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架瑶族乡:小小西洋菜解锁村集体经济“增收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5:02 1

摘要:近年来,秤架瑶族乡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紧扣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分类施策、各有侧重,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专业经营主体、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利益联合机制,探索出“土地增效、设施赋能、三方共赢”发展路径,充分激发镇、村发展的内驱动力,走出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秤架瑶族乡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紧扣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分类施策、各有侧重,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专业经营主体、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利益联合机制,探索出“土地增效、设施赋能、三方共赢”发展路径,充分激发镇、村发展的内驱动力,走出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土地流转,激活乡村沉睡土地资源

青山绿水间,大陂村旱地西洋菜基地连片翠绿的西洋菜如翡翠般铺展,智慧喷灌系统喷出的水雾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银色弧线。

2024年,大陂村立足实际,以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通过协同上级部门卫星遥感、运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结合实地走访,筛选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引进阳山县溢大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零散土地整合为100余亩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年均亩产量近3万斤,收购价3-5元一斤,年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附近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每年带来的土地流转租金超6万元。

通过土地资源“确权-整合-流转-升级”,沉睡的土地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被重新定价,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使土地“流”出了特色,“转”出了活力,有力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活。

设施赋能,构建产业发展硬核支撑

大陂村毗邻323国道,水源丰富,土地连片,交通便利。乡党委、政府紧抓阳山推进五大农业产业机遇,全力推动旱地西洋菜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依据业主实际需求,配套建设冷库、仓库、智能喷灌系统、标准化加工车间与办公场所。为蔬菜的储存、周转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新鲜采摘的果蔬能够第一时间锁住品质、走向市场。

据了解,传统的西洋菜以水培为主,有不耐高温、生长缓慢,水体富氧化污染等弊端。但旱地西洋菜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而且采用“旱地种植+自动灌溉”技术,浇灌用当地的山泉水,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使种出来的旱地西洋菜也更加清甜和安全。

下午4时许,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智慧喷灌系统进行喷洒,片刻成片西洋菜就完成灌溉,基地的旱地西洋菜一天需要喷洒数次,均是通过手机进行操控完成。

基地内嵌的智慧农业系统智能喷灌装置实现精准高效喷洒,有效缩短喷淋时间,提高灌溉效率,节水效率达40%;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加工车间,可开展净菜加工、分拣烘干、真空包装等初加工业务,产品附加值提升30%;配套建设的冷冻库,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将蔬菜保鲜期延长至72小时,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

搭建平台,拓宽旱地西洋菜销售渠道

“清甜爽口的西洋菜上市啦,山泉水灌溉,绿色食品,欢迎订购!”上午9时,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抖音平台展示西洋菜采摘过程,并进行直播带货,当天通过线上平台销售西洋菜1300余斤。

从西洋菜种植的第一天起,该基地工作人员不定期进行直播,种植、洒水、施肥、采摘、打包装袋、装箱……,从种植到采摘均能完整地展示在消费者的眼里,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产得出”更要“卖得好”。在秤架瑶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创新销售模式,除采用直播带货、消费帮扶外,还充分利用当地举办广东省(阳山)第十届登山活动、南岭森林文化周、观星露营节等节庆活动的契机,乡党委、政府搭建西洋菜展销区,合作社通过厨师现场烹制特色西洋菜浸鸡、西洋菜干煲汤等美食免费让游客品尝,通过游客沉浸式的体验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该合作社还采用“订单”模式,与本乡及周边乡镇的农家乐、饭店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稳定销路。

创新机制,打造利益共享共生体系

大陂村党总支充分统筹整合政策资源,通过“设施租金+经营分红”模式,村集体每年获得租金收入30000元,还有另外的经营分红。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模式获得双重收益,目前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50多名,每亩土地年收益500元租金,在基地务工日工资120元。

“合作社的旱地西洋菜每亩每年采摘15-20茬,采用的是手工采摘,收割、捆扎、装筐,无不需要大量人力,提供不少就业机会。”大陂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家翔介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三维架构构建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让各主体形成发展合力。村集体将租金等收入反哺村级公共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进一步增强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阳山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