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诈骗套路:骗子通过短视频、游戏平台、社交软件主动添加同学们,谎称“网警”“检察官”,有些还会身穿假警服、伪造公安机关办公环境,与同学们进行视频通联。他们往往可以准确报出同学们的姓名、身份证号、学校、住址等个人信息,并命令同学们不得告知父母和老师,让同学们躲到房
反诈第一课
上!课!啦!
SHANDONG
GONGAN
.
.
.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
和公安部部署要求
切实增强在校学生反诈防骗意识能力
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
及其关联违法犯罪在学校蔓延
省公安厅、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共青团山东省委四部门联合
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此次集中宣传活动
将紧紧围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和拒做电诈“工具人”两项重要内容
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
和中小学校学生
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连日来
广大公安民警辅警
纷纷走进校园 走入课堂
Part 01
反诈课堂开课!
“屏幕共享可以开吗?”
“游戏皮肤免费送,要不要?”
民警辅警通过案例剖析
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
将反诈知识
与日常生活场景深度结合
让学生提升学习自觉和防范自觉
筑牢反诈思想防线
Part 02
丰富活动开办!
为了让反诈宣传更入耳入心
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了
形式多样的活动
发放反诈宣传手册
举办开放日活动
发布防范提醒信息
开展安全知识融合宣传等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切实提升学生综合安全素养
和自我保护能力
为构建平安校园筑牢坚实基础
Part 03
“大朋友”一起学!
在为同学们上好
“开学反诈第一课”的同时
我们的家长朋友也参与了进来
民警向家长详细讲解了
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诈骗手法
并指导家长如何做好
日常防骗教育
携手保护好“祖国的花朵”
新的学期
愿大家不仅能解锁新知识
更能练就一双防诈慧眼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通过短视频、游戏平台、社交软件主动添加同学们,谎称“网警”“检察官”,有些还会身穿假警服、伪造公安机关办公环境,与同学们进行视频通联。他们往往可以准确报出同学们的姓名、身份证号、学校、住址等个人信息,并命令同学们不得告知父母和老师,让同学们躲到房间、厕所等密闭空间,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指挥同学们操作父母的手机扫码支付、开启屏幕共享、输入验证码,将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在网上办案,更不会通过微信、QQ等发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凡是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你转账的都是诈骗!同学们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并拨打110报警。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常常以“免费送皮肤”等名义,通过游戏平台或社交软件私加好友,谎称先交“定金”或“押金”,等皮肤到账后即可返还。但实际上等同学们钱一转,他们要么直接拉黑,要么再找其他借口继续要钱。或者给同学们发送领取皮肤的陌生链接,让同学们点击进去填写父母的银行账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并要求同学们告知手机验证码,从而盗刷银行卡里的钱。还有的骗子会邀请同学们下载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指导同学们操作领取皮肤装备,一旦同学们相信了骗子的话,打开屏幕共享,同学们在手机上的一切操作骗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警方提醒:网络游戏要适度,不能沉溺其中。高度警惕网络游戏类诈骗的各种套路,不论骗术怎么变,防范之心不能减!
追星类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会发布虚假明星个人账号或QQ号,引导追星的同学们添加,再利用追星一族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明星照片的特点,谎称因为同学们曾发布过明星未授权的宣传照,泄露了明星的隐私,已经涉嫌侵权或犯罪,要求转账,否则要追究责任或逮捕同学们的父母。骗子还会在网上兜售所谓的明星见面会门票、明星签名照、爱豆小卡、应援物料,吸引年龄小、防备心不强的未成年追星族,先拉同学们进假冒粉丝群,再诱导同学们通过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等方式进行私下交易。
警方提醒:爱豆私聊是陷阱,理性追星莫沉迷。涉及转账先停手,陌生链接勿点击。遇到情况告父母,反诈防骗要牢记。
别让电话手表成为电诈工具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一定会用到电话卡,由于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获取电话卡的越来越难,于是便把目标锁定在了同学们身上。试图以借用电话手表为借口,偷走同学们的电话手表里的电话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
警方提醒:陌生人需要借用电话完全可以向成年人求助,没必要借孩子的电话手表拨打电话。切勿轻易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使用,严防诈骗分子利用同学们的善良实施违法犯罪!
保护好公民个人信息
诈骗套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学校班级、个人照片、手机号、银行卡号、各类账户和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都属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之所以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就是因为诈骗分子窃取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公民个人信息是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决不能随意提供给他人。
近日要览
来源:警苑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