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内心阴暗的人,越喜欢聊这几个话题,遇到要远离,别深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14:38 1

摘要:这辈子跟人打交道,图的不就是个舒心嘛。就像晴天晒晒太阳,浑身暖烘烘的,心里也亮堂;可要是碰上总带着负能量的人,就跟头顶遮了块乌云似的,连喘气都觉得闷得慌。之前看卡耐基的书里写过,一个人的成功,也就 15% 跟专业知识有关,剩下 85% 都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

这辈子跟人打交道,图的不就是个舒心嘛。就像晴天晒晒太阳,浑身暖烘烘的,心里也亮堂;可要是碰上总带着负能量的人,就跟头顶遮了块乌云似的,连喘气都觉得闷得慌。之前看卡耐基的书里写过,一个人的成功,也就 15% 跟专业知识有关,剩下 85% 都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本事。好的关系从来不是靠嚼舌根、泼冷水撑起来的,反倒是那些内心阴暗的人,总爱揪着几个话题不放,跟他们走得近了,你那点精气神儿早晚得被耗没了。今天就跟大伙儿聊聊,这类人最爱扯的话题,遇上了千万别深交,赶紧离远点才对。

头一个话题,总爱背后说人闲话,把别人的事儿当热闹讲。咱们身边肯定有这种人,一见面就凑过来,声音压得低低的:“你知道不?那谁最近升职了,听说跟领导走得特别近,指不定用了啥手段呢”“隔壁那姑娘买了个名牌包,她一个月工资才多少,肯定不是自己挣的”。这话听着像 “八卦”,其实全是带着恶意的瞎猜,非得把别人的生活往脏了说才痛快。​

《史记》里其实有这么段往事,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一开始俩人还算是同门兄弟。后来李斯先去了秦国做官,混得挺不错,可等韩非也来秦国之后,李斯就慌了 —— 他知道韩非比自己有本事,怕韩非抢了他的位置。于是李斯偷偷在秦始皇面前说坏话,说韩非是韩国人,心里肯定向着韩国,不会真心为秦国办事,留着他就是个隐患。秦始皇听了这话,还真就把韩非关起来了,最后李斯还送了毒药过去,逼得韩非自杀了。李斯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后捅同门刀子,可他自己也没好下场,后来被赵高陷害,落了个腰斩的结局。​

还有咱们都熟的《甄嬛传》,皇后乌拉那拉・宜修那可是个 “嚼舌根老手”。甄嬛刚入宫的时候,皇后表面上对她嘘寒问暖,背地里却拉着安陵容说:“甄嬛家世好,模样又俊,皇上疼她是应该的,妹妹你在宫里,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被人当了垫脚石。” 她就这么挑拨离间,让安陵容觉得甄嬛看不起自己,最后俩人反目成仇,安陵容到处给甄嬛使绊子,皇后就躲在后面捡便宜。可最后呢?安陵容吞苦杏仁自尽了,皇后被打进冷宫,一辈子关在那个冷清的宫殿里,连死了都没人真心惦记。​

鲁迅当年写过句话,我印象特别深,说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那些爱背后说人闲话的人,就是用最坏的心思去猜别人,再把这些恶意传出去。今天他跟你说别人的坏话,明天指不定就跟别人说你的是非,跟这种人相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啥时候会被 “卖” 了,还是赶紧远离才好。​

再说说第二个话题,总爱把负面事儿往大了说,一点小事儿也能说得天塌地陷。生活里难免有不顺心的时候,可这类人碰到点事儿就跟天要塌了似的,见人就说:“完了完了,我这次项目没做好,老板肯定要开除我,以后日子没法过了”“你看那谁,开车刮了一下,对方就要讹他几万块,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坏,这社会没法待了”。他们总把不好的事儿无限放大,还把这种焦虑传给身边的人。​

唐朝安史之乱那阵儿,不少官员就这么干过。叛军刚起来的时候,其实实力没那么强,可有些官员为了推责任,故意跟朝廷说:“叛军有百万之众,咱们的士兵根本打不过,还是赶紧逃吧”。这话传出去,士兵们的士气一下就垮了,本来能守住的城池,最后也丢了。还有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有些地方官不想着怎么抵抗,反倒天天跟朝廷夸大李自成的势力,说 “李自成已经占了半个中国,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咱们根本挡不住”。这些话越传越广,朝廷上下人心慌慌的,最后明朝还真就亡了。这些官员不想着解决问题,反倒靠放大负面消息逃避责任,最后把国家都给拖垮了。​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也是这样的人。苏母去世后,苏大强想买房,苏明成手头没那么多钱,就天天跟人念叨:“我爸就是故意的!我妈刚走他就作妖,非要买大房子,请保姆,他就是不想让我们好过!” 其实苏大强就是想有个安稳的家,可苏明成非得把父亲的需求说得那么不堪,还到处跟兄妹吐槽,最后兄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他甚至动手打了苏明玉,差点把自己的家也拆了。还有《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儿子欠了几万块钱,她就天天给樊胜美打电话哭:“你哥要是还不上钱,就要被抓去坐牢了,我们家就全完了!你要是不帮他,你就是不孝!” 明明是能解决的小事儿,被她这么一夸大,樊胜美压力大得差点崩溃,天天活得跟个陀螺似的,被家里的事儿缠得喘不过气。​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可那些爱夸大负面的人,根本不想认清生活的真相,反倒把阴暗面揪出来放大,让身边的人也跟着对生活没了希望。跟这种人待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悲观,一点小事儿就慌里慌张的,还是趁早远离,别让他们的负能量拉着你往下沉。​

第三个话题,见不得别人好,总爱贬低人家的成就。别人升职了,他就说:“肯定是靠关系走后门,不然怎么轮得到他”;别人创业赚了钱,他就撇嘴:“那钱指不定是怎么来的,早晚得栽跟头”;别人考上好学校,他又说:“肯定是运气好,其实没什么真本事”。这种人心里装着嫉妒,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总想着把别人的成就踩在脚底下。​

战国时期的庞涓和孙膑,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一开始关系还挺好。庞涓先下山去了魏国,当了将军,后来孙膑也下山投奔他。可庞涓一看见孙膑的才华比自己高,就开始害怕了 —— 他怕孙膑抢了他的位置,于是就设了个圈套,捏造罪名把孙膑的膝盖骨砍了,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孙膑一辈子都没法出头。可庞涓没想到,孙膑后来逃到了齐国,还在马陵之战里设计打败了魏军,庞涓走投无路,最后只能自杀。他为了贬低别人,不惜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最后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还有《琅琊榜》里的夏江,他是悬镜司首尊,权力挺大,可他见不得梅长苏为赤焰军翻案。因为梅长苏一旦成功,就会暴露他当年陷害赤焰军的罪行。所以夏江到处跟人说:“梅长苏就是个奸猾的人,他来京城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正义,就是想搅乱朝局,夺权篡位”。他还拉着誉王一起陷害梅长苏,想把梅长苏置于死地。可最后呢?夏江的阴谋被揭穿了,被关进大牢,一辈子都没再出来。《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也是这样,魏璎珞因为聪明伶俐,帮皇后解决了不少麻烦,得到了皇帝的关注,高贵妃就天天跟身边人说:“魏璎珞就是个小丫头片子,没什么真本事,就会装可怜博同情,皇上早晚得腻了她”。她还多次设计陷害魏璎珞,可最后自己反倒被烫伤,年纪轻轻就死了。​

罗素说过:“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那些爱贬低别人成就的人,心里全是这种恨,他们见不得别人幸福,只能靠说别人的坏话来安慰自己。跟这种人深交,你会慢慢变得心眼小,见不得别人好,最后把自己的路也走窄了。不如离他们远点,学会为别人的成功鼓掌,这样自己的眼界才会越来越大。​

第四个话题,只会抱怨不会行动,把自己的失败全赖在别人身上。这类人嘴里永远有说不完的抱怨:“我找不到好工作,都是因为现在竞争太激烈,根本没机会”“我赚不到钱,都是因为老板太抠门,不给涨工资”“我婚姻不幸福,都是因为我对象太自私,从不为我着想”。他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把所有的失败都推给别人,却从来不肯动手改变。​

晚清的时候,不少官员就是这样。面对西方列强打过来,他们不想着搞改革变法,增强国家实力,反倒天天抱怨:“洋人太强大了,我们根本打不过,这是命”“老百姓不配合朝廷,改革根本搞不下去”。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些大臣,还反对戊戌变法,说 “变法就是瞎折腾,只会乱了国家,还是老办法好”。结果呢?清朝越来越落后,最后被辛亥革命推翻,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官员只会抱怨,不肯行动,最后把国家都给耽误了。​

《蜗居》里的苏淳也是个典型例子。他跟海萍一起在上海打拼,海萍为了买房,天天努力工作,还兼职做翻译,可苏淳呢?天天在家抱怨:“上海房价这么高,咱们这辈子都买不起房,努力有什么用”“我老板根本不重视我,给我开这么点工资,再怎么干也没用”。他从来没想过提升提升自己,换个好点的工作,反倒还因为贪小便宜,差点卷入诈骗案,连累海萍跟着担惊受怕。《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也一样,在公司遇到瓶颈,不想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反倒抱怨:“公司制度太死板,限制我的发展”“我老婆罗子君太依赖我,什么都不会干,让我压力太大”。最后他出轨凌玲,毁了自己的家庭,事业也一落千丈。​

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可只会抱怨的人,连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把自己的失败赖在别人身上,永远不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跟这种人相处,你会被他们的负能量传染,慢慢也变得懒惰、消极,失去奋斗的动力。不如离他们远点,自己踏实做事,用行动改变生活,比什么都强。​

第五个话题,过度打听别人的隐私,不管人家愿不愿意,总爱问东问西。这类人一见面就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你跟你对象什么时候结婚?”“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最近看你状态不好”。他们根本不懂尊重别人的边界,把别人的隐私当成自己的谈资,问得越多,越让人反感。​

明朝的锦衣卫就是干这事的。他们是皇帝的特务机构,专门盯着官员和老百姓的隐私,不管是官员家里的琐事,还是老百姓的日常聊天,只要被他们听到,就会报告给皇帝。有个官员在家里跟朋友抱怨了一句 “皇上最近政策有点严”,就被锦衣卫听到了,最后被流放千里;还有个百姓家里藏了本前朝的书,也被锦衣卫发现,全家都被连累。锦衣卫的过度打探,让明朝人人自危,官员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不敢交朋友,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三十而已》里的林有有就是这样的人。她跟许幻山认识了之后,就天天问许幻山和顾佳的私事:“你跟顾佳平时感情怎么样?”“顾佳管你管得严不严?”“你们家的钱是谁管?” 她还故意用这些私事挑拨许幻山和顾佳的关系,说 “顾佳太强势了,根本不理解你”,最后许幻山跟顾佳离婚,还因为烟花厂爆炸进了监狱。《我的前半生》里的凌玲也一样,她在公司认识陈俊生后,就天天打听陈俊生的家庭情况,知道陈俊生和罗子君关系不好,就故意安慰陈俊生:“罗子君太任性了,不懂得体谅你的辛苦”,最后靠这些私事上位,可也落了个被人看不起的下场。​

周国平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过度打听隐私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分寸,他们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的乐子,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跟这种人相处,你会觉得自己没有一点隐私,连心里的想法都可能被拿出去当谈资,还是赶紧远离,守住自己的边界。​

这辈子时间本来就有限,得多跟能让你心里亮堂的人相处。那些爱嚼舌根、夸大负面、贬低别人、只会抱怨、打探隐私的人,心里装着太多阴暗的东西,跟他们深交,只会把你也拖进负能量的泥潭里。杨绛先生以前说过,我们曾那么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安稳与从容。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消耗你的人身上,不如多跟真诚、积极的人在一起,让自己的心里装满阳光。记住,离那些内心阴暗的人远点,不是咱们小气,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得轻松、自在,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淡泊的感悟

相关推荐