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会怎样?朱旦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伉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0:01 1

摘要:“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她和毛主席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对此,朱旦华给出了答案。

1913年,杨开慧随父亲杨昌济迁居长沙,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她结识了经常来家中求教的毛泽东。

五年后,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家前往北京,与为赴法勤工俭学而来的毛泽东再次相遇。

后来,杨开慧曾在日记里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时,两人曾约好以后互相通信,交流思想。毛泽东回到了湖南后,马上给杨开慧写了信,杨开慧回信也很及时。这时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称呼就是一个字:“润”;毛泽东的回信,称呼也是一个字:“霞”

其实,在和毛主席的恋爱过程中,杨开慧的追求者依旧络绎不绝,她年轻漂亮,还是杨昌济教授唯一的女儿,在杨昌济的门生中,很多北大学生都追求过她,然而,当他们提出要和杨开慧约会时,都被婉言谢绝,她已经心有所属。

对于毛泽东这个青年,杨昌济非常满意。

毛主席去北京之前,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

在得知毛主席要来北京的消息后,向振熙赶紧对女儿杨开慧说:“这次他来了好,你爸爸的病一日比一日重,趁早把你们的事定下来,让他也高兴。”

杨开慧羞涩跑开。

12月18日,毛主席率领驱张代表团抵达北京。

此时,杨昌济已经病情加重,转到北京德国医院。

毛主席闻讯赶去病房看望杨昌济,此时,杨昌济的身形更加消瘦,但是精神很好,他见到毛主席后,那张憔悴无比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毛主席和杨开慧打招呼时,发现她的眼睛通红,他心里明白,杨先生已然重病难起。

正当毛主席等人进行火热的驱张运动时,杨昌济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反而一日比一日重。杨昌济进入病危状态后,不但疼痛难耐,而且滴米难进。

一天晚上,毛泽东又来到病房,杨昌济看到他后,将一直跟着自己的手表送给毛主席,当作纪念。

毛主席双手接过,热泪盈眶,杨昌济说,“你和开慧的事我全知道,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毛主席站在杨昌济的病榻前,和老先生做出保证,自己一定会对杨开慧好的。

1920年1月17日上午5时,杨昌济先生因病去世。他临终前友人谈话,说:“吾意正畅。”言罢,便溘然长逝,时年虚岁50。

办完丧事后,杨昌济的灵柩将回长沙板仓安葬。毛主席一路护送到南昌,之后折往上海,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

之后,毛主席准备文化书社,然而,因为创办经费不足,始终无法开始,杨开慧得知他的这一困难后,主动将父亲剩余的奠仪费拿出来,给他做经费。后来,两人的感情水到渠成,正式结为夫妻。

这场婚礼有点特别:没有花轿,没有嫁妆,也没有繁琐的仪式,杨开慧就这样简单地搬进了毛泽东在一师附小主事室的简陋宿舍,与他结为夫妻。

从1921年到1927年,这几年间,毛泽东和杨开慧辗转于长沙、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他们四海为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杨开慧始终紧紧跟随在毛泽东身边,不离不弃。

杨开慧当好毛主席的贤内助,帮他整理文稿,联络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1927年,毛主席回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随后率军转战湘赣。至于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留在长沙板仓,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中,杨开慧靠着群众的保护,一直和敌人周旋着,杨开慧和敌人斗争了两个多月,因为党的工作需要,杨开慧头天晚上才回到板仓,准备次日凌晨再离开。

然而,杨开慧万万没想到,敌人竟然会包围自己的房子,并破门而入,将她们抓到监狱中。

何键如获至宝,以为捉住了杨开慧,不但能破获共产党的高级机关,还可以进一步跟踪追捕毛泽东和朱德,在蒋介石的面前邀功请赏。

只是,何键的打算注定要落空,不论他们如何对杨开慧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不愿意松口,更不愿意如他们所愿同毛主席断绝关系。

最终,1930 年 11 月 14 日,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 29 岁。

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感情特别浓烈,在她牺牲之后,毛主席更是写出“我失骄杨君失柳”这样的诗句。

在朱旦华看来,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他们这对夫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伉俪。

因为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是灵魂和生命都互许的爱情,在毛主席的心里,杨开慧永远的年轻、灿烂,即便过去几十年,仍旧热烈的绽放着。

毛主席深爱着杨开慧,这种感情已经同革命的追求深深地牵连在了一起。

毛主席对杨开慧的爱是独一无二,只可惜两人情深缘浅。

来源:紅色记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