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谦烈士生平传记中的几个疑点及徐茂谦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6:11 1

摘要:徐茂谦是谁?他老家是哪里的?他生前做过哪些事?他是怎么来到博山的?他又是怎么牺牲的?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博山人都清楚的。即使是专门搞党史研究的同志,也不一定十分清楚。

作者秦克铸小照

作者简介:秦克铸(1960.3——),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退休教师。

徐茂谦是谁?他老家是哪里的?他生前做过哪些事?他是怎么来到博山的?他又是怎么牺牲的?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博山人都清楚的。即使是专门搞党史研究的同志,也不一定十分清楚。

正式出版的党史资料中,详实的徐茂谦烈士的生平、传记十分罕见

笔者通过“读秀学术搜索”查到的与徐茂谦烈士相关的信息大概只有八则,且多是写徐茂谦烈士参与《新亚日报》编辑工作的回忆,真正与徐茂谦烈士的生平或传记相关的少之又少,目前见到的仅有两则,且都十分简洁:

1、邵文杰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河南省志▪第62卷▪人物简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第124页“徐茂谦”条:

徐茂谦(1915—1938年),台前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1938年10月牺牲于博山县。

2、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濮阳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第229页“第五章抗战八年终胜利▪部分抗战英烈”表格显示:

姓名:徐茂谦;籍贯:台前县十里井村;牺牲前职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牺牲时间、年龄:1938年为团结地方武装共同抗日而惨遭国民党杀害,时年23岁。

微信公众号“新时代乡土教育”2022年7月1日发布《民国学校同学录的红色史料价值》(作者王正),全文引用了2000版(应为2001年版——笔者注)《台前县志》“人物传”革命烈士一节,称“徐茂谦是台前籍第一个牺牲的抗日烈士”,文章引文的截图《一张寻找了八十三年的烈士照片》(详见微信公众号“台前党史县情网”2022年7月1日发布)还称徐茂谦烈士“抗战爆发后,曾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与抗日英烈汪洋一起赴山东鲁中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

徐茂谦烈士唯一存世照片

台前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台前县志》“人物传”之革命烈士“徐茂谦”,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正式出版的史志资料中最全面、最详实的徐茂谦烈士传记

2001版《台前县志》“徐茂谦烈士”传记,全文如下:

徐茂谦(1915-1938),吴坝乡十里井村人。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幼入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前清举人郑天章创办的郑三里高小。茂谦自幼天资聪颖,学业诸学期名列榜首,深得郑举人赏识。1928年考取济南正谊中学,时因学费昂贵,徐父不忍毁家供读,郑举人慧眼识才,力劝徐父不得误其学业,并提出资助学费,徐方入校。茂谦勤奋好学,才智出众,赢得学校董事长杨沛如先生器重,成为该校重点培养的学子之一。1931年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聊城师范部。1932年夏经杨沛如介绍,徐茂谦南下广州,考取了中山大学新中党校。

是时,中国共产党人为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独裁,在学校内部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徐茂谦开始接触共产党人的宣传,读了《共产党宣言》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大量著作,思想顿开。1933年徐茂谦在广州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涯。

1934年新中党校毕业后,徐茂谦受中共党组织派遣离开广州,返回山东济南,在共产党人李竹如和国民党进步文人杨沛如倡办的新亚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文章,旨在宣传抗日救国。

徐以报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到处奔波,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且不避艰险,曾多次奔赴武汉,向驻武汉的中共中央机关汇报工作情况。当时徐于新亚日报社月薪45元大洋,全部捐资纾难,做为党的活动经费,从未给家里寄过一分钱。

徐为民族解放事业矢志不渝,舍身忘己,置个人家庭安危于不顾。

1935年徐母患重病,思儿甚切,表弟李有贤费尽周折在济南找到他,催徐回家探母。徐茂谦以革命事业为重,整日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返里,至母去世也未见一面,以致终生遗憾。

1936年济南政局骤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剿共,新亚日报被查封,党组织遭破坏,徐茂谦所收藏马列主义书籍被清出。面对险恶处境,徐茂谦不得不离开山东,决然西行,路过家门而不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西安事变”(应为1936年12月12日——笔者注)后,徐茂谦受八路军总部派遣返回山东组建抗日纵队,并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返鲁途中路经家乡,逗留两天后,徐欲告别亲人奔赴鲁南,妻子哭诉不起,言:“外面兵荒马乱,你自身安全难保,千万不能离家!”徐茂谦不顾亲人哭劝,忍痛辞家,奔赴抗日前线。

山东省自芦沟桥事变后,境内大片土地相继沦陷,局势险恶,情况复杂。境内有日伪军、国民党顽固部队和土匪武装及农民成立的自卫队、联庄会。徐抵鲁后,高举抗日民族大旗,遵照党中央“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根据地”的指示,深入鲁中、南山区,发动游击以摧强敌,组织民众抗日救亡,鲁中很快成为山东抗日的重要根据地。

当时,新上任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在山东积极排斥共产党,暗杀抗日爱国青年,伙同国民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和山东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在鲁中、南地区与共产党制造摩擦,争夺地盘。打着统战的招牌,到处强编吞并地方抗日武装。当时,博山联庄会是数十村庄组建在一起的自卫队伍,为了团结和组织这支地方武装抗日,1937年8月中共党组织派原任西北军营长,后为共产党员的徐化鲁深入博山联庄会任训练处大队长。1938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以统战名义将这支队伍强编为国民党统辖的支队,并委任惯匪李兴唐为支队长,又派去蓝衣社特务分子赵锡钧当参谋,徐化鲁被迫撤离。

徐茂谦出于抗日救亡之正义,为争取这支部队,毅然冒生命危险,带少数武装人员挺进联庄会做统战工作。他矢志抗日的浩然正气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敌又侦知徐茂谦是延安受命的中共重要干部,惯匪李兴唐在蓝衣社分子赵锡钧的操纵下,时刻监视,蓄意加害徐茂谦。徐觉察后决计撤离,并指示共产党员徐方辰先撤,自己做掩护。徐方辰撤出后,徐茂谦未等撤出即被李兴唐、赵锡钧反动武装秘密逮捕。徐茂谦慷慨陈词:“国难当头,要团结抗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敌慑于徐茂谦在鲁中人民心中的威望,不敢公开杀害,阴险毒辣的惯匪李兴唐,便于夜间将徐茂谦秘密惨杀于博山。

博山镇辰巳山(又称“博山”)

徐茂谦遇难后,引起鲁中社会各界极大愤慨。汪洋惊悉徐遇难的消息率部赶来,李、赵逆顽闻风逃匿(李于I941年在蒙阴反磨擦中被击毙)。鲁中党政军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徐茂谦烈士,提出“严惩国民党顽匪,血债要用血来偿!”并置柏木棺将徐安葬于博山坡。

杰出的共产党员徐茂谦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殉国,英年23岁。

近年,台前县、濮阳市的网络媒体上多次出现徐茂谦烈士的生平或传记,遗憾的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大同小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确切的表述

1、微信公众号“台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8月2日,以《抗战英烈徐茂谦》为题介绍了徐茂谦烈士的生平:

徐茂谦,台前县吴坝镇十里井村人,1926年考入前清举人郑天章举办的郑三里高小。1928年起,徐茂谦先后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山东省立聊城师范高级部、广州中山大学新中党校,并于1933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徐茂谦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返回济南,在共产党人李竹如和国民党进步文人杨沛如倡办的新亚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国,并以报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当时徐于新亚日报社月薪45元大洋,全部捐资,做为党的活动经费,从未给家里寄过一分钱。1936年济南政局骤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剿共,新亚日报被查封,党组织遭破坏,徐茂谦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西安事变”(应为1936年12月12日——笔者注)后,徐茂谦返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博山联庄会是数十村庄联合组建的自卫队伍。为了团结和组织这支地方武装抗日,1937年8月中共党组织派原任西北军营长徐化鲁深入博山联庄会任训练处大队长。1938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以统战名义将这支队伍强编为国民党统辖的支队,徐化鲁被迫撤离。为争取这支队伍,徐茂谦毅然冒生命危险,带少数武装人员挺进联庄会做统战工作。徐茂谦等人的身份暴露后,为掩护其他同志撤离,徐茂谦被反动武装秘密逮捕,杀于博山。

徐茂谦遇难后,鲁中党政军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徐茂谦烈士,并置柏木棺将徐安葬于博山坡。

2、微信公众号“台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5年8月12日,再次以《凤台抗战烽火录之抗战英烈篇—徐茂谦》为题介绍徐茂谦,与2024年的介绍相比,篇幅长了不少,内容更加充实:

徐茂谦,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台前县吴坝乡十里井村。徐茂谦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幼入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前清举人郑天章举办的郑三里高小。1928年,徐茂谦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因其勤奋好学,才智出众,赢得学校董事长杨沛如先生器重,成为该校重点培养的学子之一。1931年毕业后,徐茂谦考入山东省立聊城师范高级部。

徐茂谦曾就读的聊城师范旧址

1932年夏,经杨沛如介绍南下广州,考入了中山大学新中党校。是时,中国共产党为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独裁,在学校内部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徐茂谦开始接触共产党的宣传,读了《共产党宣言》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大量著作,思想顿开。1933年徐茂谦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涯。

1934年新中党校毕业后,徐茂谦受中共党组织派遣离开广州,返回济南,在共产党人李竹如和国民党进步文人杨沛如倡办的新亚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国。徐茂谦以报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到处奔波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且不避艰险,曾多次奔赴武汉,向驻武汉的中共中央机关汇报工作情况。当时,徐茂谦在新亚日报社月薪45元大洋,全部捐资纾难,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从未给家里寄过一分钱。

1935年徐茂谦母亲患重病,思儿甚切,表弟李有贤费尽周折在济南找到他,催其回家探母。徐茂谦以革命事业为重,整日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返里,至母去世也未见一面,以致终生遗憾。

1936年济南政局骤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剿共,新亚日报被查封,党组织遭破坏,徐茂谦离开山东,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西安事变”(应为1936年12月12日——笔者注)后,徐茂谦受八路军总部派遣返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并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抵鲁后,他高举抗日民族大旗,遵照党中央“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根据地”的指示,深入鲁中、南山区,发动群众,组织民众抗日救亡。

1937年8月中共党组织派原任西北军营长(后为共产党员)徐化鲁深入地方武装博山联庄会,任训练处大队长。1938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以统战名义将博山联庄会强行编为国民党统辖的支队,委任惯匪李兴唐为支队长,蓝衣社特务分子赵锡钧为参谋,徐化鲁被迫撤离。为巩固扩大抗日武装,徐茂谦毅然冒生命危险,进入博山联庄会做统战工作。国民党侦知徐茂谦是中共重要干部后,蓝衣社分子赵锡钧、惯匪李兴唐时刻加以监视,蓄意谋害。徐茂谦觉察后,决计撤离,并指示共产党员徐方辰先撤,自己做掩护。徐方辰撤出后,徐茂谦未等撤出,即被李兴唐、赵锡钧秘密逮捕,惨害于博山。

徐茂谦遇难后,引起鲁中社会各界极大愤慨。鲁中党政军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徐茂谦烈士,提出“严惩国民党顽匪,血债要用血来偿!”并置柏木棺将徐安葬于博山坡。

徐茂谦为抗日救亡、民族解放壮烈殉国,其光辉的革命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其英雄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常青。

3、微信公众号“濮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8月27日“濮阳英模志”介绍徐茂谦烈士生平:

徐茂谦,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台前县吴坝乡十里井村。徐茂谦出身于富裕农民家庭,幼入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前清举人郑天章举办的郑三里高小。1928年,徐茂谦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因其勤奋好学,才智出众,赢得学校董事长杨沛如先生器重,成为该校重点培养的学子之一。1931年毕业后,徐茂谦考入山东省立聊城师范高级部。

1932年夏,经杨沛如介绍南下广州,考入了中山大学新中党校。是时,中国共产党为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独裁,在学校内部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徐茂谦开始接触共产党的宣传,读了《共产党宣言》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大量著作,思想顿开。1933年徐茂谦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涯。

1934年新中党校毕业后,徐茂谦受中共党组织派遣离开广州,返回济南,在共产党人李竹如和国民党进步文人杨沛如倡办的新亚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国。徐茂谦以报社记者身份为掩护,到处奔波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且不避艰险,曾多次奔赴武汉,向驻武汉的中共中央机关汇报工作情况。当时徐茂谦在新亚日报社月薪45元大洋,全部捐资纾难,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从未给家里寄过一分钱。

1936年济南政局骤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剿共,新亚日报被查封,党组织遭破坏,徐茂谦离开山东,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西安事变”(应为1936年12月12日——笔者注)后,徐茂谦受八路军总部派遣返回山东组建抗日武装,并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抵鲁后,他高举抗日民族大旗,遵照党中央“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根据地”的指示,深入鲁中、南山区,发动群众,组织民众抗日救亡。

徐茂谦为抗日救亡、民族解放壮烈殉国,其光辉的革命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其英雄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常青。

凤台老田的文章写于“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凌晨1点45分”,文章真实记录了徐茂谦烈士遗像的发现过程,认为2000版《台前县志》“人物传”中对徐茂谦烈士的“传记中由于是近三十年前撰写,因资料有限,部分地方表述不是很确切。”

文章指出:徐茂谦的家庭并不富裕;徐茂谦烈士就读的是胡汉民为培植自己势力对抗蒋介石而举办的“广州市仲元中学政治经济讲习班”,而非中山大学新中党校;徐茂谦到山东开展抗日斗争是确凿无疑的,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活动是无可辩驳的,但不可能担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政委。

文章最后总结说,“从掌握材料看,徐茂谦,出生于1915年,台前县吴坝镇十里井村人,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聊城初级师范,曾赴广州参加胡汉民举办的政治训练班,后在济南任新亚日报编辑记者,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曾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与汪洋一起赴山东鲁中地区开展抗日斗争,从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博山争取抗日武装时被李兴唐秘密杀害,年仅23岁。”

徐茂谦烈士挚友汪洋烈士

毫无疑问,“凤台老田”对徐茂谦烈士生平的考证已经较此前的徐茂谦烈士传记有了一些变化,更接近历史真实。但在笔者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疑点值得进一步考证

比如,徐茂谦烈士是否真得“曾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否真的担任过四支队政委?他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入党的?他又是怎么来到博山的?是什么人派他来博山的?他牺牲的时间是1938年初(百度百科)还是1938年10月(《河南省志》)?牺牲的地点可能在哪里?埋葬地点又在哪里?等。

来源:夕阳红似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