地消费升级、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千年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愈发璀璨的光彩。

河灯歌节点亮温暖光河

9月4日,资源县的热闹场景从早上就开始了。

上午9时,以“溢彩河灯,璀璨人文”为主题的大型河灯艺术巡游率先登场。巡游队伍沿着资源县城主干道缓缓前行,途经县城热闹地段。震天的腰鼓声先声夺人。队伍中,一个个特色方阵推着造型各异的大型手工河灯次第亮相:金蛇蜿蜒灵动,和平鸽展翅欲飞,鳄鱼憨态可掬……精美的灯体在晨光中缀满流光,引得沿途居民纷纷驻足,拿出手机记录这热闹场景。

这些手工河灯不仅造型别致,更融入了资源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工匠的巧思妙想。期间,各表演方阵还献上了精彩的民俗舞蹈表演。舞者翩翩起舞,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随着夜幕降临,一轮皓月挂在空中,资江两岸灯火辉煌,大街上人头攒动,气氛也随之热烈起来。

在资江水面搭建的舞台上,身着民族盛装的演员以动人的歌喉和翩跹的舞姿,将原生态的山歌与民俗舞蹈娓娓道来,浓郁的民族风情仿佛织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瞬间感染了全场观众,掌声与喝彩如潮水般涌动。

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光作笔,先后呈现出资源丹霞的雄奇、风雨桥的雅致、河灯摇曳的灵动,与江面河灯相映生辉,仿佛架起一座连通古今的光影之桥。远处,一簇簇绚丽的烟花腾空而起,打破了夜的宁静,照亮每一张仰望的脸庞。

“很久没有这么热闹的场面了。今天特意带孩子出来放河灯、看烟花,这才是过节。”资源县居民唐银霜兴奋地说。

河灯下水,将夜晚带入另一重意境。万余盏手工制作的河灯,被轻轻放入资江中,顺流而下,如繁星坠落人间,在夜色水面上连成一道温暖的光河。灯光摇曳,寄托无声祝愿,传统与现代在此时交织成诗。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万·奥夫相尼科夫说:“我从抖音知道这个活动,第一次参加河灯歌节非常开心。”

从一盏河灯到万灯齐放,从传统民俗到科技赋能,资源河灯歌节不仅成为一张闪亮的文旅名片,更连起了千家万户的温情记忆。

“在资江下游,我们有专人回收漂流而来的河灯,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为节日上了一道‘环保锁’。”资源县人民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要传承也要新时代活力

资源县河灯歌节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最初是民间祭奠河神、祈求平安的传统习俗。1995年,资源县政府将这一民俗集中举办,首届河灯歌节应运而生;2014年,河灯歌节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此拥有了更广阔的传承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其实是许多地方共同面临的难题。在网络传播的快节奏时代,有地方追求快速“变现”而将传统文化当做“招牌”加以炒作,从而获得一波“泼天富贵”的流量,也有的地方存在过度包装,从而让传统文化失其本味的。当然,更多的情况则是陷入发展困境而“遇冷”。

这次资源河灯歌节,其热闹程度和群众的参与热情或许给出了别样的“答案”。在资源县生活了近五十年的老曾看来,资源河灯节的生命力来源于它自始至终都在群众中间。“放河灯不是资源的专利,它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情绪和愿望,所以在精神投入上,大家不会只满足于当一个‘游客’。其次,在形式上,河灯节的参与感,让居民和游客都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互不打扰又心意相通。”

老曾的话在游客中得到了验证。来自山西的张先生这段时间在桂林旅游,资源河灯歌节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老家那边也放河灯,这次偶然来到资源,成千上万的河灯漂在水面上,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家乡。再加上,桂林山水本来就引人入胜,这种经历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风情。”

在这次河灯歌节上,记者还注意到,除了传统样式的河灯,还有机器人、神话人物等符合当今流行文化的因素融入。

“以前的河灯只有三种固定样式,现在我们将动物、人物、植物等元素都融入创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俸文顺介绍,手工河灯的创新,既保留了竹篾扎架、彩纸糊面的传统技艺,又通过丰富的造型赋予新时代活力。

在俸文顺看来,持续创新和思考也是资源河灯能够流传下来并且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这几年河灯歌节越办越好,活动越来越丰富,意义也越来越深远。今天特意带孩子来放河灯、看烟花,让他感受咱们资源人独有的浪漫。”市民唐银霜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当地人的心声。

9月4日晚,资源县累计放出10180盏河灯。这些突破传统八角灯、莲花灯、粽子灯样式的创意河灯,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次河灯节,我感觉最深的还是资源县的开放精神,本地居民没有拿我们当游客。在亲手放下河灯那一刻,我感觉愿意花更多时间留在资源,看看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里还有多少惊喜给我们。”来自成都的游客赵泽树说,河灯节结束以后,他们准备放慢节奏多走几个地方,慢慢感受资源的风景。

把实惠做成“文章” 将热情打造成“招牌”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都是专门从香港来的。第一次见这么壮观的河灯节,比在香港看过的灯节还要震撼,下次一定还来。”9月4日晚,手捧河灯站在漂放台边的李女士,一边虔诚祈祷,一边激动地向记者分享感受。

可以说,资源县河灯歌节已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文化名片”。而这张“名片”又远不止于河灯歌节的一场活动。借助这次河灯歌节的吸引力,资源县从景区、酒店、民宿再到餐馆纷纷行动起来,将热情打造成一块“招牌”,把实惠做成扎实的“留客文章”。

9月5日,记者来到八角寨景区,听到游客仍在回味着河灯歌节的盛况。“我们冲着河灯节来的,但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这几天八角寨景区的门票足足少了80元,还有免费驳车接送,这还有什么理由犹豫?”来自湖南的大伟告诉记者,他们一行五人,算下来共获优惠400元。

在五排河漂流景区,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本漂流门票为每人236元,为配合这次河灯节景区将价格调至每人186元。“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资源县最好的印象留给大家。”

除了景区以外,记者还在采访途中遇到了准备前往民宿的游客,他们表示本身就有计划要在资源住几天,不过赶上了这一波优惠,心情更加“美丽”了。“我们是打算去两水苗族乡明仕山居民宿,之前就联系好了,这几天打电话给他们,才知道住宿可以享受7折优惠,就餐还能享受88折优惠,要给资源点一波大大的赞。”游客小刘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景区和部分民宿以外,资源县各大酒店、餐馆纷纷推出了4.5折到9.5折不等的折扣,范围几乎涵盖在资源的吃、住,其中大部分优惠政策将持续到9月30日。游客在点赞的同时,对资源县的大手笔纷纷叫好。

其实,资源县借河灯歌节传递的热情也在节日期间化作了浓浓的烟火气。9月2日—4日,在资源县行政中心前广场、江心岛,由民营企业自行举办的商业活动同样贡献了精彩的热闹场面,非遗美食、特色农产品摊位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很久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了,感觉有使不完的劲,我连续摆了好几天摊,一点都没感觉到累。”在广场摆摊的商贩小莫说。

据资源县有关部门统计,自8月29日“好物集萃·文旅畅享”资源文旅及农特优产品集市开始以来,到9月4日河灯歌节活动结束,资源县接待游客总数达到了24.04万人次。

“这样的体验就对了,感觉回归到了一种正常的状态。出来旅游肯定要吃要住,但如果是小心翼翼地吃和住,反而让旅游更像是受罪。”在县行政中心前广场,游客张兵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羊肉串,脸上挂着坦荡的笑容。

来源:桂林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