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晚,长沙的贺龙体育场成为了一片欢腾的海洋。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人群挥舞着助威棒,高喊着口号。长沙队对阵娄底队的湘超揭幕战,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甚至让许多未能入场的球迷也蜂拥至直播平台观看。放票一分钟售罄的火热场景,让人不禁发问,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
9月7日晚,长沙的贺龙体育场成为了一片欢腾的海洋。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人群挥舞着助威棒,高喊着口号。长沙队对阵娄底队的湘超揭幕战,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甚至让许多未能入场的球迷也蜂拥至直播平台观看。放票一分钟售罄的火热场景,让人不禁发问,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消费狂欢。回望赛场内外,我们看到的,远远超出了足球本身。
球迷的热情,赛事组织的巧思,还有品牌商家的敏锐嗅觉,共同构成了“湘超”的城市盛典。在体育场外,“湘超市集”将氛围从球场内延续到了广场上。盐津铺子用扫码赠品吸引消费者,短短数小时内便派发了成千上万份产品,让现场观众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体验到了品牌的创意。茶颜悦色的摊位更是无法避免的“高峰期”,果茶奶茶鸡尾酒应有尽有,比赛还未结束,摊位上的产品早已被一扫而空。这并不难理解球迷们需要的不仅是观看比赛,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嘉年华体验。
这热闹的“湘超”,则是地方赛事经济带动消费活力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模式中,球赛无疑是契机,促消费活动才是重头戏。为了让更多实体店和品牌商家参与其中,长沙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消费活动,涵盖“票根优惠通享卡”、“湘超消费券”等方式。电商平台、美团、饿了么等线上服务商也闻声入局,打造了一场真正的全城经济联动。
其实,这样的区域赛事赋能经济并不是孤例。早在今年,“苏超”就为赛事经济打了头阵。数据显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六轮比赛期间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场景合计收入增长42.7%,将比赛的影响力撬动成了商业的繁荣前奏。这样的数据无疑证明了赛事经济的能力,以一个新颖的切入点将足球、消费结合在一起,让比赛不仅是观赏的盛宴,更是买卖的狂欢。
细数赛事经济的因与果,不难发现政府政策的推动功不可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便是各地赛事经济的基本背景。从消费券到产业链,从创意比赛到品牌联动,种种新玩法背后,是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简单的“搭建竞技舞台”,而是在试验如何让经济与文化深度捆绑,最终实现双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地方赛事的火热,仍需进一步检验其持续性。从短期来看,一场打满三个月的城市联赛可能确实会刺激饮食、购物、住宿等方向的部分消费,但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将这种热度在后“湘超时代”也融入百姓生活,如何让城市真正因体育而繁荣,仍是一项需要精细谋划的任务。
然而,无论是对赛事经济的潜力探讨,还是对消费习惯的变迁研究,湘超的火爆为我们提供了现实样本。人们或许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比赛,而是渴望体验一整套“仪式感”的娱乐模式。从现场观众的助威喇叭再到赛后饮茶放松,这种集体性的消费互动,正是现代人所需求的“沉浸式体验”。
总而言之,湘超以一场场比赛为中心,在这座城市点燃了更深层次的经济话题。胜负之外,足球正成为新时代的经济枢纽。而对城市而言,要做的或许已经不仅是承办赛事,而是如何把体育当成文化IP,让消费当成时间的黏性桥梁。这场湘超,着实值得一“看”。
来源:玩咖网红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