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快女护士”冲线时笑得像个小女孩,可镜头一转,她在直播里突然哭了:只想周六不排班,去跑比赛。
“最快女护士”冲线时笑得像个小女孩,可镜头一转,她在直播里突然哭了:只想周六不排班,去跑比赛。
一句话把医院、品牌、观众全推到了对立面。
这事怪在哪?
一、2小时35分27秒,国家健将水平,全中国跑得到这个成绩的女子屈指可数。
二、她却不是体制内的“运动员员工”,而是实打实要在病房翻班、夜里被叫起打留置针的护士。
三、361度撤合同、评论区关闭、同事匿名抱怨,好像所有门齐刷刷关上,只剩下她一个人对着跑鞋发呆。
有人把调休当“自私”。
可她的排班表我看过一张截图,连续两个月里,夜班 晚班 早班 晚班 早班像摩斯电码一样毫无节奏。
想在周末请假,得跟其他20多个护士“抢名额”,她抢到了,自然就有人补空。
补班的同事不爽,太正常了。
另一个视角,科室护士长据说也头疼:医院有比赛可以走公派,但她签的又是商业品牌,没法名正言顺给假。
公家饭、私人约,两头不靠。
最魔幻一幕发生在品牌解约公告里——前一天文案还是“致敬白衣闪电”,后一天就成了“因未能达成双方预期,终止合作”。
翻译成人话:怕舆论烧到自己。
流量社会里,成绩没人记,标签才是身份证。
“护士”两个字一旦跟“请假”挂钩,就自动变成“不敬业”。
可谁还记得,她2017年开始跑步,初衷只是想治一治夜班后的失眠;2018横店首马342,练了足足一年才进310,靠的全是调休碎片的清晨和傍晚。
她说:“凌晨四点,整座城都是我的跑道,连空气都带着消毒水味。
”这句话我听完就再也没法把她简单归成“任性”。
医护工作有个吊诡规则:越热爱岗位,越没有资格谈热爱别的。
手术不会因为你想PB就暂停,病人也不会懂什么叫备赛期。
于是,热爱成了只能深夜偷偷做的事。
解决路径?
有医院把运动写进职工福利,设“健康假”,跑协安排替班,成绩给科室加分。
听上去很理想,前提是大三甲门诊量别爆表。
现实是多数医院连正常年假都休不全。
也有护士转行做教练,把爱好变饭碗,却又被骂“占着编制不干活”。
换谁都不甘心,学了八年医学,最后一身本领输给一张调休单。
所以,问题根本不是“她该不该跑”,而是“制度给不给普通人同时活得像个人的机会”。
当系统把所有矛盾压到两个选择——要么牺牲同事,要么牺牲自己——那哭不哭都一样,怎么选都是输。
最后想说,比赛那天她贴着号码簿冲线,号码簿背面其实写着病区里一位阿婆的名字。
阿婆月初出院,拖着输液架跟她打赌:“你要破240,我就戒烟。
”最后阿婆把烟盒踩扁,站在电视机前蹦跶。
如果一定要分个对错,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医护身份与马拉松成绩不是互斥的累赘,它们可能是一个人同一根骨头的两面。
骨头断了,谁疼谁知道。
你会把周末的休息机会让给她吗?
或者,你觉得医院该怎样安排?
留言区放这儿,说完咱继续上班。
来源:智者菠萝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