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剧性的是,一群河狸仅用一晚,在原定区域建起水坝——规模超人类计划两倍!它们用树枝、石块和泥土打造的“半透水坝”,完美实现了湿地形成、水质净化的目标,甚至成了网友调侃官僚效率的“网红工程”。
2018年,捷克政府计划在克拉巴瓦河修建水坝,保护濒危物种并改善水质。然而,土地纠纷和审批拖延让工程7年未动工。
戏剧性的是,一群河狸仅用一晚,在原定区域建起水坝——规模超人类计划两倍!它们用树枝、石块和泥土打造的“半透水坝”,完美实现了湿地形成、水质净化的目标,甚至成了网友调侃官僚效率的“网红工程”。
河狸以其“修坝能手”的身份,赢得了“自然界建筑师”称号。它们用树干、树枝、石块等天然材料拦截河流,然后再用泥土、树叶等材料加固坝体。
这些“半透水坝”能够将局部水位抬高约半米,同时又不至于将水流完全堵死,为河狸创造理想的栖息地——水位适中,适合它们觅食,还能避开天敌。同时,水位的提升还能为河狸冬季储藏食物提供便利,避免冰冻。
更值得注意的是,河狸的水坝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建筑工程”。每一代河狸都会持续修整和维护这些水坝。通过这一代代的“工程维护”,这些水坝不仅为河狸提供了生存空间,还带来了许多生态效益。
河狸修建的水坝,不仅仅是它们“家”的一部分,更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显示,河狸水坝所在的地方,植物物种多样性提高了33%。而且,水坝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让水分更好地渗透到土壤中,这有助于在干旱季节保持周围植被的生命力。
在火灾频发的地区,河狸水坝还可以起到缓解火灾蔓延的作用。而到了汛期,这些水坝则能够有效阻挡洪水,减轻灾害损失。更妙的是,水坝能够净化水质:慢速流动的水让沉积物有更多时间沉降,水中的污染物也能被微生物分解。
看到河狸建造水坝如此高效,甚至有人开始模仿,试图在没有河狸的地方建设“人造河狸坝”。这些“人造坝”通常由木桩、树枝等天然材料搭建,目的也是恢复生态,
然而,尽管这种人工河狸坝在短期内能见效,但缺乏河狸的持续维护和修复,常常很快就会倒塌。而真正的河狸水坝,得益于河狸几代的精心“保养”,能够历久弥新,甚至存在超过150年。
当人类还在为“发展还是环保”争吵时,河狸用行动证明:高效与生态本可兼得。它们的“基建智慧”提醒我们——好的工程师,或许从未离开过自然。
文章参考来源:果壳自然及国家地理
来源:江苏天宁生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