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准能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全力践行央企政治责任,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难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水青
云海中的准能绿色矿山
近年来,准能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全力践行央企政治责任,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难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自然资源部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典型案例,并在自然资源部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推广。
盛夏时节的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
准能集团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矿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从开采初期,准能集团就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发布5项地方标准,实现“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成功将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万亩良田、森林草原。
准能集团职工在矿山排土场开展植树活动
自1990年至今,一代代准能人接续奋斗,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3.5万株,地被3.79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88%。
工作人员在生态农业试验田里采摘黄瓜
准能集团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司转型发展之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探索、发展“生态+”多元产业模式,充分彰显央企责任。
果农在林果种植基地里除草
准能集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企业价值升华为社会价值,在复垦区种植了1万多亩牧草、3千多亩小杂粮和葡萄、苹果、桃、杏、文冠果等100多个品种、3.9万亩的林果。
准能矿山养殖的肉牛在复垦区悠闲地吃草
准能集团建立种牛引入繁育基地,开展“肉牛托管代养”经营模式,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一只松鼠正在准能选煤厂厂区的树上啃食坚果
准能矿山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物群落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发展,植物品种由最初的十几种增加到240余种。动物品种也逐渐丰富,松鼠、獾子、狍子、狐狸、天鹅、赤麻鸭等数十种野生动物在示范区栖息,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良性循环,空气湿度、降雨量逐年上升,区域小气候日臻完善。
准能集团老调度楼旧址 也是矿区第一片绿化复垦的排土场
准能集团根据当地干旱雨少、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以蓄代排”思路,将排土场排弃形成科学地表形态,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蚀,为生态建设奠定良好基础。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排土场植被养护3年左右,可依靠自然降雨生长。
被森林“包裹”的准能矿山办公区、作业区
准能集团紧紧围绕践行国家“双碳”目标,使公司碳汇资源储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矿区森林面积达5.7万亩、草地面积达3.3万亩,年吸收二氧化碳31.5万吨,形成约2000万元/年的CCER项目储备。
来源:准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